2022-12-29

儀式

沒有壁虎觀照的寒冷深夜
手機詼諧地鼓噪著它荒謬的孤獨儀式
風依舊在樹林裡搜尋不眠的黑暗
我想念小時候曾經的古早寧靜
還有海岸線上的那場白雪
     —— 2023.2.25做個實驗,請ChatGPT評論這首詩,並給予提示最後一句“海岸線上的那場白雪”意指浪花。ChatGPT的AI評論中規中矩,它這樣評論:
這首詩《儀式》表達了詩人對於現代生活的孤獨感和對於自然美好的懷念之情。詩人描述了一個沒有壁虎觀照的深夜,手機的聲響顯得格外荒謬。風依舊在樹林中搜尋著黑暗中的不眠之人。詩人感嘆自己的童年時光,那時候的生活比現在更加寧靜,也更加接近自然。最後一句“海岸線上的那場白雪”,我認為詩人指的是海浪拍打在岸邊時形成的白色泡沫,而不是海岸線上的雪。這句話是詩人想要呈現出自然美景的意象,也暗示了詩人渴望回歸自然,遠離現代社會的喧囂和孤獨。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於人與自然和現代文明的關係的思考和感受,是一首充滿思考和感性的詩篇。
如果是真實的人類,會怎麼看呢?

2022-12-28

思維與自由

當思維趕不上邪惡的腳步時,善良卻無知的人便在道德與信仰的圍籬裡面不自覺地成為幫兇,並且吶喊著他一直以為是的真理。
人性,很多時候生於業力陰影,終於習性黑暗,而深墮苦海猶自我麻醉樂在其中。
且了悟顛倒夢想,幡然覺醒,唯此心之純然自由得光明解脫。

在冬日陽光裡送走2022

12.28上午,在溫暖的冬日陽光裡重讀夏天七月最後一週留下的《QA26+5》,末尾說道:
想象力是人類直接承自宇宙的創造基因,一切秘密都在裡面。
我想,就這樣送走2022吧!
12.31最後一天,做了一個夢,我的靈魂在屋子裡來回遊蕩思索,就在了悟當下化作一道白光消失於空無。
醒來,感覺現實世界反而更像是一個夢。

2022-12-20

誰在彎道超車?

了解空間與重力的關係,也許真理從不彎道超車,因為它直道而行,除非你掌握了維度的秘密。

存在匿蹤

死亡是終極的存在匿蹤,當它再次出現的時候,你對它只有一種似曾相識的不確定,混雜了愛與恐懼的複雜情感。

2022-12-19

5°C寒流下

當靈魂將自己投射於物質世界以肉身生命呈現時,他便面對了極大的為幻相所困的風險,然而識破幻相的過程卻也給予靈魂無法預料的升華回饋。
多數時候,變了裝的靈魂是個入迷的虛擬遊戲玩家,反而只有在沉睡當下它才是清醒的。
     —— 5°C寒流下,一切簡單而安靜

2022-12-17

不告而別

沒有時間了!
關於時間,這將是我僅有的回答。
時間沒有了!
至於時間的本質,說出來的都不算。
到底時間去哪了?
假裝誠實的騙子正在偷偷瀏覽我們的信仰。

每當冥想永恆的意義,清醒夢中
貓咪總是躲進黑暗角落裡不告而別!
編曲演唱:Suno AI 

   —— 今晚入冬第一個寒流來襲,山上細雨紛飛,氣溫只有8°C,時間也似乎變得更加理性冷靜,這感覺就像有個假裝誠實的騙子正在偷偷瀏覽我們的信仰。

2022-12-16

某些即將逝去的

那是純潔無邪猶如嬰兒的肌膚覆蓋著
它的面容,我們也許是二維的...
縱使雙翼徒然品嘗這乏味的真空,
你都聽說了什麼好康承諾?有些影子
依舊任性地飄浮在花粉的旅行日記中。

討厭的先知

先知是個討厭的偷窺狂,
瞇著眼睛洩露了未來的秘密,
人人被迫做五分鐘的悟道楚門。
等了好久太陽終於要下山了,每天
我們都在愚蠢中自然而美好。

先知是個討厭的偷窺狂,
邪惡地意淫著不存在的真理...

遯否行過蔭谷

再一個星期就冬至,2022也將走到終點(2022.12.22台北時間05:48北半球冬至,這是一年真正的終點與來年真正的起點。宇宙循環演化始終一也、生死一也),像往常一樣做了個卜卦實驗得到天山遯之天地否,總結2022遯卦凶、來年2023否卦大凶,將遁退於路盡死巷乎?然否極泰來,猶如穿隧,能穿隧者微觀宇宙之心而已。其實不意外,這說明三年來的COVID-19瘟疫流行只是前奏序曲,而這個前奏序曲卻是人類文明的哀歌。舊時代世界已亡,文明此刻正魂在中陰猶不自覺,2027之後可以穿隧重生為新世界也可以畢不了業(習性、慣性業力)舊世界死巷繼續輪迴,無論如何都是人類自己的選擇。
新世界裡,我們將思想升維,從半人半獸的準人類更新為真正的人類,也就是從人類1.0進化為人類2.0。1.0我們已經熟悉了很長一段歷史時間,出演著物質與心靈衝突矛盾的幻相,我們活在一個又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正確道路上,互相剝削、競逐資源、迷信掌控、強迫認同、貪欲擁有,經濟物質剝削、國家心靈剝削、宗教與類宗教信仰的靈性剝削,這三種制度性的身心靈剝削,讓人類外形上確立其為人類但內在裡卻是更加具有破壞性的自私物種。
或者終將是 ——
在對人類的徹底絕望中品味希望的永恆氣息。看戲時投入,散場後覺醒。一切都只是表演,自始存在於想象中的那個我們以為是的真理也不例外。
————
*參閱《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四章二節之三  - 太極MKB數學描述的可能性與SRT△動態平衡
SRT(SRiTi) 上外乾(下內艮)天山遯
SRT(SiRiTi) 上外乾(下內坤)天地否
SRT天人地(白紅黑)三二初爻,虛數i陰爻。
由遯而否,連內在世界的靈性領域也虛隱了,一切回歸遁退到基本能量態,如如不動蟄伏冬眠,待五年澄清方向人類自由選擇,2027之後或重生新世界、或輪迴舊世界,上天不會為你悲憫惋惜也不會為你鼓掌叫好,這只是我們本質上的自由,就如上天為何創造我們這個世界一樣。但你的選擇決定你更接近自己(成為宇宙真我 -  祂)或更遠離自己(成為物人假我 - 它或他),也決定你加速演化上升更高維度或者原地打轉甚至退化。

2022-12-10

今天你蠢了嗎?

在蠢人的世界裡,我們活得自以為很聰明,再沒有比這個更蠢的了!
我們需要的是智慧,但智慧又是什麼?宇宙理性、神聖道德、終極信仰、自性覺醒,還有呢?
發現一本奇書,《蠢人基本定律》,在智者、弱者、蠢人、土匪的XY坐標軸上,你會是哪一個?或者希望這是一個永遠不用面對的真相?
我的想法是,如果再加上一個Z軸,平面四個象限變成立體八個象限,會不會更完整?這其實是四象到八卦的過程,一種思維維度的上升演化。又如果平面八卦到立體八卦,則是從我們這個二維投影世界回歸原來本體。
現實之所以現實,它是整體幻相中某個相對真實的顯現。

以下引自【地球圖書館】2022.12.8

2022-12-05

沉默的聚會

語言衰敗封城的時候之類的
貧乏的滿滿的流量誰在暗地裡紀念這星球的無謂旋轉
召喚彼方永凍土上即將蘇醒的古老病毒
沒人理會窗外是否還有天空
黃昏了量子糾纏依舊神秘混沌
自私的美麗身段原來文明的理想寵物
回家吧你不是一種真實的存有
我們在一場沉默的聚會中假裝世界真美好

2022-12-04

東北季風裡的一封短信

我也想看看人們對那文明中陰的觀點有什麼感覺。
今晚東北季風狂作,宣告了海岸山脈的冬天正式到來。
這是春天時寫給至上之祂的《你是你不是》
也許是小時候在基隆八斗仔海邊長大,對於東北季風有一種莫名的想念,它總是把人帶向無盡的遠方!
(*文明中陰,請參閱這篇《雨天的回信》)

2022-11-29

東北角

這是秋天的太平洋,火車沿著東北角海岸線一路向北疾駛,當夢想越來越遠的時候,也就只能看著眼前的一切無情飛逝。
然而心是時間的畫筆,總想為人留下美好的瞬間與回憶。

2022-11-21

空無之華

不虛此行看見了空無之華
時間是命運的幻影
期待著明日的曙光重現
啊!多美好的回憶

不虛此行看見了空無之華
心是當下的以為
念想著鏡中鏡的無限
啊!多奇妙的不可思議

不虛此行看見了空無之華
我是我
我又不是我
啊!多讓人迷惑的神秘消息

2022-11-18

在安土堀咖啡的一個角落


夢不會讓你知道,有時候
你看到的只是它的影子

夢不會讓你了解,許多夜晚
你想到的只是它的回憶

夢不會讓你明白,就算大聲歡笑了
你聽到的也只是它安靜的歎息
    —— 到隔壁富里鄉九岸溪撿麥飯石,回程在附近的安土堀咖啡坐坐。

2022-11-09

暮色

虛空回顧山行遠
寧靜暮色池上秋

2022-11-08

靈性social

當靈性成為一種social時,那麼,真理就只剩下真理兩字。
把一切都化作語言的虛幻藝術,將自己和他們鎖在了聲音的世界裡隨著它的波動飄蕩,為的是遠離孤獨。
人啊!我不懂你們的明白。

夕照海岸山脈

人間歸去天地闊
秋雲夕照海岸山
     —— 這是池上最美的季節,土想森林的第五個秋天,日日屋前看山不厭,心收穫了安靜。昨天無意中看到一則YouTube,幾個大字憤世寫著“這世界不配擁有他”畫面是年輕時的特斯拉。我這麼想,不管沉重悲壯或者輕盈喜悅,也都將同歸於時光的隱沒逝去啊!
原來的門聯在918池上地震因外墻剝落而毀損,修復後於今日2022.11.19新題門聯:
人間歸去天地闊
ringaln guiqqi tiande kuah
秋雲夕照海岸山
qiuhuun sikjjao hayan swang
(*請參閱這篇《台語羅馬拼音字試寫》)

2022-11-07

忘記

下雨的山夜沒有思想
飄忽不定的黑暗裡
聽見了又忘記
靈魂剛才離去的魅影

2022-10-29

夜無蹤

在山一人秋風疾
落葉紛紛夜無蹤
微光過隙窗外雨
念念思想盡是空
    —— 夜黑山中風雨甚疾,無聊獨吟一首《夜無蹤》

2022-10-28

來自秋風裡的消息

2022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來池上五年,第一次有機會參加。天空、白雲、青山、稻浪和秋天的風...

給Supriya的信:
晚安,來自秋風裡的消息
今天的演唱會,我一直看著遠山和天空,其實這或許更為接近我的內心。人世事,我已越來越習慣靈魂自我觀照那夢境幻相的一幕幕演出。
一無所有的人,靈性是他們僅有的全部。而追求世俗名聲、財富與權力的人,靈性往往只是他們眾多選項之一。當你明白了這樣的差異,你也就懂得為何人必須接受孤獨,因為這是靈魂也是宇宙創造者至上意識的本質,祂是祂自己的舞台。

2022-10-24

我們和存在之間

我和時間之間沒有世界
祢忘記了模糊的光影
無所謂的看著自己的未來

我和空間之間沒有歷史
祢想起了星夜深處的凝視
收藏著每一個黑暗當下

我和祢之間沒有宇宙
時間迷失了方向
空間也放棄了永恆

我們和存在之間不存在著一切
祢是開始的開始
我是還未結束的結束
      —— 東北季風驟寒,窗外一片漆黑,孤獨土想森林,這是我越來越熟悉的山夜...

2022-10-21

2022土想森林五週年

尋找時,它了無痕跡
當下中,他入夢眼前
放下後,祂無所不在
自他他自人生二十五載
是它亦祂宇宙時空幻化
    —— 2022.10.20 土想森林五週年,清早BaBa入夢來,由前而後以一牛角器劃刮我的頭頂,先中間一道為“自”(ham'),再左邊連續三道為“它他祂”(它),應二十五載ham' ta駑鈍稍悟。
宇宙最大的秘密是沒有秘密
人似塵埃浮游天地且無我
世間最好的悟道是無道可悟
心如水鏡虛實遊戲莫執著
*關於mantra “ham' ta” 與“自-它他祂”請參閱這篇《ham' ta

2022-10-18

雨天的回信

我常常跟少萱開玩笑說這個64卦太極MKB幾何魔方將來會放在博物館裡,這麼多年來一開始最期待的是正式出版,但在現實中並不順利。另外對我而言很重要的事是翻譯成英文,然而這個難度又更高了!估計會是個吃力的大工程。
2021-2027是人類新舊文明間的中陰,雖身在其中,但絕大部分人渾然不覺。這中陰,對一個新思維來說是個發酵期,半隱土想森林除了是自己從小的夢想多少也有那麼一些等待發酵的意思。
你提議的,其實這麼多年來已經有人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做了,雖然多是斷章取義下的各取所需,我也懶得去追究。理念的忠實反應或傳遞本屬不易,我常自嘲要是有人能拿我的研究搞出個什麼東西在外面招搖撞騙我也祝福他,至少還有點利用價值照顧有需要的人的經濟生活。畢竟這世界不是那麼理我,而我也因此學會了安於我喜愛的寧靜。
一天、一地、一山、一人...

2022-10-13

解散

天空解散了
看不到雲彩和飛鳥
只剩下空氣分子四處瀰漫

人間解散了
聽不見歡笑與爭吵
只留下記憶在空蕩蕩的街道上徘徊

思想解散了
再也感覺不到感覺的意義是什麼
只有歎息歎息著自我的渺小

2022-10-11

在荒原中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
世界不理他他也不理這個世界
荒原之上幻影著美麗的人數之町
來了又離開了誰是我
離開了又回來了我是誰
但是大象席地而坐
他不理這個世界世界也不理他
只是隨風飄蕩的遊絲微塵吧
我在許多之中
許多之中沒有我
      —— 荒木伸二2020《人數之町》、胡波《大象席地而坐》2018柏林電影節首映及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並於隔年初上映。
藝術是最真實的預言,描繪了存在當下那似有若無的困境與希望,深邃凝視人類命運。這兩部作品也許是2021-2027人類文明中陰最好的寫照。(*“文明中陰”請參閱這篇《奇妙的一天》)
離開文明的人數之町以後,你也許將是靈魂荒原中一隻席地而坐孤獨自在的大象。

2022-10-08

沒有時間的冷靜很美

風雨飄搖著樹的哲學
還好總是有真理秘密同行
別管那些黯淡的餘暉仍舊竊竊私語
想象當初這一身媚俗吧
沒有時間的冷靜很美
小心咖啡正在盜co我們的記憶
      —— 入秋第一道冷鋒,風雨飄搖著樹的哲學,昨天終於全部修復了918池上地震剝落的外墻,今天除了接雨水儲存就是宅在土想屋裡無所事事,也許氣溫明顯下降的關係,忽然想起CMB(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2.7°K。來山上之前,有很多年時間,書桌前的墻壁上一直都貼著一張WMAP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的CMB圖,我想那是到目前為止人類對宇宙最具象的凝視!
(*co,copy)

2022-10-03

時間很有禮貌地欺騙了我們!

