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1

QA26+5

D君提出的Q21,此QA2022.7.23-30
Q.21
21-a 非对称麦田圈
图1-2018/7/23 Wiltshire 非对称麦田圈(nonsymmetric crop circle)
我们和S君也做了一个探讨,现转述他的说法供评判。他认为,1)此四边形是SRT失衡后的结果,可看成{△SRT-四面体}在平面之投影,也可看成彭罗斯阶梯(penrose stairs)在平面的投影。2)经过调和算法(harmonic algorithm),可将四点{ABCE}重整为共圆五点{Q1 - Q5}(见图2),此{Q1-Q5}为
正五角星⭐️,是正十二面体喉轮{震卦}之{空大}的平面投影的主要部分。3)再造五角星的过程,实际为“对称性破缺”(symmetry breaking)的逆过程,“对称性重构”。4)以此五角星为基础,在n-1维平面可以进行彭罗斯非周期密铺(penrose tiling),再通过“球极逆变换”至n维球面,此反映“准晶体”(quasicrystal)之结构,即“准晶体”不具平移不变性(translational symmetry)。4)若能从自然界寻到或人造准晶体,就有可能制造初级的反重力飞行器(anti-gravity vehicles),因为准晶体是很多{空大}压缩而成,或者说准晶体所含{+mv}比例已经超过{-mv}。此为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爱因斯坦”讲席教授Paul J. Steinhardt的重要研究课题。5)以上仅仅是他个人的看法,让我还是请教您。
我想就此追问的是,似乎SRT宇宙网格演化都是以六边形为基本单元,那么五边形和六边形在灵性观点下有何不同?在网格演化中的作用有何不同?是否正十二面体表面12个五边形代表着12个{五行}?您在笔记中似乎按旋转之逆顺而区分了{先天五行}与{后天五行},在人身中,这两种五行是如何演化生出?与{左脉-中脉-右脉}有无关联?
21-b 麦田圈中的文字
2021/6 Wiltshire 麦田圈(见附件:图3)的MKB之中,逆旋四面体出现了3个类似梵文的字符,顺旋四面体也有3个字符,我们对文字研究不多,想请教您这6个类似文字的符号是何意思?它们是cakara的音符,还是易卦的名字?有些学者认为甲骨文和梵文同源,甲骨文形多音少,梵文音多形少,您对此有何看法?从灵性力量的角度考察,是文字的灵性力量更大,还是几何图形灵性力量更大,还是声音的灵性力量更大?比如,在藏密修行中,既有观想字轮(梵文种子字)的修法,又有观想曼荼罗的修法,又有持诵咒语的修法,也有将三者进行结合。比如,2022/7/10 Hampshire麦田圈,就出现了声音和字符同在的情况,声音部分S君已解码(见图4),但是他不懂中间那个字符。
关于{音 形}的问题,《老子 · 第41章》中“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否正是讲{火 地 水 空 风},只是顺序被后人篡改了?
图1:非对称麦田圈
图2:非对称麦田圈之“对称性重构”
图3:MKB麦田圈字符
图4:OM'麦田圈
————
A.
先回21-a最后正12面体与SRT网格的关系,再在这个基础上看非对称麦田圈。
回顾柏拉图对于空大究为正12面体或圆球语焉不详莫衷一是,主要在于卡关正5边形无法与其主张的原子说之宇宙由最基本的正△及其一半之直角△(此即SRT△及其对半之30°-60°-90° 直角△S:R:T=1:√3:2),还有正方形对角所成等边直角△,即柏拉图原子说认为宇宙基本由正△与另两种直角△构成,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五大之首的以太空元素的终极基本成分,我说成分不说粒子,因为这是有相世界与无相世界的共有界面-几何,于是几何为mv的本质,就mv言以+- 开展向心物世界。问题在于柏拉图无法看出正12面体的正五边形如何由他的三个△裡做出来,这三个△只解释了前四大之正6、20、4、8面体。猫腻眉角在正20、12对偶,正12面体的柏拉图△反应在正20面体,因此在古代的某些五大理论裡便认为水大(20面体)为首,一方面正20面体形式上最接近球体另方面即因为20、12对偶关系造成这样的看法。再看另两组对偶,6、8对偶与4自对偶, 火大光元素正四面体自对偶完美表示了光的几何,在自对偶中它是它自己的相反,分离这个正反对偶关系取其正反(阳阴)重组为一个四面体星MKB,此MKB同时包含了正6、4、8面体,这说明了柏拉图为正6面体之□另外设想对半之等边直角△实属多余,经由以正4面体为基础而推广之MKB便可一举解决6、4、8其实同源于一个正△,不需为了解释正六面体而额外弄出一个等边直角△。6、4、8这一组的正△问题已如上,接下来是20与12这一组,如前所述,12的正△问题不能直接在其表面的正五边形求取,而应以20来表示,传统Metatron立体无法突破柏拉图盲点,因此只是近似的将20、12“硬塞”到MKB结构中让五个正多面体合一成Metatron作为3维五个柏拉圖立體的更高维度的“元”,在单独凭借源自古希腊哲学的观点这个问题其实无解,我在“柏拉图立体嵌套太极MKB”引进易卦阴阳的概念,终于发现12、20不能简单地只是在MKB的二维投影上去发展出来(因为根本不存在这样的Metatron上的12与20,这是古人的脑补,但作为神秘学它被接受了,作为科学哲学,至少柏拉图在空元素是否确为12面体的问题上有所保留,因为他还无法找出12面体和正△甚至他自己方便法画蛇添足弄出的两个直角△,其实简单一个SRT正△及其一半之SRT直角△便可说明)
具体做法参考三章三节之二图 3.55-3.59 关于 “柏拉图立体阴阳三重对称嵌套”,这就回到SRT△与易卦三爻的关系,三爻每爻又各有阴阳。阴阳在在二维三维甚至更高维便又表现出阴阳自旋方向问题(逆順时)。
五大完备于地大,地大而木火水金土相生剋,空大α物质点,地大则原子成就,此后我们一般意义的大自然开始运作,五行讨论的是这个运作模式,五“大”、五“行”,故五行是否与正12面体之五边形有关,如果有关,那么必然也可以有依于正四面体之正△三边的三“行”,或说五行是三行的另一种更细化的表示,这就表现在12与20的关系上,换句话说,如果有12个五行就必然可以有20个三行,那么12×5=20×3=60并非偶然,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既有的五行上再加以扩充而达到对世界之运作更完整且精细的理解,这样的理解并非只是建立在人类个体理性的思维上的,而是建立在宇宙理性所