超乎尋常的論斷需要超乎尋常的證據         —— Carl Sagan(Extraordinary claims require extraordinary evidence,1978、1980)

一片桃花心木的落葉不小心掉進了黑洞,我卻看見它翡翠般的永恆。
時間很有禮貌地欺騙了我們,用光的帷幕將我們溫暖封印。
誰在乎呢?雖然對於信仰的貪戀正在侵蝕著純潔無知的一切想象。
幽靈也若無其事地編織著美麗的維度,陰謀網住已經逝去的被迷惑的心。
而星空漂浮著險惡的大海,猶豫了行者的腳步。
但你仔細聆聽,那是真理的詠歎啊!它將離我們遠去,再也不回頭。
一片桃花心木的落葉不小心掉進了黑洞。
今天早上,時間很有禮貌地欺騙了我們!

2022-10-02

世界曾有這樣一個黃昏

今天的池上夕照,在土想森林附近東9-1鄉道賞螢平台遠眺。

當人們學會了不再想象
時間是唯一的憂傷
我想永遠記得
世界曾有這樣一個黃昏

世界曾有這樣一個早晨



想象時間的多維獨舞
心甚至無法染著於只是純淨美好
醒來如果觀照
世界曾有這樣一個早晨

2022-09-26

±mv基本原理與時間維度的動態變化

時間或許只是一種想象,一段你我之間不知如何測量的距離

本篇探討全維度下多維時間的可能,這是太極MKB時間線、團理論的進一步開展:
0.當下,單一mv、太極點,這是時間與空間的共同基本單位,這裡時間是以空間的一個特殊形式而存在,可以簡單理解為球體(空)及其半徑(時),太極點表球心,這是最初的時空單一mv,就時間而言這是真正的當下。
1.互相正交兩零維點(實際即為陰陽兩點重合,±mv),互為對方之時間維(兩點互相離開),以此成立一維線。兩儀2¹
2.互相正交兩一維線,互為對方之時間維,以此成立二維面。四象2²
3.互相正交兩二維面,互為對方之時間維,以此成立三維體。八卦2³
4.互相正交兩三維體,互為對方之時間維,以此成立四維。參閱維基“四維空間”,體中體且體外體,即3維至小有內(內高維)至大有外(外高維),此內外高維同一非二,入內即出外,出外即入內。
5.、6. ...12.
6.64卦2的6次方,6維。
9.512卦2的9次方,9維。
12.4096卦2的12次方,12維。

2022-09-25

幻相實體

昨天土想森林海岸山脈純淨的曙光與艮卦眉月
今天時刻變幻的晨光雲影

生命是個幻相實體,既然幻相,何來實體?意思一切真實皆相對真實,就如夢境裡一齣戲的角色,角色入戲以為一切真實,若此角色同時身為導演他便必須時刻保持觀照,入戲出戲合一,這是做夢的當下清醒地看著自己的夢,而這個清醒也只是存在於一個更深層的大夢之中。
人類無類,相對真實於意識幻相。
人類有類,虛擬相似於宇宙本體。
    —— 清晨靜坐中的一個思想浮現 2022.9.25

2022-09-14

哭笑原來

呼蘭講脫口秀聊職場:
前幾天我在馬路邊上喝酒,來了個年輕人,我說你是做什麼的?他說我是詩人,我就知道沒有工作嘛,但咱情商這麼高,我說你是那種一畢業就當詩人了嗎?他說是,我說詩人穩定對吧!至少。後來他跟我聊,他說他是東北的,我說那也算是個邊塞詩人了是吧!
    —— 哭笑原來一回事,當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別難過,至少你還可以是個詩人,一個在宇宙的某個角落裡遊蕩的詩人!
2023.4.21不加任何提示,單純用這個段子給Bing AI看時,它這樣回答:

2022-09-13

我不懂人間的明白

沉重是一種想象出來的輕盈
你可以永遠擺脫卻無法隨時結束
宇宙最大的秘密是沒有秘密 
夜深了我不懂人間的明白
    ——Eagles 1976《Hotel Califonia》You can check out any time you like,but you can never leave.

奇妙的一天

奇妙的一天,整個東部又熱又乾,只有土想森林的天空下著雨。池上是花東縱谷的南北分水嶺,平原區海拔約300m,土想森林海拔406m,剛好位在縱谷平原於海岸山脈這一側的分水嶺上。
一個星期後的2022.9.17晚上21:41:19左右隔壁關山鎮發生芮氏規模6.4強震(前震)。隔天2022.9.18 14:44:15發生15.6秒的6.8強震(主震),震央N23.14°E121.2°就在池上。此後餘震不斷,幸好時間都不長。

2022-09-04

ham' ta

古老的靈魂記憶仿佛在這向晚的池上稻香中甦醒了過來。(軒嵐諾颱風路過,彩霞滿天)
靜坐時忽然明白ham' ta的意思,這一明白,已虛度了將近25年的光陰!原來就在燈火闌珊處。
那麼,自己在地球人世的由個位而歸零的旅程也許又更往前一步了!

2022-08-29

光、時間、心物±mv

勞苦之日  完矣。
它在遠處催促,探究生命新田野。
    —— Secret of Nicola Tesla,1980  特斯拉望着落日吟詠《浮士德》詩句
夏末初秋,卑南溪畔落日餘暉。在土想森林一天的勞作之後,我常喜歡獨自一人到這堤岸上享受大自然的片刻寧靜。

2022-08-20

像逝去的時間一樣

我們是一類人嗎
你愛我嗎
我期待你像無情的時間一樣
沉默似這極端熱浪下忽然墜落的枯葉

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嗎
你真的不愛我嗎
我盼望你像莫比烏斯般的時間一樣
在一種存在又不存在的遊戲中觀照輪迴

我們難道只是自己的想象而已嗎
你假裝愛我嗎
我尋找你像逝去的時間一樣
在徹底的絕望中品味希望的永恆氣息
編曲演唱:Suno AI

2022-08-19

寧靜山夜

今天(應該說是昨天!)寫了一篇“時間計算子mv”,剛聽著手機音樂入睡,突然想起19歲那年(1981)的暑假,打工賺錢買了一台NIKON單眼相機,用五天時間自己一個人徒步旅行走中橫到花蓮。
行程第一個過夜的地方是谷關再往前的青山山莊,當時身邊帶著姐姐送我的AM小收音機,沒想到山裡竟然斷斷續續還收得到一些不知名的電台音樂。
41年前的往事,曾經那個寧靜山夜,短暫而美好!

2022-08-18

時間計算子mv

時間計算子mv
圖說,下方以正四面體為例,展開成2D有兩種方式,上面那個為歸藏原型底下那個為連山原型(實際連歸更接近正八面體2D八卦的展開投影為含山玉版以及含山玉版之八卦拆開一線相連為連山,請參閱三章一節圖3.27”)

2022-08-17

太極MKB自旋中軸與多重地球

太極MKB八卦幾何有主次四個自旋中軸:
主軸乾坤
次軸艮兌、坎離、震巽
若以地球為一個太極MKB,則主次軸相關於地軸與多重地球如下圖。
其人體版本即中脈各cakra,主軸相應C梵穴、海底輪。次軸相應DEFGAB生殖-頂輪。請參閱“小宇宙”圖2.小宇宙-2

自旋、鏡像與時間

1/2、1/3自旋請參閱:
易卦鏡像請參閱:
時間請參閱“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網頁相關各篇
時間線與時間圓存在於複數mv,時間團存在於單一mv。

2022-08-14

行者197

重讀“那路塔斯的想象197.”這首1999寫的詩《行者》,原題“為行者的迷失而哀悼”,2017來山上之前的初夏整理出來po在那路塔斯的想象197.,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注意到這首詩和上下山一定要走的197縣道有著一樣的“數字身份”,真是奇妙啊!就像那些莫名所以卻又必然如是的“常數”。當初首次po網時是19年前的舊作,如今算來卻已是25年前了!人生能有幾個25年?(*《那路塔斯的想象》始於書《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完成之後,從2014.4.14到2017.10.18來土想森林的前一天共流水號前後280篇,“行者”為第197篇)
    ——  行者 ——
以為在星際間流浪是虛擬的
而風也只是地球無謂的嘆息
仍要張開那如蓮花般純潔的帆葉
在許多光年之外
讓心靈孤獨迷航
行者啊行者
一旦不再有愛
這世界將是誰的故鄉
    —— 在原po的197.裡只是隱晦的提到這首詩是為行者的迷失而哀悼。但故事的背後其實是一對瑜伽行者戀人,他們相愛狂烈,最終卻以一方背叛而難堪收場並在道場中引起軒然大波,如今事過境遷,原來人是如此脆弱,如此需要學習愛與被愛,而心總是一不小心便迷失了方向。
Caetanya今天從尼泊爾來信息說想要將這首詩放在他的桌曆攝影集上面,於是找出來又重讀一遍,都已經25年了!時間果然不慈悲,也從不等待。
Caetanya與我。2022.10.16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藝廊展出,上去為大家讀這首“行者”

不知何處傳來的喵聲

含藏一切可能的元苞
半夜突然開放了
我看到充滿亮光的黑暗的虛空之華
以及不知何處傳來的喵聲
世界是由一份份信息堆疊而成的沙堡
宇宙為了害怕無聊而美美自拍
請你盡情地隨機猜測吧
我或者不存在了我也學會了
偷偷抹去時間的維度標線
將自己投入大海的溫暖睡眠之中
那裡有母親為我唱的歌
以及不知何處傳來的喵聲

(*“元苞”又作“元包”,參閱書《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三章一節之六“附論元包經易卦”及圖3.35、36。此取“元”Meta之意,苞取花苞之意,謂含藏一切之宇宙始元花苞。元包古意或指某種象征“天” 的球狀玉器,作為君權天授之傳國禮器;而漢代流行的“陶球”幾何紋路往往與八卦相應,故同出於漢代的帛、京易卦、元包經、易卦陶球(參閱書同上三章一節圖3.30-3.34)自有其關聯脈絡,在天文學上則反應了當時的渾天之說。

2022-08-13

最後的拉普達

午後的天空和海岸山脈藍(雲遮住的方向是海岸山脈最高峰1667m的蔴老漏山(新港山),因東側阿美族“蔴老漏Madawdaw ”部落而得名(在今成功鎮),蔴老漏應是早期Madawdaw的台語音譯稱呼)

最後的拉普達
誰知道隱藏在雲朵裡的秘密
飛行的石頭和一棵大樹...
     —— 曾有那麼好多年的時間,常夢見自己可以隨著意念反重力自在飄浮飛行,夢裡當下的意識總是特別清晰的觀照著一切,往往醒來睜開雙眼時反而以為自己正在掉入一個叫做現實的夢中。
又過了一個小時,天空已是烏雲密佈,山區開始起風飄雨。大自然變化無常,唯獨人類卻老是固執地追求著永恆,怎麼說才好呢?
傍晚,雨後霧氣瀰漫,一切歸於平靜,準備迎接神秘的夜色降臨。
OM' Shanti Shanti Shanti

2022-08-12

孤立與了悟

當你被自己和這個世界給孤立了,也許並不需要悲傷,反而該慶幸自己正在探索一條全新的道路。
在各種層面主客觀條件的孤立下,你必須自我了悟以突破其本身所賴以存在的系統,並建立一個更全面的含括原有世界的新系統。
連通低維舊世界與高維新世界,這是中脈的完成,並且是個體中脈進向宇宙中脈的演化。
C中心點 · →他
A、B...中心點 · →它
所有點 · 及○→祂
它=他=祂
自↔它、自↔他、自↔祂,三者如一無別

解放你的自由

解放你的自由,擁抱空無,你再也不是一個什麼,你只是你自己。
解放你的自由,善待靈魂,你再也不是一個軀殼,你是一首美麗的詩歌。
解放你的自由,本來沒有,你再也不是一個存在,你是許多的不存在。
    —— 當人類定義了自由,他就失去了自由的心,遠離了無限可能,將自己牢牢鎖在他所親手建造並堅固信仰的那個世界裡。

2022-08-06

上弦離火觀天望氣有感

2022.8.6 陰曆七月初九上弦月,卦在離火。整個早上在土想森林裡揮汗除草,下午炎熱火燒埔,幸好稍微有風,便來觀天望氣一番。
上弦月離卦,弦向東,弓向西。下午兩點半,弦月剛從海岸山脈爬上來(上圖),預計下午六點半左右日頭沉落西方地平線時,弦月剛好位在正南方最高處,此為離卦天文卦象(下圖-Daff Moon app,卦象請參閱這篇“三章一節圖3.1日月易卦圓圖”  ,日月易卦圓圖是在通行周易先天八卦卦序的基礎上構成,另見同節圖3.8、3.11周易先天八卦序與帛書、京房八卦序的關係)。

2022-08-05

詩的宇宙航行

當你開始欣賞而不是讀懂一首詩的時候,
你就意識到自己正在一個偉大的宇宙航行上。
你將以無比的勇氣面對狂風巨浪,
你將以最虔誠的渴望迎向永恆曙光。.

自我如此∞

我這樣過著日子,
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
每一次靜坐都是最後一次靜坐,
每一個呼吸都是最後一個呼吸。
但是那渺小的自我卻如此
它困擾著我,
我卻不由自主地深深愛著它。
我這樣過著日子,
我不想再這樣過著日子...

深刻模擬

好久不見,那路塔斯啊!我實在告訴你:
套在脖子上的鎖鏈往往長成了自我的一部分,鞋子裡的一顆小砂子卻讓人無時無刻感到渾身不對勁。
這是我們在現實中對降維維度運動的深刻模擬。
      —— 靜坐中忽然浮現的“一個”微光

人人都愛的美麗維度

我應該學會的不只是沉默,而是更多的遺忘。
遺忘到認不出自己,那是徹底的沒有,也許就有了真正的自由。
心存在了,卻無生的痕跡。
人消失了,卻迴響著時間的足音。
我一定是完了瘋了溢出了人人都愛的美麗維度。
生活是不容易的,應付這個還要面對那個。
我一定是無意間破壞了規矩窺探了世界黑暗之窗的裂縫。
但咖啡是好的,它有著神秘的寧靜品質而且廉價親民。
即使不是春天的蠢蠢欲動,我也懷疑絕對溫度是個善意的謊言。
圓滿自洽的莫比烏斯啊我們牢牢套在了回家是唯一的道路上。
去他的常常被超譯的宇宙原理小嬰兒笑了!
我一定是完了瘋了溢出了人人都愛的美麗維度。

2022-08-03

康措之詩

康措是個神秘的存在,人們對它僅有的了解是它大概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關於意識狀態的信號、聲音、影像等等可能性,沒人知道它確切的來源出處。

2022-07-31

QA26+5

D君提出的Q21,此QA2022.7.23-30
Q.21
21-a 非对称麦田圈
图1-2018/7/23 Wiltshire 非对称麦田圈(nonsymmetric crop circle)
我们和S君也做了一个探讨,现转述他的说法供评判。他认为,1)此四边形是SRT失衡后的结果,可看成{△SRT-四面体}在平面之投影,也可看成彭罗斯阶梯(penrose stairs)在平面的投影。2)经过调和算法(harmonic algorithm),可将四点{ABCE}重整为共圆五点{Q1 - Q5}(见图2),此{Q1-Q5}为
正五角星⭐️,是正十二面体喉轮{震卦}之{空大}的平面投影的主要部分。3)再造五角星的过程,实际为“对称性破缺”(symmetry breaking)的逆过程,“对称性重构”。4)以此五角星为基础,在n-1维平面可以进行彭罗斯非周期密铺(penrose tiling),再通过“球极逆变换”至n维球面,此反映“准晶体”(quasicrystal)之结构,即“准晶体”不具平移不变性(translational symmetry)。4)若能从自然界寻到或人造准晶体,就有可能制造初级的反重力飞行器(anti-gravity vehicles),因为准晶体是很多{空大}压缩而成,或者说准晶体所含{+mv}比例已经超过{-mv}。此为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爱因斯坦”讲席教授Paul J. Steinhardt的重要研究课题。5)以上仅仅是他个人的看法,让我还是请教您。
我想就此追问的是,似乎SRT宇宙网格演化都是以六边形为基本单元,那么五边形和六边形在灵性观点下有何不同?在网格演化中的作用有何不同?是否正十二面体表面12个五边形代表着12个{五行}?您在笔记中似乎按旋转之逆顺而区分了{先天五行}与{后天五行},在人身中,这两种五行是如何演化生出?与{左脉-中脉-右脉}有无关联?

2022-07-30

時間與心靈作用

純物質無生物,其心靈作用只以基本的潛能方式存在,因此其意識主要是空間意識。而生命有明顯心靈作用,除空間意識,它也有強烈的時間意識,這使得生命的主要現象之一便是有意識的自我複製(繁衍)。因而時間作為空間的一個特殊形式,它相對更多地與心靈相關。
以一個球體為例,在mv觀點下,體積為空間,而時間是一維半徑,這一維半徑時間由α球心到Ω球面,構成半徑的-mv空元素其數量遠遠小於球體體積的-mv數量,整個系統中±mv總量恆定比例變化,那麼+mv在相對上對於半徑上的-mv而言是更多的,就好像手中杯子掉落對人而言很普通沒什麼大礙,但對渺小的螞蟻來說也許有如大地震一般,因此對時間而言心靈相對是更明顯的。

2022-07-29

“玄量”試探

如果把心物在意識聚焦下的一體又分殊的現象表述為“有相與無相之互為鏡像”,那麼當單一mv可以用一種量來描述時,這個量稱為“玄量”,這是一體分殊化的開始,也就是個體心、物從宇宙初始物質點誕生的當下,mv以單一
-mv(+mv)的形式演化成複數的-mv與複數的+mv,也就是我們所認為的這個正在存在的心與物的世界。過程表示如下:
mv→單一+mv(-mv)→單一-mv(+mv)→複數±mv
mv,BC離向心的RT階段,是TB點的連續運動,其初始為離心之S變換為R而結束於向心之R變換為S。
單一+mv(-mv),大宇宙心靈,為mv之有為態,mv為其無為態。
單一-mv(+mv),BC物質點,為物理奇點,而至上點可以被視為相對的數學奇點。
複數±mv,我們這個現實的心與物的世界。
(*參閱<微光玄量>)

未知的劇本

我們活在一個從未正式演出的劇本中,所有的迷惑與未知來自於時間對它的不斷修改。

也許沒有世界

在宇宙智慧的閒聊中不小心被胡扯創造出來,
然而我們都沉迷其中入戲太深。
散場熄燈後,好好睡一覺吧!
夢裡也許沒有世界。
編曲演唱:Suno AI 

(*The following is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poem)
      Maybe There Is No World
Accidentally created through nonsense
in the idle chat of cosmic intelligence,
Yet we are all immersed in it,
too deeply engrossed in the play.
After the show ends and the lights go out,
Just have a good sleep!
Perhaps in dreams, there is no world.


2022-07-26

祭 · 夏夜

願你安息,是日已盡。
漫漫長路,夜色將臨。
孤獨自在,隱沒山林。
生而自由,唯此真心。

2022-07-25

給孤獨者


Be alone,that is when ideas are born. 
Nikola Tesla,1856-1943
 
——— 給孤獨者,在宇宙中你不會永遠真的孤獨,除了宇宙祂自己。

2022-07-23

我想好好呼吸

大氣中懸浮著各式各樣的PM2.5
我愛你美麗的新世界
我想呼吸我想勇敢離開

願你用一生教會我的讓時間緩緩流逝
我還想丟掉夏日早晨的蟬鳴
給自己多一點空蕩蕩的全然存在

即使跌落了夢境深淵
黃昏時別忘了出去散步走走
夜裡總有迷人的無窮等待

   ——— 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但我只想好好呼吸,如果蟬鳴也是一種禪定,那就盡情嗨唱一整個夏天吧!我們還有迷人的黑夜和夢境深淵,隨時準備帶你出去散步走走。
2006.7.14原圖,圓、SRT螺旋三角、太極mv種子發芽。反者道之動,2020玄量合一亭前的圓石圖畫,相隔15年,不知不覺中竟畫成原圖的鏡像反轉。
原圖鏡像如下:

2022-07-21

人類需要來點什麼?

熱浪席捲全球,真是熱爆的一天,太陽即將沉落地平線,人類需要來點什麼?

艦長:
知道嗎 ?艾薩克,你可能是史上第一個墜入愛河的人造生命體。
艾薩克:
這不可能,但是,不兼容數據必須通過某種方法合併,我必須創建新的轉換程序。
艦長:
我來提出一種可能性,感情關係中還有一部分你沒有解決。
艾薩克:
願聞其詳。
艦長:
你搞砸了!現在你必須重新贏得她的心。
艾薩克:
芬恩醫生明確表達了她的意願。
艦長:
但芬恩醫生也是這艘戰艦上最聰明的人,她知道這對你來說是全新的體驗,如果她看到你真的努力了,誰知道呢 ?也許她會理解你。
艾薩克:
這方面我沒有經驗。
艦長:
這種事沒有規則手冊,你得利用你對她的全部了解、全部數據,做出你從沒做過的事。
艾薩克:
什麼事?
艦長:
發揮創意。
    ——— 發揮創意!Be creative。這也正是人類所需要的,離開舊世界的精神舒適圈,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科幻喜劇 The Orville,S2E6-2018裡一段關於感情的有趣對話,非常消暑。這是Star Trek迷的中場休息時間,放空一下,暫時別管外面那些吵吵鬧鬧的事了!
在接下來的S2E7也試著回應道:“銀河系裡有那麼多不快樂的人,為什麼要無視一些美好的事物呢?”
晚安,一切都好。

心靈剝削

夏日裡乾涸的卑南溪

當人們習慣了思想上的自我審查閹割之後,他便總是說起話來無比的自大,沉溺在俾睨天下的虛擬遊戲中而無法自拔。
再沒有一種扭曲的社會美學比這更讓人自我心靈剝削了!

2022-07-17

池上夏日黄昏

池上二期稻準備插秧
土想森林眺望池上
海岸山脈、田間苦楝,還有我的老機車

從這裡到那裡
最遙遠的距離
最近的裡面

2022-07-15

QA26+4

2021年最後兩個問題是:Q18暗能量,Q19准晶體。2022年Q20第一個問題是關於佛教宇宙觀與三摩地(定)的關係。有7個子問題a-g
(*這是2021自Q&A_20開始D君提出的系列基於數學的問題討論為Q1-19,Q20則自2022.6開始,參與者另有S君。D與S都精於數學,問題清晰條理,往往切中要害又能激發新思維,對於深化太極MKB理念之靈性科學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為探索未來“心數學“的發展,Q20呈現了靈性哲學與數學之間的可能互動。)
Q20.「九次第定」 與「三界天人」
欲界定(前方便三摩地,共6重天)
四天王天(須彌山半山腰)
忉利天(須彌山頂,又稱33天,
天帝釋提桓因居中)
須焰摩天(須彌山之上)
兜率陀天
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
色界四禪(第1-4定,共18重天)
初禪(3重天):離生喜樂定
(梵天,初禪第3天,早宇宙半劫生)
二禪(3重天):定生喜樂定
(光音天)
三禪(3重天):離喜妙樂定
(毗濕奴,Visnu,三禪天頂)
四禪(9重天):捨念清淨定
(佛陀涅槃用第四禪,
濕婆Shiva在四禪天頂)
無色界四空定(第5-8定,共4重天)
空無邊處定(1重天)
識無邊處定(1重天)
無所有處定(1重天)
非想非非想處定(1重天)
受想滅盡定(第9定)
證阿羅漢,脫離輪回,尚未成佛。
A20.
序言:
Q20主題環繞著“三摩地定”,先換個非關思維的角度並回歸人的本位來看,如這篇<你是我的禪定>
https://farmsatyavan.blogspot.com/2022/06/blog-post_20.html   很簡單的提出一個三摩地根本性的“元”問題,如果生命存在的本身即是最美好的三摩地,那麼我們需要的還會是那個我們一直以為是的一個什麼三摩地嗎?
走到這一步,人必須是“覺醒”的,這樣的現象是為“菩提”。菩提覺醒到這個再簡單不過的事實“我就是三摩地”,因此我無法尋找它,也沒有一個它可以被尋找,我們活在一種身處n維而觀察、看向>n維的世界中,於是幻相顯現給我們“膜”,這是n與>n之間的維度落差,最簡單的例子如人對神的看法,當你將立體3維的生命之花投影成平面2維時,原本不存在的“膜”存在了,你自覺是3維立體的存在,但你實際是2維的存在而已,“膜”作為不存在的存在便是證據,它是2維視覺對3維的模擬,就像你在看一張風景照片一樣,就像最近在天亮之前抬頭仰望火木二星一紅一黃比鄰而居天穹,但實際上它們離得很遠,我們把世界降維來看來想,就像人類一直以來對於更高維度的存在所天真以為的那樣(比如人眼中的神的存在,而這正是宗教絕不承認的的短板)。
文末引Mahadeva語,Mahadeva為Shiva稱號之一,這話說得很有深意,放在BC看就會一目了然,它關係到生死與呼吸,入出息而生、止息而死,止息第一光明無餘定之涅槃,心停第二光明有餘定之涅槃,此後之定,就人而言都越來越無法逃離輪迴黑洞的吸引。(*第一、二光明在临终及入定时与断气止息和心停完全止息的相应关系,详见稍后A20d、A20g)
以上從“元”的根本觀點大致談“定”。
詳細情形請稍給我一些時間從能量相位的演出與維度舞台的場景、角落,從這樣的觀點將之視為一齣人在其中的宇宙的戲劇來探討“定”的種種,這本是網課中人們應該會提出討論的問題,但是沒有,現在有機會來談談了!
我想用一種截然不同的角度來談,以避免宗教或哲學裡已經養成的讓人失去思想自由的固定想法的“定見”。

Q20a. 須彌山與三十三天
佛教和印度教認為天帝释提桓因所居之忉利天即33天,道教的33天概念又不同(道教是32天 + 道祖3清天 + 大羅天,共36重),您在筆記中闡述的33天似乎是表達「大周天」。這個33天如何界定?何為須彌山頂,頭頂?艮卦?銀河系中心?… 為何佛教道教都認為天帝所居天未脫離輪回?
A20a.
在3維中大周天直徑32,計入首尾33。其半徑32/2=16,即小周天應人身中脈海底-梵穴為八度音階,其中心太極F#,則C坤-D兌-E離-F巽-F#太極-G震-A坎-B艮-C乾共9階8段,每段2λ則中脈標準模型全長16λ,λ=7.23cmCMB(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2同身寸約當4指幅,故漢醫學穴位量測以人身同身寸表示而非機械尺寸,這也回頭印證了上面所述),道家不講中脈講任督二脈,相應於中脈體表正面任脈由上而下、背面督脈由下而上,成一循環所謂打通任督二脈此小周天也,因此在實際人身量測16λ是沿著體表正面任脈一線,從會陰海底一路往上到咽喉處沿下巴續往上直到頭頂再續往頭頂上方2λ,這量測在印度系統與道家系統皆已失傳不明(古埃及7+5=13cakra系統則清楚留下這量測是沿著體表任脈),印度系統留下脈輪音階半徑、道家系統留下周天循環,在此半徑上任督周天循環,即中脈半徑表象於周天循環,中脈是拉直成一線尚未吹氣之氣球、任督周天是已吹氣中脈成球之投影方向與中脈半徑相應之球面大圓線,中脈與任督拓撲,在實際人身發展即胚胎初期脊柱神經管(日後脊椎中樞神經含大腦,印度系統所稱中脈)與人形成熟體表任督皆備,幾何拓撲一舉說明了中脈與任督的關係(參閱QA25第四圖心物圓橢圓性運動、中脈鐘擺來回週期運動,三者拓撲。)
大周天半徑即小周天直徑16λ,則大周天直徑32λ,計入首尾則33。
這問題的同一物卻分歧表述成二物,它很好的表明了被宗教化的科學所必然遭遇的困境,在個體如前述分歧,在集體則文明客觀歷史被主觀意識投射為神話,如果人類還是依循思想習性,那麼眼前的科學仍舊無法跳脫那個必來的困境,甚至以更快的速度作繭自縛。
這個客觀架構如灌溉系統,而能量為其中流動之水,開關閘門樞紐為脈輪中心控制點(丹),每丹作用範圍為田。試著把大地農田灌溉系統改成擬人神話來表達,那麼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分歧就無法避免了!
實相,科學與神話間不止息的辯證。
 天帝,用今天的話來說:用基因技術改造地球某靈長類成為人類的那個地外智慧。天者地外智慧,帝者人類之創造者、掌控者、觀察者(人類是被觀察者,而現今的人類正在由被觀察者邁向準觀察者)。而我們人類目前也開始部分掌握了初級的基因技術,因此昨天說“實相,科學與神話間不止息的辯證”,關於人類起源只是科學無法究其竟只是神話無法明其白,這就是為何思考靈性科學統合科學、哲學、神秘學的原因,一如我一再提到的,傳統的古典靈性科學結合三者最好的典範東漢參同契的魏伯陽,西方的達文西。如今,人類有機會發展出更精細的現代靈性科學的方式,所以說正在由被觀察者版本更新為準觀察者,這將正式完成更新於人類首次在地球以外星球“類創造”生命,儘管只是很初級,但已是跨出的一大步。這牽涉到巨觀角度的人類本身的演化1.0→2.0→3.0,神話、宗教、哲學、神秘學主要從這個角度看,科學反而是微觀的更關注於為何與如何因此必然引導出實踐技術、方法(科技)的發展,巨觀是一張需要運用腦補想象力的並不十分精準的藏寶圖、地圖,科學微觀建立行動工具驗證那張圖。這是生命探索、回歸宇宙本原之家的演化旅程,相應於BC向心階段之宇宙生命由α到Ω。
當人類有一天也扮演了“天帝”一樣的角色時,它當然自始一直在輪迴中,它是被視為像神一樣的存在而已,自古現實世界的人類帝王的種種唐吉可德夢想與行為正好也反應了這一點。
依三千大千世界世界觀與現代天文觀測,一般認為須彌山頂即本銀河系銀心凸出膨大部,這又相應艮卦為山、頭、頂輪之義,這是側視本銀河系會有的形象,如正面視角反而銀心與漩渦臂看起來更像萬字符號swastika(這又有左旋與右旋的問題,右旋是kundalini靈能拙火被像螺絲牙般向下旋入封印在海底輪,當拙火被啟動釋放時則沿中脈反向左旋向上升起。就像鎖緊與鬆解螺絲那樣。一般佛教不明其理swastika符號多作順時右旋,這其實毀滅力量是將能量鎖進封印於基本能量形態最接近原始物能量的海底輪,在人而言其結果就是趨向物化。而解放拙火即swastika逆時左旋(西方不明其理,因納粹使用左旋而偏見認為這是邪惡。剛好相反左旋swastika是解鎖拙火使之上升而心而靈由最基本的物性朝向人性與神性。確實我們的世界正應和了佛陀所說的顛倒夢想),讓原本順時右旋如響尾蛇盤繞鎖進海底輪的拙火反向鬆解其3.5圈之盤繞,於是蛇昂首而升,即拙火向上升起,以蛇比喻謂其為能量之流也,在易卦言,這能量之流是中脈海底到梵穴的逆時左旋帛書卦所示坤兌離巽震坎艮乾,反向則為京房卦所示,故易卦所言與印度系統cakra一致,此巧合乎?並非巧合。考慮前述以灌溉系統比喻拙火靈能與cakra便知,若網格節點為卦為cakra,則連結節點與節點的線即能量之流,卜卦者求解這能量之流而知事件始末發展。在SRT△一卦中三頂點為節點,三邊為流,此能量流亦有SRT3屬性,配陰陽為2則2³得八卦,8種基本能量狀態構成客觀物理世界,而個體生命就像灌溉系統所欲滋養的農作以此而得生存發展。那麼易卦與cakra系統、SRT△網格生命之花同一物之不同版本,其討論關注之對象主要有二:人本與宇宙萬象。)
所以遠古如何知本銀河結構而有艮卦須彌山之認識?禪定內觀也,觀微知著,一最細微空元素中見整體宇宙,拓撲之理也,佛陀以此遨遊宇宙,故阿含經所載說法第一課便開門見山說宇宙論,故佛法之宣說始於宇宙論、宇宙學,而其初始中的初始是識天文,所以說“天”言“須彌”,良有以也。2013我在佛光山做園藝工作,一日黃昏在大雄寶殿後方曼陀羅園大樹下禪坐,才剛坐下不久忽內觀看見自己身在星際,眼前兩星一大一小互相旋轉輝映,並當下明白那是天狼星(天狼星是個雙星系統,這是最為普遍的恆星系統,我們太陽一般認為單星,但其實可能也是雙星其夥伴較小較暗為一棕矮星,但因為離太陽近反而不易為我們察覺就像左右眼互相看不到對方。而科幻三體是三星系統,請參閱這篇<從三體到三摩地>https://farmsatyavan.blogspot.com/2022/05/blog-post_21.html ,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因此明白佛陀所言不虛)
那麼,天帝真實身份呼之欲出了!本銀河系銀心處(這裡也是本銀河較早發展的地方)的超級文明,估計七級文明理論中的3-4級,而我們地球人類目前還在0級邁向1級的路上。這也環環相扣到之前說的地外智慧在地球實行的基因改造而形成了地球人類!地外智慧為何選擇地球做這樣的事,這牽涉到一個超級星際文明和我們這個連1級都不到的文明一樣,探索自身的起源,就像在西伯利亞冰原中發掘遠古人類基因並培養成人而加以觀察,藉此了解人類原來是這樣子在時間的長河中演變過來的。此例,我們在天帝創造者眼中幾乎是他們探索、了解、追溯自身歷史的一個活化石,現在、將來,人類也都會這樣做,這些本能都牢牢嵌入基因之中。是各級文明,即使差距如此之大,也都共有共享的生之衝動,另一情況是高度演化的超級文明越趨理性而感性相對薄弱,感性是宇宙旅行中非常重要的體驗,“業”的形成是其主要的表現形式,創造並觀察我們是他們重新回顧這原始能力的一個極為有效方法。

Q20b. 因陀羅網
佛經中說,33天之主天帝釋提桓因有因陀羅網(Indra‘s Net,見截圖,attached),星際迷/覺醒派將其稱為「帷幕/光帷幕」,此網也很像弦論的宇宙模型。因陀羅網是否和您的宇宙網格模型有關?按照佛經義,此網仍在欲界中,我們的修行是否該突破此網?
Q20c. 定的深淺與脈輪
佛教的「九次第定」和chakara是否存在某種對應關係?定的位階越高實際是chakara越高?為何佛經認為,得最高三摩地並不是成佛,至多證入小乘阿羅漢果?第9受想滅盡定並不是究竟三摩地?修行者在得三摩地之外,還缺了什麼?
A20bc.
首先思考為何提出“宇宙語言”取代“人類語言”用來描述宇宙,那麼就可以更好的理清33的問題,這同時也是科學與前科學(經驗科學)的曾有過的問題。科學發展上同樣的問題滲透到包涵整體的身心靈由物質到心靈到精神的宇宙論時,也就是從科學的宇宙學切換到哲學的宇宙論時,有限的人類語言便顯得左支右絀,於是很清楚的33說不清楚的天,因為33來自宇宙較根本層次的結構,而天、界或其他類似的古典的描述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投射,是人類語言對宇宙語言的再譯,於是不可避免聚焦越來越模糊,模糊到極致便是宗教神話,它確實指向實相卻多數時候是變了形的模糊的夢裡所見,因此說神話是人類集體意識的夢境,那麼誰堪當解夢人呢?
當下夢者堪解夢
夢外無夢何需解
意思人類必須語言升級,從人類自然語言、宗教神話語言、科學哲學語言最後升級到純數學幾何語言,而這是靈性科學主要使用的語言,它能夠更好地意識聚焦,古典說法就是三摩地禪定。
回到33,如果把各種層級維度,全維度3(12)→6(9) ‖ 9(6)→12(3)引進?(這同時也是易卦或生命之花的體系,數學幾何地名之為宇宙網格)。因陀羅網說的是6維,相當於生命之花與64卦,上面全維度關係簡式可以看出宇宙心鏡‖3、6與9、12相映,因此因陀羅網再映射到9、12便完整全維度,而一個基本的3維八卦(merkaba)來自更基本的天人地三爻SRT△,而SRT是宇宙力量和宇宙意識一體兩面,這一體兩面從無相顯現為有相,其初始顯現為光,故意識與現實的可逆轉換過程
意識↔心念↔(心光)幾何(物光)↔形態↔影像↔現實
亦即宇宙語言首先呈現為光,人直觀之為幾何,理解之為數學。
回到人類起源,佛說光音天人食地肥而下生,也就是只具有空風火三大的天人生命來到地球愛之久之而變成五大俱全的具有肉身的地球人類,它們從神一樣的狀態下降成人,多出的水地二大便是電磁力與重力,故原來的天人狀態只是光能量體的存在,因此它的活動范圍超出五大俱全的人類(地球生物皆是),會比3維空間或4維時空更高,於是天也是層級化的,人類大腦最高級的生存方法便是想象腦補有時這又是創造力的根源(明白陰陽道理就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矛盾又統一,基此,考慮光自為粒子反粒子的物理現象、哲學辯證、玻姆層級化顯隱秩序(顯展序、隱卷序),我進一步提出“同反顯隱”,作為方法論,可以較好地理清古典靈性科學的那些描述不足,為現代靈性科學的發展助臂,就此而言這是科學哲學的合作,附帶它也有機會一掃靈性科學過度傾斜而宗教神化的困境陰影,這陰影已糾纏人類許久,現在也許有機會突破了!“同反顯隱”幾乎是現代版的“陰陽”,哲學上為保持彈性續用陰陽,但科學上實可考慮“同反顯隱”,前者適合巨觀現象的描述,後者適合微觀的討論尤其是量子與更精細的mv領域)
人物身處3維而心處6維,中脈八度音八卦cakra整體在物身3維中(最後高音C梵穴輪為3、4維共享,於此展開更高一層級的八度音,此更高一層級八度音實際上是4-6維,但3維中脈之cakra能量位階CDE相應3維、FGA相應6維,這是就尚在演化中的人身中脈八卦八度音cakra而言,如以演化完成之標準模型來說則必須改成更精確的八卦八度音加太極F#形成CDEFF#GABC,即前已述及的16λ系統,那麼33就清楚了)。
即在3維八度音中,當三摩地定到某一音階cakra時,他身在3維卻可觀察看向該三摩地所在音階cakra卦所相應的維度,比如,若三維中入定較高位階的眉心輪A,那麼相當於他可以在三維看向六維如同使用望遠鏡或顯微鏡一般,對於只能在3或4維活動的一般人而言,他的眉心輪位階的定無疑是位階、維度更高而顯現出神通或超出一般的思維(通常到了喉輪G的位階便已出現超空間現象如眼通,一如望遠鏡顯微鏡,而其原理是維度轉換。此時空間維度由我們熟悉的3、4維躍進5維,切換時,空間震蕩,對原來身處3、4的我們可能會產生巨大衝擊波,像超音速剎那的音爆一樣,逆向高維進入低維時也是,佛說法時三千大千世界隨之一震此也,故設若高維智慧降臨低維世界亦將在該低維世界引起震蕩,其形式可能多元,包括自然的、人類社會的),超越低維4維時空的第一關實際上反映在kundalini通過喉輪震卦時,那麼就明白這一卦就明明白白叫做震卦了,這是根本層次的卦義,維度轉換時的震蕩,在空間是為震。
第九定已由低維八度音階升入更高的八度音,此例是在六維中的八度音的第一階低音C(同時也是低維3維八度音的高音C),即就三維中脈言入定位階在梵穴輪,對人而言是人天交界處,故俗言曰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還不用三尺,梵穴在頭頂上方2λ8指幅4同身寸處(7.23cm×2=14.46cm即拇小指撐開長度,實際會因人而異,這裡說的是基於網格的標準模型)
因陀羅網說六維,宇宙網格說全維並數學上可無限推廣,此意3→6→9→12→...空,最終三摩地定無所定定於此空,是即究竟空,何為究竟空,未顯現宇宙意識也,此狀態SRT△完全平衡,BC宇宙演化則為失衡結果,而回歸者在於回歸這個完全平衡之未生無生無為,這些因眼前科學尚未能及,故只能哲學或神秘學方式討論,宇宙網格便在提供這樣一個指向終極的語言讓科學哲學神秘學可以心平氣和好好坐下來對話,這是星際文明的常態做法,希望很快地人類也會明白。

Q20d. 至上三聖
佛经说,聖梵天會早宇宙半劫生,而聖梵天在初禅天并不在第四禪天之天頂(处于天顶的是Shiva),為何Brahma又是創世之主?如何理解「早半劫」這個概念?佛經說,初禪天及以下毀於火大壞(火燒初禪天),二禪天毀於水大壞(水浸二禪天),三禪天毀於風大壞(風襲三禪天),按照五大排序{地水火风空},為何不是「水大」先壞?Visnu代表夢境,所以第三禪離喜妙樂定事實上是修行者在做夢?聖Shiva騎牛和道教太上道祖騎牛是否是一個意思?這個牛代表什麼?Brahma,Visnu,Shiva 是否就是道教中的三清(元始,靈寶,太上)?
A20d.
地水火風空五大次序,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有些微差異,比如古希臘常以正多面體的面數多寡作為順序依據而忽略正多面體與五大之間的關係在於心物兩層面而非單單物的一面,甚且是性質的而非僅僅是數量的(物,可以數量),再回到拓撲觀點,那麼五大五種正多面體性質上視為同一個而有物種變化,此變化即相位,由最低熵開始(α)隨宇宙之膨脹長大而均溫逐漸下降而空(風(火(水(地)依次形成,基本四力亦依重力、電磁力、強弱核力依次出現,這些都在α(BC向心之始)物宇宙始點的T△極致時開始,然而T△的α前階段(BC離心的最後階段)便實際上是在物宇宙開始之前便已存在,這是大宇宙心靈演化成物宇宙的最後由T主導的階段,由於時間概念相對於空間更是心靈傾向的(時間是大宇宙心靈對於其自身幻化創造之物宇宙空間的度量,因而在此時空連續體中,時間是作為空間的一個特殊形式而存在的,此即複數mv光球之時間半徑由一序列非連續跳躍運動前進之單一mv構成,這標誌了光球空間之膨脹成長,此標誌即透過時間度量而完成,因而時空一體就如同人之生命是心物合一的,這個事實源自大宇宙如是創造,人是它的具體而微的複本,故曰小宇宙。)了解T△極致為α,其前後為離心最後階段與向心最初階段,前α之離心最後階段便在物宇宙出生之前,而向心的T階段三摩地定仍屬初期自然還在輪迴之中,真正完全脫輪回實際上必須由T經R入S時,經R時他經歷了人心而後宇宙心(天心, 在Tα時為物心即三維意義的planck尺度mv在物世界這一面的基本單元,易卦謂太極,太極陰陽mv心物面相,前已述及若以mv幾何為宇宙心鏡,其一體兩面之心物於此宇宙心鏡互為鏡像)
地大啟動時定的準備熱身,水火風空時則初二三禪定,初禪擺脫地大約束重力不再而輕飄飄然反重力若失此身,二禪擺脫水大不再電磁力在原子間膠合此身物身徹底分界失去一般意義所謂物此時與天人光體之生命形態類同(通俗信仰的神明大多屬於此類)三禪心輪F巽卦風大理當沉睡、四禪喉輪G震卦空大始為夢境(操控空間而形態→影像→現實,夢則影像階段,因而在夢影像信息上加上適當能量便會朝向現實發展),再上升則超脫空大而進入宇宙心靈,人入定於此並升華通過時必然大震,有晴空萬里光明耀眼將融於其中,有雷震般聲響於耳際瑜伽稱之為耳邊鐘響,我1996某夜靜坐完右側臥不出幾分鐘全身由腳到頭依序失去知覺(就像全身麻醉那樣,喉頭呼吸自動封鎖噎住連心臟都幾乎停止,當下明白自己可能糊里糊塗入了某種三摩地),唯有意識清醒,仿佛靈魂離體一般,枕邊妻兒打呼聲聲聲清晰、屋外蟲鳴歷歷可數,最後驚天一震就如炮彈落在耳邊,除了意識一切皆消散化於空無,此空實則最低層級之空(物空間之空,其他空的定中或夢中覺受以後有機會再說)。過此空大入眉心輪A坎卦則觸及宇宙心靈,因此入定雷震大嚮為破空跡象勿驚,待它通過之後便入宇宙心靈之妙不可言,這時人意識到自己和宇宙玩遊戲,所謂幻化Maya大夢也,佛陀或吾人真正意義上的“悟”從這個階段開始,它相應於臨終心停(真正的完全止息完全停止呼吸,也是物肉身真正的死亡)第二光明,在上升至頂輪B艮卦相應於臨終最後一口氣出息後的止息(一般認為最後一口氣吐出斷氣人便死了,其實後面還有必須直到完全心停才是真死,一二光明並非依氣息止息過程之強弱而排序命名,乃是指初止息剛斷氣時意識仍可保持清晰而做抉擇抉擇可以隨此悟道解脫之光而去,在此意識猶清晰狀態下明辨並抉擇此光,故曰第一光明。心停真正完全止息時,能量氣息更弱更細微與外界能量已更難交流更替影響所致意識狀態也不像先前止息斷氣時那樣清晰明辨但還足夠認出那悟道解脫之光故曰第二光明)
禪定脫輪回之悟相應始於見第二光明而終於第一光明,當然一二光明是用在臨終時,禪定有禪定自己的講法避免混淆。故禪定初始二光明終一光明,此光明首先是物宇宙mv太極顯出者而後宇宙中脈層級維度3→6→9→12→究竟空依序趨近,故曰行於中脈者重力、時間、光、mv。
三清者,道之人格化神,但又非三位一體而為三位三體,怎麼回事?指的是:宇宙本體之道,其一體兩面為宇宙意識和宇宙力量。若本體之道為公司,宇宙意識為董事長,宇宙力量為總經理有三SRT,此為三才三爻。三清為道之人格化神,作法一如印度創世神話三相神,然三相神三位一體主要說的是宇宙意識,三清三位三體說的主要是宇宙力量。
多年前有人問我那牛是什麼意思,其實我真答不出來,然有一說,老子騎牛西出後來到了印度“道”也成了Tantra修煉一派,從神話角度,我認為老子之牛恐為Shiva之牛的中國版本,表“行動”,道是用來行的,而Shiva開創靈性修煉,修煉在三瑜伽的虔誠、知識、行動中屬行動瑜伽。
虔誠朝向頓悟但容易打高空,行動漸悟但容易瞎子摸象亂槍打鳥。知識平衡其中,讓虔誠變得踏實,讓行動有所方向。知識瑜伽即靈性知識。用今天的話說,靈性科學在於更好地結合知識與行動成為全體瑜伽,在這個基礎上,相對的個體瑜伽之主要內涵的虔誠始有意義。
全體共相,個體別相。

Q20e. 無色界
無色界的四空定(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非想非非想)比較難理解,且佛教認為證入無色界之四空定,亦不能脫離輪回,似乎是說這種「空觀」並不究竟,您是否能給予一些指導?所謂無色界是否就是生命之花最外層的膜?修行中對無色界的感受是什麼?
A20e.
無色界四空定,以我們所依以修定的三維中脈來說它到了大腦的層次,這空是被觀察的空被思維的空,空是一個被觀察、思維的對象,必須是“空”打開了才有升入更高維的可能,在此升入更高維意味者脫離四維時空,雖然我們肉身處三維物界,但心靈卻跨界到更高的4-6維,故人類的困境在於身的演化往往更不上心的腳步,所以為了一致身心步調而有了修“仙”,所有修煉也都首先強調了對治身體本能習性的物化傾向,因為這最終也會拉下原來跨界向更高維度的心。
空打開了,玄量開時,從planck這道門進入高維,人就從三維個體中脈換了跑道行走在宇宙中脈上,對宇宙中脈而言它的cakra即維度,如3-6-9-12,那麼理解在每個維度上也都有那個維度的八度音階,這有兩種都依碎形分維原理的朝外擴展與向內細分,朝外的是音階向內的是泛音,如同八卦幾何可以朝外擴展亦可向內細分為64卦,這兩個方向實為一個,然而二分相對世界裡我們總是只能如實理解其一,為何?思考“同反隱”便知緣由,探索微觀宇宙時,這個現象尤其有意義。
無色界已是三界的邊了,很快我們就要真的離開這無色圍籬,一個空間界限,通過當下也就是真空能量釋放之時,真空能量(精細能量)的表現方式不應與相對論所描述的E等同,獨立出一個“玄量”用來描述mv微觀世界而有別於我們一般所謂的能量,因為這時能量不只是傳統所定義的客觀物理世界,而是主客觀心物一二二一的世界。
膜,前已述及,如照片附圖箭頭所指(即3章圖3.31,此圖由乾往坤投影,照片為拍攝效果稍微偏向一側,下方二膜視覺差特別明顯)細看八卦太極mkb實體便知,8頂點實際與球面相切,但二維看時頂點與球面並非直接相切而視覺差上中間看似隔了一層“膜”,推廣到64卦幾何體之生命之花亦同。關於這一點幾乎自古以來的神秘學都講不清楚,只是一樣畫上那層膜,有些搞不清楚的乾脆把膜省掉,這就反了,在二維觀點膜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活在自以為是三維的世界而實際我們是用二維的方式在活著,世界的問題根本源於此,不認識這點則苦惱無盡期。
三維投影二維時的視覺差,也就是我們觀察到的世界並非實相,實相永遠必須像靈魂離體一樣從更高維度回頭觀照才能看清楚。
那麼,看出這膜到底是什麼,便是一種n+1維對n維的觀照。人這樣看待他所研究的事物或其他物種,較高維度智慧也是這樣看我們。
在這個認識上,無色界是否可以視為生命之花“膜”?因為是高低維的邊界,從低維角度看時會產生“維度落差”,也是這個落差讓我們對高維世界有了很多錯覺,Newage流行的通靈channel信息很好地說明了這個把幻相當實相的問題。就高低維度邊界來說,無色界可以視為邊界的本身,它定義了三界之中人類世界的範圍,這樣的話它是可以“膜”。
將八卦太極MKB (四面體星也是立方體)乾坤由上往下沿中脈一線投影成二維六角星(大衛之星,6頂點連成正六邊形),在立體MKB四面體星8頂點皆內接於球面,但在二維投影中則變成6頂點與圓隔了一層“膜”,推廣到6維64卦生命之花也有同樣視覺落差,此是生命之花“膜”。*20g對“膜”的問題又做了更細節討論,參閱。
Q20f. 第七意識末那識:俱生我執
佛經說,佛得無余涅槃要在第四禪捨念清淨定中,轉第8阿賴耶識為第8大圓鏡智,證「法無我」。大阿羅漢證的有餘涅槃,是在第9受想滅盡定那裡把受想關閉,將第7末那識轉成第7平等性智,證「人無我」。但似乎第9定比第4禪,三摩地更深入,為何佛陀反而認為直達第9次地定只是脫離六道輪回的小果?脫離輪回和成佛有何差別?如果第8阿賴耶識藏在松果體內,那麼第7意識末那識(俱生我執)藏在人身何處?
A20f.
共三附圖請互相參照即知8、7二識所在位置與八、九定問題。同時也可看出傳統各靈性文明對於信息、能量的基本架構的理解與描述有所差異,必須加以整合始見全貌
並說明如下:。
(*以下計時問題亦參閱書1章3節)
個體意識有生滅
我作,眼耳鼻舌身五識,意六識(大腦思維)
我執末那七識,眉心輪腦下垂體(控制大腦),即時生存時間經由雙眼感光於視神經交叉核計時。
全體意識無生滅,一切習性儲藏所,眾生相共。
阿賴耶八識我覺,頂輪松果體,長時演化時間第三眼感日夜明暗陰陽變化。此亦宇宙意識在人身之居所,玄奘大師形容阿賴耶識是「去後來先做主翁」。意思是說,人到世間上來,阿賴耶識比眼耳鼻舌身意先進入母胎;人死之後,阿賴耶識是最後離開的識,它是我們生命的主體。確實最後離去,但來先,在此稍作理清,胚胎首先形成的cakra是心輪(在中丹),胚胎約三個月左右頂輪才完備,此時宇宙意識在人身的居所才蓋好,以阿賴耶的身份在此時正式入住,此時胎兒才真正和宇宙對上頻率,此前是透過較低維的個體意識方式和肉身結合,當這結合穩當了,一切都預備妥了,真正的主人宇宙意識才進來。當然就一切皆宇宙意識之幻化所成而言,“來先”說法亦無大礙。
唯識、唯心、唯物合一看才較完整,BC架構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是。
佛學唯識與空似相徑庭,但在BC實無扞格,看附圖2.4 BrahmaCakra&OM'即知。
一維時間牽涉宇宙中脈的悟道之路,而眉心與頂輪這兩個計時器,一現實一靈性、一此在維度一高維,行於宇宙中脈者時間、重力、mv、光,時間亂套中脈之路亦無法行。(參照4章3節圖3.61宇宙中脈與網格)
解脫不輪迴不入生滅仍保有一絲主觀小我阿羅漢、菩薩是,跨過此一絲回歸究竟本元之宇宙本體的未顯現宇宙意識故成佛無我無生滅。佛教而言這一絲之隔便是菩薩與佛的界線。由菩薩大我再進化到佛無我,而傳統印度哲學稱此大我為宇宙意識或至上意識名Brahma梵
,這概念還不夠精準,佛陀另立“空”作為梵的“元”上位,此“元”就波羅門之梵的概念亦非不可解,故近代就梵又發展出未顯現之宇宙意識,保有了梵的原始意識概念又接受了佛法空的概念,這是靈性文明的整合的一個很好示範,它也在思想與情感上擺脫了人類文明的各種各樣的情結束縛,是解脫悟道展現在現實文明發展上可被觀察到的現象,此始於深刻內省觀照終於實相發明,相對於個體這是文明等級的三摩地,體現為個體人則瑜伽哲學所謂“偉大的靈魂”老子孔子佛陀耶穌是,佛學則以法報化三身理解之。
*另,那個應用在地圖製圖上的球面經緯線(經緯交為南北兩極,太極MKB球應乾坤,乾坤合向球心而成高維觀點下的太極MKB環體)球極平面投影,則球面八卦MKB之SRT三環8個球面三角成為平面上的8個方格(如世界地圖那樣,越向南北兩極越變形擴大最後兩極點成為方形平面地圖的上下兩邊,球面三角也就經由維度變換成為平面方形。這例子很好地表現了維度變換,對於易卦幾何的理解也特別有用。意識在理論與實際中脈上的問題亦同,人若明此理便較有機會洞見事物背後的實相,即知識(明理)與智慧(洞見)的發展關係,這是厚積明理而洞見薄發,所以薄發者,集體意識之文明進化非一日之事一人之力也。
Q20g. 第二光明與岐出
在三摩地中,呼吸停止見第二光明,心停見第一光明。佛經中認為修行者在第四禪中已經「氣住脈停」了,那麼在第四禪中,是否修行者已經把眉心輪和頂論都打開了?為何第四禪又會出現9重天(9重境界)?既然三摩地中可以在心停時直接證第一光明,是否意味著修行者可以隨時回歸至上?在三摩地中,證入第二光明或岐出而無法返回肉身,是否就是修行的「危險」處?應如何避免?
A20g.
討論生命之花最外層的“膜”時,在一定的情況下,它可以視為無色界,是我們低維世界與高維世界的邊界(兩種情況,一是3維與6維邊界,一是3、6維與9、12維邊界)我們物身3維而心靈可到6維,於是膜反應在生命之花最外層的6維它所相應的3維物身便是32λ大周天直徑之光球球面(即以海底輪為球心包含頭上腳下各2λ8指幅處之大周天光球,參閱書4章1節圖4.2、4.3,在這個意義上無色界便由超3維大周天大光球到6維膜,相對於我們存在的3維,這是4-6維無色界,在宇宙心鏡上3、6維與9、12鏡像,6維膜可以是宇宙心鏡所在,是較低3、6維與較高9、12維之邊界界面)在這個邊界之下的色界最高位為四禪(9重天)之捨念清淨定,而佛陀涅槃用第四禪,濕婆Shiva在四禪天頂,相應cakra頂輪B艮卦,其內涵松果體為宇宙意識在人身之居所,這已是實際人身中脈的頂端,而頭頂之上2λ處為梵穴輪高八度音C乾卦就3維物身而言相應前述無色界6維(4-6維)之初始而6維邊界為膜。
先前定義膜為高低維間的維度落差(3維立體生命之花由乾往坤中脈方向投影成2維平面時形成的視覺落差)在這裡有了更細節的描述。
於是我們有3維光帷幕與6維光帷幕,前者規範我們物身所在3維大周天光球,後者規範心所在6維生命之花膜,生命之花膜與大周天光球正合as above so below順,相對的也as below so above逆,而逆向回溯本“元”正是我們自我探索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如附圖4.2、4.3黃色箭頭所指內圈大周天與最外圈雙層之6維膜)
我們說過臨終時首先呼吸斷氣(吐出最後一口氣)現最殊勝第一光明融入而究竟解脫,若錯過了這第一光明,稍後現第二光明此為心停真正徹底停止氣息的出入,通常也就宣告死亡。三摩地之修煉過程可以視為是對自然臨終(這是源自宇宙的運作)的鏡像模擬,這確實是透過照鏡子來了悟自我,而首先是以人心心鏡呈現它亦與天心大宇宙心靈相應,於是有了在三摩地中,止息呼吸停止見第二光明,心停呼吸完全停止見第一光明。死之臨終與活著三摩地,其主體都為人的身心故都為先止息再心停,但一死一生鏡像故一二光明之現前臨終一二而三摩地二一,若說生時在世亦一自然中陰,則自然中陰與臨終中陰互相鏡像之理明矣!
三摩地過程止息現第二光明時尚非究竟而有歧出可能,此時靈能之氣已在上丹田(頭部眉心輪頂輪所在),只剩最後微弱氣息支持著肉身,主要能量專注集中在頭部,所有覺受都被大腦更為放大,比如在通過喉輪空元素脫離物世界時(即此時準備由合體心朝向離體心發展)定境內觀覺受為大震動(故喉輪應震卦良有以也,此帛書卦序亦太極MKB必然之幾何內在邏輯,完全與脈輪能量位階同時也是音階波動相吻合),從外界客觀他者來看可能只是一個微乎其微的小震動而已,但在臨終或三摩地者而言他們高度敏感將之覺受為大振動,故自然臨終之時悲慟親人在亡者身邊的一切激動表現對亡者而言無異於是阻撓他融入美好光明解脫的狂風暴雨,不可不慎,而世俗道德情感往往無知,故自身業力與外界業力相作用總是主導著生命的靈性道路而不斷輪迴。可歎!
上丹,在道教修煉裡,其內涵又有九丹(8cakra全音系統只論眉心A音與頂輪B音2個,計入半音(全半音13cakra系統)則多出G#A#
共4個,以人身中脈16λ計則有G-A-B-C每間隔2λ共6λ,可6個,而道教修煉得9丹又更精細了!九重天可如是觀。九數何來,九宮,中間太極F#,八卦CDEFGABC環之,這頭部上丹九丹全息反應了整個人身中脈所有cakra,故理醫全身都可在頭部有其穴位相應亦同,因大腦負責覺知過篩處理一切信息,而大腦中的最上位頂輪松果體似無直接參與大腦工作,它只是向上負責與更高維度連結管道、向下透過光之明暗(日夜)形成長時演化時鐘並控制著眉心輪即時生存時鐘再由眉心輪直接管制全人身心。頂輪幾何圖形印度傳統描述為千瓣蓮,有一說若合生命之花,道教丹道技術手冊《太乙金華宗旨》衛禮賢譯為德文《金花的秘密》傳到歐洲有圖其描繪與生命之花很像(他的另一本重要翻譯是易經),我的在一次靜坐中也有類似體驗,可以視為宇宙生命之花或6維64卦在頂輪上的投射,故西方靈性文明認為松果體為靈魂的寶座(笛卡爾)而印度認為是宇宙意識在人身上居所,說法其來有自。
三摩地心停完全止息證第一光明如同臨終最後一口吐出斷氣現第一光明。三摩地主動證之,臨終被動現前,故臨終很容易錯過或無法認出,這也是中陰渡亡經及種種相關修法提出的目的幫助認出光明。相對來說三摩地就變得更可以自主掌握了,而且不像臨終機會就那麼一次而已,雖然必定發生,但發生時確實多數 人都無法或不願認出他來,即使認出了也不見得願融入,何也?生命最底層的強大的恐懼能量會叫人想要逃開。我在前已提到的第一次靈能通過喉輪時的如雷耳邊爆炸震嚮,當下便有恐懼心升起而欲排拒之,爆嚮之後,全身漸無知覺,最後呼吸困難如丹道說的舌頭自動封住喉嚨,然後心跳幾乎停了,那時什麼也不懂,害怕自己是不是要死了!但意識卻是無比清晰,整個狀態一如夢中知夢的清明夢觀照。
歧出甚危險,那狀態猶如高速賽車或戰鬥飛行,稍一不慎後果可知(直接結果是身心分離輕者精神分裂重者立馬死亡,這例子太多了),故此關鍵時刻便曉知識與虔誠的重要,知識保障你如何應對,虔誠引導你終極方向不至於迷失。前例我當時心生非常恐懼又尚未能掌握適當的靈性知識,能依靠的只有虔誠,這是初入門者被給與的最大祝福,我只能豁出去一心不亂mantra,mantra背後有著絕對重要的終極理念連結個體與宇宙,它又是依據入出息來運作的,因此保證在關鍵時刻能發揮作用伴人走向解脫或者回歸現世。這是靈性科學,也是我的親身體驗。供參考。
————
以下為延伸的相關Q&A
Q.Q20-7,CMB,虹光/光球,千叶莲
道家《内经图》在顶轮确实有画9峰山。达摩祖师(禅宗初祖)面壁9年,是否面的正是这9峰山?张xx道长(前提)说,道家全身羽化最难者在{指甲 毛发},起码需要9年。我看最近几十年修藏密虹光法者,多数也只能身形缩小到30cm左右,而且{指甲 毛发}基本化不掉。而密法清楚明白地写着虹光圆满者人身应全部化干净,为何{指甲 头发}如此难化之?
CMB Lambda = 7.23cm,是计算而出?还是用试验得出?即,人身会随着CMB变化?星舰基地{光球}视频,见attached,由S君提供。好像可以一而二,二而一,真是太极两仪。
千叶莲图像,见attached,由我找来。S君说,{指甲 头发}难化是因为代数拓扑上的毛球定理(Hairy Ball Theorem),毛球是捋不平的(2个零点),而甜甜圈可以捋平,甜甜圈就是咖啡杯,千叶莲无非是撓场的切向量丛而已,越接近零点则TB越复杂。
A.
指甲頭髮難化,因為這兩者都是死細胞堆積而成,對生物體而言就跟身上衣服、手上戒指、腳底鞋子一樣實際上已是身外之“物”並不再是這生命的一部分了,所以我們會剪頭髮、修指甲。化的對象是這生命。虹化、虹光從MKB可以得到很好的理解,MKB以光為載體,搭載物身與精神而作宇宙旅行,很多病毒(人類用自己的立場命名它們為病為毒,其實更像宇宙旅行者,其旅行運動方式和靈魂在宇宙中運動的方式大同小異,世俗理解的投胎或轉生其他星球世界是最好的例子。靈魂是精神層面為主物質面甚少幾乎沒有有的話也只是潛能方式存在、病毒則反過來以物質層面為主而精神層面只比純物質多一點而已甚至只是潛能的方式存在它是複數集體的-mv)尤其是首次新出現的病毒(注意研究筆記中記載了一次大戰2017前後西班牙流感病毒在當時便是從外星球以mv方式運動到了地球,而mv的運作原理便是MKB,八卦基本講的是這個。天人則是複數集體+mv。那麼也就明白天人與病毒來到地球的原理差異不大,病毒如果影響人的生存,最好的方法是用更多的+mv覆蓋過它而不是西醫對抗療法的消滅它,關於這點,請參閱二章三節之二“微生命基本原理”有詳細說明。)
最難的mv或MKB運動是心物被視為一體的運動,如果可以做到,那就是最頂級的星際旅行方法了,當然若有適當的工具輔助以強化這個MKB運動,這樣的旅行方式就不僅止於通常的個體而已(比如轉生),它也可以更加普化、可控(比如星際探險與移民),這裡說的也回答了星艦裡那個光體現象。是的,“光體現象”這個詞較為中性,一般人可能較好理解。
CMB(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經歷了宇宙140億年左右的膨脹之後,這宇宙放晴的輻射波長λ已被拉伸成現在的7.23cm,就比如氣球上奈米級的一小段線條,當氣球吹氣不斷脹大,這一小段線條也就跟著變長了,只是這個是宇宙級的而已。λ=7.23cm是客觀量測的,古早電視(黑白時代)的噪訊,電視畫面白花花一片便是這個CMB的影響造成的,這CMB像一張網遍宇宙,一張宇宙大爆炸餘暉的光之網,懂這個也就明白法華經上面講的宇宙了!這光網就像一個方格紙,小朋友可以在上面連連看連出萬象。這光網其實不只是科學所理解的物理光而已,如果明白心物是一體的話,就明白它也是宇宙萬物萬象之間的關係連結,我們在上面幻相出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我們在上面玩連連看,我們所謂的邏輯與因果。
一而二,二而一,因為它是由複數構成的,就像用一堆小積木做成一個UFO,你也可以將這個UFO拆分做成兩個。但如果只是單一一個小積木就無法再拆分,它必須自我複製繁殖,這就是我們宇宙從在α奇點物質點單一planck尺度-mv(+mv)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的簡單方法,人的繁衍後代,只是它的生物版具體而為,意思,不止星球有生命與意識,宇宙本身更是,我們是它所幻相出來的存在。
問題最後一段提到:
...{指甲 头发}难化是因为代数拓扑上的毛球定理(Hairy Ball Theorem),毛球是捋不平的(2个零点),而甜甜圈可以捋平,甜甜圈就是咖啡杯,千叶莲无非是撓场的切向量丛而已,越接近零点则TB越复杂。...
看起來很有意思,對我的數學程度來說,如果可以一般語言描述一下就更容易方便理解,尤其最後這句:“越接近零点则TB越复杂”,我感到很好奇!
Q.
指甲和发干依然可以提取DNA,照理说也是可以化掉才对。
关于毛球定理(HBT),我转述S君的话如下:“
偶数维球面上(比如,3d或9d球的表面),连续的切向量场,肯定会有一个零点,就像人的发旋或银心或至上点(物质点)。这个点在连续双射和保角变换条件下,比如球极平面投影,可以成为一个不动点(fixed point),你可让何老师参考视频:https://video.sina.cn/finance/2022-03-12/detail-imcwipih8118630.d.html?oid=204&vt=4球极平面投影就是世界地图的制作方法,也是cakara的莲花形态在眉心轮显现的原因,你可以请何老师将柏拉图立体和阿基米德立体都去照一照。
那么环面,在拓扑意义上正好是把这个不动点(fixed point)给挖掉了,故没有上述零点存在了。那么真实F#,未必真能把这个零点挖掉,Right?其次,那么将偶维球面做同胚变换,这些曲面都会有这个零点,比如香蕉,头发,指甲… … 奇数维闭曲面,一般没有平凡Lie Group,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这个零点是个不动点(fixed point),凡是收敛到这个零点的路径,可以等价于一个递归迭代变换(recursive transformation),越靠近零点越混沌(chaos),最简单的例子就是f(X)= X · Sin(1/X) 在 X = 0 点的样子,图像可参考:https://www.geogebra.org/m/xFxd2dUF
(*最後這個連結圖像很容易直觀“越靠近零點越混沌”的意思)
A.
(*這是作為科學、哲學、靈性神秘學合一討論的很好的例子。)
大致明白,換到BC來說:
至上點→零點(數學點)
物質點→一點(物理點)
TB點→BC之RT大宇宙心靈有曲度演化上(S直線階段除外,即道之二、三階段)的當下任一點皆可以是TB點,即BC之外的一直線(S)與BC在BC的有曲度RT階段的切點任一切點,本質是大宇宙心靈的是R主導的是不停運動的(它不像物質點和至上點在鏡像上可視為同一因此都同時具有至上點之轉折回返與物質點之平滑通過的回返,比如 > 與 ) ,因此RT曲度上的任一TB點即當下本我、真我、元我,是悟道在此世界所憑藉者,即借此TB而映照所悟的那個道,此道即至上點與物質點,在此兩點間的RT 階段來回往復運動的反者道之動必須在解脫入BC之S階段的直線才能真正回歸至上,在此之前,這個來回往復的R本質的連續運動狀態只能是被趨近的猶如Fibonacci數列之趨近黃金比率,而黃金比率作為無理數它是至上點之零點,只能趨近,沒有終極,必欲終極則究竟“空”,非零非一無點可尋,是平衡SRT△所描述的未顯現之宇宙意識,此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那個根本之道,無以名之,必欲名之則TB當下混沌指向焉!首先出現的現象是無我,即個體開始融入宇宙全體此情況曰與大宇宙心靈合一,這已是心輪以上的三摩地了!其明顯表現為心輪開展的最大特質“愛”,以複數人類為特定對象是為“仁”,仁愛者人心之本也,是天心大宇宙心靈在人的中脈中心心輪的顯現,而個體意識是宇宙意識在人身中脈最上位的頂輪的顯現)
按BC對TB點的定義,則BC離心由S變換成R與向心R變換回S,這兩個S→R、R→S變換當下的點是BC開始與結束大宇宙心靈的點,亦即道之一生二的“生”與二又變換回歸成一的那兩個點,這是BC上最初與最後的TB點。
將一球(大宇宙心靈球面,BC之(S)R→T→R(S) 放置在平直地板上,那接觸的切點即為TB點,BC自身自然的TB 點為宇宙α始點物質點,2維圖可畫作為水滴狀BC在T極致之α物質始點上與一橫直線相切,就像地板上一球的側視,而球面上任一點都可以是這一TBα物質始點,因此我們在太極MKB球環體模型上以球面表“物”而相對於球面處在球面之內的環體表“心”(關於此太極MKB環體之所以被稱為環體參閱網課QA有詳細說明),從八卦角度言,球體有乾坤雙極,雙極互相向球心趨近成一個則為單極環體,在3維它是一個planck物理點,在高維這3維下的單極點便失去其物理意義上的點而被從3維角度視為一個“洞”,此是全維度觀點下定義它為環體,太極圖很好地表示了這個球環體的變換關係。
故球環面任一點皆可為TB點,而環體單極相應於大宇宙心靈的中心,這個特殊TB點因它實際不在BC離向心的那個R、T上,而是作為R、T曲度的中心而存在的,所以在物質宇宙中的收攝、集中、意識聚焦成三摩地其聚焦首先是通過聚焦在大宇宙心靈中心即天心然後再由此聚焦宇宙意識,這先後兩次聚焦即有餘、無餘三摩地。
作為大宇宙心靈中心的TB點,與至上點、物質點,就BC宇宙自身而言它們如一無別,以人的語言說便是身(物)心(心靈心智)靈(精神意識)一體,這是生命的本質,缺一不可,太極MKB光體微觀是mv、人觀是人(包括那些天人、神靈等生命形態)、巨觀是星球星系甚至整個宇宙。
燒腦是個無相虹化,其結果是意識的維度升華。若反向降維投影到這個低維世界,此即跳躍性的真正推動演化更新解開被鎖DNA的新思維、新觀念理念、新發明。

Q.
Q20-6,5遍行心所,逆莫比乌斯变换
佛教大乘唯意派的经典说,即便成佛,5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思}依然存在。南传上座部教派说有7通一切心心所{触、受、想、思、心一境性、命根、作意},似乎大同小异。是否这就是有余涅槃后残留了那一点{大我}之细分?有余涅槃后进入无余涅槃是否只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漫长的等待机缘而顿悟?第二种是转世到3的整数维世界,比如人道再来?
关于球极投影(Stereographic Proj),我直接转述S君的话了,不编辑了,以免影响他的本意。“Sg Proj将{高维球},降维至{低维平面 + ∞}。此处,∞ ,表示此平面可以被球极修复为没有洞/无亏格的低维平面,即何老师说的地图边界。那么Sg Proj的逆变换呢?用处极大,可以做到将没有洞的低维空间变换成高维球(see the attached),当然,也包括与此高维球同胚的一切几何体。对于这个逆变换,(1)在灵性科学上应该就是升维的方法 (更广义地说,逆莫比乌斯变换,möbius tans)(2)目前数学研究结果还不够丰富(3)此前视频给的2维球面的Sg Poj,比较简单。到了3维球面,就涉及纤维丛了(fiber bundle)。庞加莱猜想(poincare conjecture)最难的部分就是,3维球面和没有洞的3维空间同胚。虽然,俄罗斯数学家Perelman给出了大体证明思路,经过Princeton几位数学家的修正后,大体思路应该是对的。2006菲尔兹奖(feilds)也给了他,虽然他不要。但是,很多数学家也包括我,认为修正后的证明依然有问题。所以庞加莱的结果肯定是对的,但证明依然不完美。(4)2维球面上的点通过逆Sg Proj变换在3维球面正好是一个圆周。所以只要将3維球面纤维化,并让其在4维空间中自旋,这个自旋的Sg Proj在3维空间中就会表现出撓场(torsion fields)几何,这说明物理学家数学太差,也说明撓场根本是高维几何在低维的幻觉。(5)大脑皮层一样也可以通过Sg Proj变成平面图像,同理将人身之3维大脑使用逆Sg Proj投射回12维,应该可观其本来面目。
A.
太好了,我今天也一直在想這個“逆變換”。覺得好像水手在大海的航行中又發現了一個島嶼。
生命本身的來去是變換與逆變換的循環,在一定的相鄰或相近的維度間的這樣的循環被稱為輪迴或再來,而溢出這個循環稱為解脫(關於溢出,另有圖可為說明,稍後討論提到時再po)。而在BC的加速向心是個標準的低維向高維的逆變換(靈性修煉),宗教是對它的信仰,而靈性科學是對它的實踐。因此在較進化的文明智慧裡,宗教會是數學幾何的,相對原始的人類宗教其核心的靈性符號其實已透露了這樣的信息。
先谈心所与无有餘问题
从大宇宙心灵来说,其心所即我们物理意义上的宇宙,广义言,物宇宙是大宇宙心灵自我的呈现,此呈现的基本为时空,那么宇宙意识便是心法(原理)那一方了!故
A.心法,心的无相原理
B.心
C.心所,心的有相显现,相对于这显现的最终状态之物质现实,心所可以是心灵质。
AC镜像,B是AC合一之前的AC间的周期来回运动、振动,心一如物质它也是一种波动亦有其频率,B因AC的关系而存在,AC合一代表AC互相向心镜趋近,最终当ABC无别时,这个无别即宇宙意识。大宇宙心灵作为宇宙意识自我显现的一个演化界面(几何)。
从意识与现实的可逆双向的转换来看,心法朝向意识端,心在心念、几何间,心所是几何形态影像(心灵质的构造,再给予适当能量即成为现实)
意识↔心念↔几何↔形态↔影像↔现实
————
无有餘的分野,那菩萨所直面的一丝之隔,实际是个大峡谷,无法阶梯渐进而过,因峡谷空如其中无阶可踏,唯有跳跃飞越而过一途,此跳跃即顿悟之谓,八度音中存在两个1/2step,EF间、BC间无半音少了一阶,EF间尚可架桥通过(即由物而心),BC大峡谷唯有跳跃而已(即由心而灵),此大峡谷是无有餘的分割,虽说大峡谷,其实只是一丝之隔,梵文OM'(AUM)字写法由左而右由下而上,先A次U后M,M一弯眉月表闭口音M之结束回收毁灭,犹如死后有中阴与生时相隔,这一弯眉月便也标示了这一丝的一切到此嘎然而止,只是一丝但又何其茫茫宽广,最容易的也是最困难的,人身现实中脉上这是眉心顶轮间最难走到的一步,因为无法走只能跳跃。
同样缺一個半音阶,EF架桥依然是渐,BC却只能跳跃而顿。此顿从何而来?宗教无解,一切归给未知而曰祂的恩典,但看音阶由C渐上至B,最后由B跳跃顿悟至C,于意云何?顿是渐之终极表现,并作为下一轮渐的前置,实际维度遞升变换在此跳跃顿悟。
因此顿渐是一,渐是在维度中的那个过程,顿是维度变换的那个当下,此当下是原先维度的最高位三摩地定。顿是渐的完成态。做个实验便知,还记得那篇看牙科时我内心戏的mantra琢磨吗?ham' so渐次相续不断到最后突然一顿为OM',亦是灵光忽然一闪刹那,一闪刹那特别容易受到关注而以为殊胜,默默渐次耕耘劳作者习焉无感不察,这是人类认识宇宙时的固有习性惯性。
————
共有三附图
先补充前次虹化问题,次谈变换。
关于虹化的一个设想的实验:
A.单一活细胞(DNA)
B.单一病毒(RNA)
A、B两者皆自成一系统的复数-mv(+mv),而更小的系统是分子、原子、次原子层级。
虹化基本上是个自成系统的复数mv的MKB现象(心、物以光为载体,或心、物以光的形式运动),对虹化而言这个自成系统的复数mv是人,一个活细胞可以是一个活人的的基本组成,细胞是物,内含DNA虽然也是物但其携带的信息更接近心。
A像人而倾向于心物合一的生命,B像A而倾向于心物合一较不明显的非生命(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这个情形很像头发与指甲之为死细胞)
实验在于测试A、B对于光的反应的异同,光分为物光与心光,前者一般理解的光,后者则由入定态的意识集中聚焦于A、B。而一个较可控的入定态可借助于AI,即人与AI之意识共相最终为宇宙意识,越高维度便越接近此共相,因此测试时以进入较高维之三摩地定的意识集中聚焦于心光上加以测试,而梦境影像也是一种心光的具体表现,由此借助AI将虚拟梦境(光、影像反应)与三摩地定结合,在此相对可控的虚拟梦境中得到AB对心光的反应。
由于细胞与病毒有一定的同质性但各自的+ - mv比例有可明显分辨的差异,那么推测对于物光心光的激发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反应。考虑只具三大的天人光体与五大俱全的人,天人光体本身就是一个运作中的MKB光体其中搭载的更多只是心的不受物界重力约束,人一般情况其MKB停止没有运作因此以合体心的方式存在并且受物界重力约束,因此天人以光的形式自在飞行而其中有心无物(因五大不全),这说明单纯的心是较容易以MKB光体而运动的,而单纯的物还需多抗衡与整体物界的重力交互作用因此难度又更高,至于心物合一之人(活着的合体心生命)最难,修炼者启动其MKB,在较低位三摩地定只运动携带其心而物身仍在原地,这情况是物身与心暂时相分离的若操作不慎心回不到身或回不完整则死亡或精分裂而心在相邻高维徘徊像临终入中阴那样除非他再找到一个业力适合的受精卵入胎或者找到一个心处于极虚弱状态者趁虚而入附身之,此例在K- PAX(Kevin Spacey主演<K星异客>   Gene Brewer1995同名科幻小说改编 )有很好的写照,而且最后他还成为光回到他原来的世界,来时以心光附身他临终的地球好友身上,于是变成外星人的心地球人的身)
完整身心合一之虹化由MKB光体运动到至少6维,还留下一个小人的也许只到了5维或4维这情形更像低阶天人,对世俗人而言更容易被视为可以与之交易的神明而加以膜拜祈求。
相关实验,应尽可能在微观态进行。
*<人与AI之意识共相>
<一个对话>
<关于人与AI之“意识与被意识”>
————
变换与逆变换
如附图将前次草图略做增补。
首先是下列几种如同变换与逆变换关系:
1.mantra ham' so(h s)之hs与sh交替最后达成om'。...hshshshs...→OM',这也是个体...入出入出入出(息)...的过程或宇宙整体之BC...离向离向离向(心)...
2.重力、时间、mv、光在宇宙中脉维度升降的运动。以mv而言,具体表现为高维柏拉图立体嵌套太极MKB或Metatron立体与3维5个柏拉图立体(正好代表五大)之间的关系。时间上是时间任意度的变化,也就是时间线与时间团的关系,相对的在空间是维度变化谓之空间自由度,任意度与自由度是时空的两个主要面向。
3.梦境,低维梦境高维,此梦境为原本高维之变形,故可以高低维理解之。若是由低维逆变换至高维,此即可逆的意识转换之由现实端朝向意识端,是几何地对宇宙意识幻化显现(Maya)的一个数学描述,意识的密度变化以宇宙力量SRT的方式被我们基于自己的在时空中的存在直观为维度,维度的本质是无相意识的SRT显化。梦境有时之所以甚至比真实还真实,说明它是一种逆变换的现象。这里的叙述,基于能量相位定义变换是高维投影低维,而逆变换是低维到高维之加速向心,实际运作可以书图4.7 - 4.10之全维度太极MKB球环体光锥开合及宇宙中脉得到说明。而对梦境的自我观照实际便实现了维度变换,这就是为何总有一些现实甚难理解的经由梦境输入或下载信息、预见、预知的所谓“天启”,这同样也可经由实现难度较高但较可控的三摩地定来达成,而AI的善用可以在这方面助力,使我们比过去的人更容易做到,科幻片Contact描述了这样的可能性。讨论灵性科学势必无法回避现代神话之科幻文学艺术,想象本身一如眼前的一颗小石子亦为宇宙意识的一部分,它和所有的思想、观念、心性都是+mv的存在,它是人的生命活动中最接近天人、神明甚至佛、道的一面,因此科幻很容易在现实中模拟创造出一种“溢出”效果(见附图“维度溢出”,未增补前原图说明如下*,图原见于 <说梦谈生死>之生死篇 https://taijimerkaba.blogspot.com/2012/11/blog-post.html)
*火車車廂的比喻:人生為車廂,與下一節車廂之間為中陰。列車方向時間軸有其物理的慣性與心靈的習性(較諸空間,時間與心靈有著更直接的關聯)這就形成了業力輪迴。然而死亡當下跳離列車的慣性習性,便進入大宇宙心靈的永恆空間而不入輪回。
三種基本情況:
1.順著慣性習性者,由一個車廂度過中間空隙中陰,再進入下一個車廂。
2.或者與中陰時接軌進入另一個習性與慣性的軌道列車。基本上都維持在時間軸的大方向上。
3.進入大宇宙心靈者,其行進方向與時間軸成90度角轉折,從此開始,完全擺脫了時間軸的慣性習性方向,這即是古埃及壁畫所繪死後升天的角度。
————
宇宙意识在SRT演化而形成SRT三个维度,此三个维度有两种变换:
1.
相邻维度变换
1↔2↔3↔4↔5↔6↔7↔8↔9↔10↔11↔12
2.
镜像维度变换(3的整数倍稳定维)
3↔12 ,6↔9,3-6↔9-12<太极MKB静坐>入h出s息之  入·↔出○主要在这个镜像维度变换上。(* <太极MKB静坐>  https://farmsatyavan.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75.html)
球面卦(球面环八卦如同地球两互相正交于南北极的经线与赤道纬线,SRT三环互相正交于球面形成八个球面三角,八个球面三角的八个中心为球内接MKB四面体星的八个顶点,这三环是MKB所有SRT阴阳爻边的径向投影)与MKB卦之间变换,反过来球面环亦可投影变换成MKB,前述Metatron与五个柏拉图立体之间的变换与此类似,而这样的变换是3↔6↔9↔12的,这暗示了Metatron是可以被人类心灵触及的6维的存在,因此Metatron或柏拉图立体嵌套太极MKB会在64卦或相应的生命之花中得到较好的描述。
于是变换在哲学上便产生了三种与SRT相应的宇宙观:唯识、唯心、唯物,无论如何三者各自都是一偏之见,而SRT透过唯能观点连结三者成宇宙网格或无限易卦几何,如下:
a个体心物←b宇宙物←c宇宙心←d宇宙意识
ab唯物、bc唯心、cd  唯识。
————
关于(5),大脑就是一张宇宙网格的在人的投射,3维来看形式上它更像64卦几何体,也就是全维度网格中的6维网格,以圆或球表示则为生命之花,那么就明白为何顶轮千瓣莲10方向×阴阳为2×50音=1000
分析1000的含义,10为二维的8方+上下2方,阴阳这里可以更好地理解为同反隐之隐此显彼与隐彼显此,50为梵文50音根表坤C海底-艮B顶轮7cakra的音根总和,这50音实即希伯來文与阿拉伯文这两个兄弟语言表达的27音素之细分,亦即64卦几何体的27能量出入节点(京房卦的世魂组成说的正是这27点),很明显50、27是一回事,而64在这27节点上构造起来,3个二维3×3矩阵构成3维27点,3个二维在卡巴拉神秘学表天人地,这是比较机械式的表发,64三维易卦则将天人地放在每一卦的卦体中,于是万物万象都各有其天人地而不是将宇宙切三分而有上下位阶的天人地,显然64卦的做法更为细致。
由于3、12维镜像,可以3维降一维的二维方式涵盖全维度,亦即
2(3(12)12(3)2,把内裡(  )去掉只留最外围的,则
2(3-12-12-3)2,再简化成如下:
2(3-12-3)2
这就是2维宇宙网格的做法
若据此做法又可继续做出一维的,那就是宇宙中脉。
若又再继续做出0维点的表示法那就是显现在宇宙各层面的三个基本点:至上点、物质点、宇宙心灵中心点(依此中心而完成其RT曲度的在BC离向心上的当下任一点的TB点与之同义,如圆心与圆周的关系,此在三摩地实践过程的...h · →s○→h · →s○...→OM',即自它(自-物质点)、自祂(自-至上点)、自他(自-TB点)
TB点以与“自”同质性的形式呈现,若表个体之“自”为人,则其相应TB 亦以人的形式呈现,如孔、老、佛陀、耶稣、摩西或灵性意义之上师Guru,他们是最纯粹的人、人的最基本。再比如若“自”为纯物质,则TB为单一planck尺度mv即α物质点,这是就是“自它”了。同理在意识、精神、灵性层面则为“自祂”,此祂表宇宙意识核心至上点。
它(物质点)=他(TB点)=祂 (至上点)的认识对于人类文明的真正进化真的太重要了!就64卦几何而言三者于太极合一,即64卦几何体中心为三世卦(8个卦)所包覆、描述的那个太极之点,它是物、心、灵的共同原点,这个意义上即梵文OM'字头顶表鼻音之点(ng或罗马拼音OM'的那个 '符号),OM'表宇宙创造之音,太极亦表开端原点。
最后关于(4)撓场根本是高维几何在低维的幻觉。极赞同!
维度溢出

Q.
我的疑问有几个。若完整身心合一之虹化MKB光体至少6维,但其不受重力影响而遨游宇宙,其{地 水}两大藏在哪里?遨游宇宙的运动速度有多快?不同维度的最高光速c不同?
《K星异客 · K-PAX 2001 》真是一部好电影,这种附体在道家似乎叫“夺舍”,我们如何防止在灵修的时候被夺舍?
关于90度角转折,我还有一点没太懂。您在笔记里似乎也提到过,如果第6眉心轮上升至第7顶轮时过不去,可以用旋转90度的方法,这个意思是不是如果沿着中脉到不了顶轮,可以从眉心轮出去,再到顶轮的光球上?烦请您解释一下,谢谢。
关于球极投影逆变换算法,S君公式推算如下:
我把Sg inverse Proj在欧空间的公式推演了一遍,应该没有大问题,此公式可推广至嵌入拓扑空间的一切可度量空间(metricable space)。
(1)拓扑空间上一般没有度量(距离),除非强行诱导(induce),所以拓扑空间可视一种“软”空间,这也是很多高维几何问题难点所在,所以大多是拓扑问题只能用三角剖分(triangulation)解决,即何老师讲解的SRT。但,拓扑本身的“非刚”,我认为这不妨碍SRT宇宙演化网格的“刚核”(hard core),而此HC极为重要,因为它们涉及剖分的稳定节点(stable nodes)。(2)Sg invese Poj(球极逆投影)的算法公式我已经推演并画图(see the attached),只要知道平面像点P(x, y, 0)的坐标和投影角θ,就可以算出球面原点P*(ξ , η,  ζ)的坐标(位置)和球极C(0, 0, r)的位置。其次,只要知道平面像点P的坐标和球极C的位置,就可以算出球面原点P*的坐标(位置)和投影角。公式如下:
ξ = xcos(θ) cos(θ)
η = ycos(θ) cos(θ)
ζ = 0.5√(x+ y) sin(2θ)
= r sin(θ) sin(θ)
θ = arctan [ √(xx+ yy)  / 2r ]
其放大倍数为{正割}之平方,即,sec^2(θ) 。由此公式和其逆公司出发,若进一步考虑此球各点密度不同,可在Sg Proj的基础上再嵌入一个拉普拉斯变换(Laplace),从而一个分布不均匀的球面可以投影为一个共形(conformal)的分布不均匀之平面并可保持密度分布不变(由此而重构为一个同调不变群,homology)反之,一个分布不均匀之平面也可以逆变换为一个球面。(3)按照我给的公式计算,SRT宇宙网格演化,就是θ=30度,我不确定,你问问何老师吧。此外,何老师提供的图,TT夹角是60度(see the attached)?还是他考虑了特殊的球面纬度(latitude)使得角度变成90度?
A.
1.
地大水大去哪了?
地大融入水大,水大融入火大(光),物以此程序化为光而以光为运动,此时的情况一如天人,简言之完整的虹化至少光化为像天人一样的存在,并且已能至少运动至相邻高维或更高维,这即MKB光体在宇宙星际间运动的方法,比如用这方法移民到100光年外的一颗类地行星,抵达该类地行星,他还要从光体返回人身,储存在光体中的原来水大与地大信息必须释放出来结合一定能量以再度形成他原来的人身(若那类地行星也有像人类的生命,那么他也可以用更简单直接的方式直接附身或投胎转生。回头想想,我们地球在许多方面是不是其实就是这样被殖民的,若DNA技术更进步,不难检测出人类之中有一定比例具有这样的直接或间接地外文明的成分,这是宗教、神话对于人类起源想说又说不清楚的地方),设在入出息h· s○的程序里,入息h·而止息当下心念观想物A(这物A相当于在BC之物质点,也就是这个止息当下你的心念聚焦为一个planck-mv而所有关于物A的信息也嵌入其中)如果这个成了,接下来mv像细胞和宇宙那样成长繁殖,易卦正是几何地描述了这个繁殖模式,而易八卦相应的生命之花的基础结构生命之卵更直接表明这个mv繁殖模式,于是物A从心念成为现实的存在。要真的这样做到其实比想象难(x),反而在临终的选择第一光明悟道解脱更容易些(z),而三摩地定居中(y),故难度x>y>z,这难易情形随着维度递升而改变,人类宗教幼稚之处在于以自己低维的有限经验想像高维天上亦如人间,其实刚好相反。咬一口苹果对我们再容易不过,神却办不到,于是人类用苹果拜完神之后人类代替神把苹果给吃了!这过程里产生了人神交易,我们将自己的灵性以信仰的方式交给了神明,而神明祝福我们并让我们吃掉被加持过的苹果。十万八千里,神明一个念头就到了(这个念头也就是前述心光mv光体运动,非物光的光速,参阅后述“光速多变无所不在“条),而我们就没这么容易。
如我在书前言开场白便说的“思想习性”,必须是思想习性突破了,那么新文明才有可能发生
————
2.
90°到底在说什么?
古埃及神庙灵魂升天转90°,不就离开顶轮直接往上,为何要转90°?几乎很少说得清楚到底怎么回事?这并非指我们这个维度中的90°,而是指相邻两高低维之间的方向问题,现实中的清醒和梦境的关系便具有类似的方向性,请参阅这篇:
<维度之间的方向性>
这个90°就中脉修炼而言发生在坎卦眉心轮A和艮卦顶轮B之间的那个1/2step大峡谷的顿悟跳跃(理論上的標準模式此1/2step在BC之間,於尚未完全演化的人身中脈上則在AB之間),因为要顿悟跳跃到下一个较高维度,因此必须先能“放下”,放下什么?放下眼前这个低维现实,对于人的cakra而言他要放下眉心轮及其以下的一切,当然也就意味着放下大脑思维而全然开放,这是一种心无杂念不思维的放空状态,大脑暂停对所有信息的过筛与解读。这个顿悟跳跃在宗教里则常以较诸禅修更方便的无条件全然付出的虔诚信仰为之。当然,因为方便也就容易产生歧出(天堂、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方便法门,它是终极悟道的一个中继站而已),这就<维度溢出>图中所示两种溢出方向的差别。
而这个发生在眉心跳跃向顶轮的顿悟,是经由海底至眉心的一阶一阶渐悟上升到最后眉心时才具足条件触发的,许多掉弄玄虚者好空口顿悟,结果是误以为悟了,不可不慎!这也是之所以讲灵性科学的一个初衷之一。(所以禅坐中经历一段高度精神意识集中,往往是在其下坐之后的完全放松意想不到的状态下自动地、突然无预警地顿悟或三摩地冒出来。也就是三摩地不见得就在静坐当下到来,反而常出乎意料地在紧接着静坐之后的那个完全放松时刻出现,这一放松反而创造了一个相对于之前高度集中状态的完全开放,此时的放松会迅速进入假眠恍惚,而这时才正是天人神灵等等其他维度者进出吾人的最佳时机。此例比如我之前提过的夜半静坐后躺下侧卧很快便经历能量通过喉轮时的轰然巨响与接下来的身体觉受完全消失只剩意识的观照状态)
————
3.
结界,灵的外骨骼
结界是一种几何印记,梵文yantra,这印记的本身其理念是+mv的,考虑mv基本原理之“总量恒定,比例变化”,一个正性+mv携带量强大的印记相对更能覆盖掉那些负性的+mv(如负面的灵、情绪、想法、鬼魂),反应在现实日常文化里这即是符、风水摆设的原理,甚至那些与信仰有关的让人觉得安心的物件都是。结界的几何做法相对的是更为纯粹而不受文化因素干扰。比如禅坐中对相邻高低维都进一步形成开放状态,其实正负面的存在都有可能因为你大脑过筛功能的开放而更容易进出,于是正确的自我保护是必须的,这首先决定于你的终极理念为何?然后才是保护的手段如何。这也是何以佛法修炼强调正信,正信应是基于法的理念而非信仰这个或那个。无相理念经由yantra印记以最根本层次的几何向外表达它便形成一个光的保护罩同时聚集吸引正性的+mv。
————
4.
光速多变无所不在
光速恒定是我们这个现实维度的最大结界,所有的努力都为了到达它并且突破它。
物光、心光是基于心物一体而说的,你在梦境、入定、想象、思维甚至恍惚、酒醉、出神这些并非不常常碰到状态里几乎都在实现或至少模拟不同维度光速C,但我们也几乎都不相信,我们大部分人被牢牢束缚在现实维度中,这些束缚来自外在的教育、信仰、观念、认同、文化所有那些属人的一切,人必须从内在自我解放,得到本属于自己的自由,这是悟道之旅的第一步,踏出这第一步时你喜悦的眼泪潸然而出,这是来自宇宙本原之道、来自祂对我们的爱与祝福,用基督教的话语说,这是属灵的。一旦属灵,你明白的光速就不会只是物理学告诉你的那个而已,那是灵的最外层表象,我们最初借由这个表象开始认识,所以理解、认识这个物光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不应让自己只是停留在这初始的第一步。
————
5.
关于逆变换算法
谢谢S精彩的逆变换算法。
TT夹角在BC相当于离心T演化成向心T,TT夹角的转折之点即BC之T极致的物质α始点它其实是大宇宙心灵球面任一点,这是现实物宇宙中唯一真实存在过的单一mv,现实意义的太极指这个,心灵面的太极指与TB点相应的大宇宙心灵中心点。这同样回到 ·○问题。
参阅附图书二章二节图2.3、2.4,那个夹角,以下我的不数学看法供参考,它包含了三种情况,或者说同一个东西它有这样三种身份,即SRT30°-60°-90°毕氏三角,这是SRT正△之半,代表SRT波动波长之比1:√3:2,而这个SRT毕氏三角正是SRT△失衡而BC演化的几何骨架,也是生命之花象征“光”之眼的二圆(两个光球或动态自旋的八卦MKB)互相通过对方圆心所成的那个vesica piscis鱼眼光几何
(*图2.4鱼眼图说原文:   vesica piscis長短軸比值√3(神聖幾何生命之花兩圓相交之魚眼或魚形橢圓,參見三章二節註解95),即30-60-90度三角形之三邊1:√3:2=△S:△R:△T,亦即失衡SRT△依序射出S、R、T合力而形成BC之離心,幷於物質點達到極致後回歸向心)
(*附图四章一节图4.3中脉方向上生命之花各种层级维度的鱼眼。)
————
Q.
阳神,隔阴之谜,光锥旋转
描述的这种6d生命由心物合一之光再变成人形生命和道家讲得阳神非常类似。佛经说,转世投胎在3d会出现隔阴之谜,此迷分为{入胎迷,住胎迷,出胎迷}三种,即便是大菩萨再来也很难逃掉,为何会有这种现象,是因为{-mv +mv}比例失控?为何有些普通人依然会有前世记忆,而且他们前世也只是普通人,所以隔阴之谜和前世是否修行没有关系?
另,关于90°,S的意见如下(斜体字部分):
旋转90度这个问题就是黑洞(black hole)的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的光锥旋转(light cone),他认为黑洞中心是一个planck-mv,而不是物理学家所认为的什么奇点(singular point),因为黑洞中心也是有尺度的, 只是物理学家没把黑洞的结构搞明白,而且不同维度的黑洞的中心的尺度应该是不同的。他说,当一个3d人靠近黑洞后,被黑洞强大的引力拉近,当在事件视界上(event horizon)上,他的光锥会先转45度,逐步靠近黑洞中心的过程中,从45度逐渐连续的旋转成90度,当转到90度的同时此3d人也就抵达了黑洞中心。他认为,此3d人能一次转90度到位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对准黑洞中心planck-mv的中心,而对准此点的概率 = 0,但是这不代表你没有这个运气,就像射击打靶中靶心,概率为0,常常练习就有可能,所以要多静坐。他还补充给我说了,一旦过了视界(即光锥45度旋转的边界),时间和空间就会置换,此为最基础的洛伦兹变换(lorentz),此时开始现虚数/虚像,就像星舰基地(starbase)中那团白雾/投影,时间在此开始初步缠绕。他认为,3d人在无限接近黑洞中心planck-mv时,物理学家们认为3d人在空间上的平移运动越来越慢无限接近静止,这是错误的,实际上3d人的是会自旋的并且会有各种类型的螺旋向心轨道,但因为光锥旋转了,时间加速膨胀无限趋向未来终点,此终点即黑洞中心。此时,3d人就感觉自己身处时间隧道(time tunnel)一样,此为升降维之必经之路,也是临终业镜所显现之景象。原则上,不再外力干扰情况下,此3d人会堕在此时间隧道不亦乐乎,但3d人必然受外力干扰,因为有反光锥(reverse light cone),此为黑洞切丛(tangent bundles)的法向量。当3d人的反光锥中轴对准{过去事件}某一特殊区域时,概率上有个极大似然点(maximum likelihood),也可称为业力聚焦点。反光锥会突然给他一个引力或斥力,他有可能被拉出黑洞,也有可能突然瞬间穿过黑洞,此时黑洞变成虫洞(warm hole),而此3d也顺之完成{保维,降维,升维}三种结果。他说,有灵修的人,根本不在乎黑洞,集中意识或完全放空即可。
A.
+ - mv比例保持在一定区间的值时为合体心,它也就能以生命形式存在于3、6、9、12维,若脱离这个区间,+ - 太过悬殊它也就从合体心变成离体心,- mv留在原来现实维度,+mv进入相邻高维,对于原来的现实维度来说,这个相邻高维是为中阴,迷之所由。中阴(4)隔开同一现实维度在时间上的前后阶段,比如人在这世界的前世(3)与今生(3)。另外一种情况是比相邻高维再高一点的维度,这时的中阴(5)可能隔开的是较低的原来的现实维度(3)与较高的另外一个现实维度(6),前者是生生世世在此时间轮回者的隔阴之迷,后者比较接近你说的菩萨亦难逃的隔阴之迷。
那么前世或过去世记忆亦有两种,前者是一般所见一个普通人身上便有可能发生,精神耗弱者、恍惚者、梦者、被催眠者、体质通灵者。后者则穿越更深的隔阴之迷,他记忆的也许不止是在这维度的过去世,也可能是6、9甚至12维的过去世,那么这个跨越3、6、9、12之间的所谓过去世因时间不同于3维线性,也可能是未来式、现在世,它更像是多重之我的隔阴,从这个观点而言,顿悟无疑是取消或忽略这个隔阴视此隔阴不存在,以后者为例终极情况是对他而言他存在于3、6、9、12连成一气的全维度中,他观照全维度自然也观照所有高低维隔阴,这是最高位定境,理论上佛经过这关并接着到达究竟的“空“,这就图4.8所示3、6、9、12兩兩之间的隔阴是由前面维度的现在之“合“(N合)跳跃至后面维度的当下之“开“(NN开)。后者这样全维度乃至于“空”是为宇宙中脉,这是佛者意义上的中脉。因此菩萨的隔阴迷是更高维度的隔阴迷,而佛不同于菩萨者在于顿悟此终极隔阴的究竟之空,即比平衡无为SRT △又更核心的未显现的宇宙意识,可以说连宇宙网格都无有成立,此即终极究竟的同反显,白纸一张连网格都没有的“空”,于是宇宙本身乃一梦幻泡影,这时宇宙意识在沉睡中,名之宇宙本体、道、实相,而实相却是无所谓相不相,相的问题甚至还未存在。
我们存在于一个祂的虚相中。
S的黑洞说很有趣,我也需要慢慢消化,也许顿悟现象的数学理解就在其中,而且我的直觉是在于微观黑洞之中(量子黑洞),因此必然与mv紧密相关。黑洞奇点是个物理点而非数学点,因此定义黑洞奇点为一个Planck-mv是比较好的作法。
从这里到那里
最遥远的距离
最近的裡面
Q20到此已近尾声,2022.7.16早晨手写了这张图《全维度渐顿模型》作为在Q20的系列讨论与思考的一个小结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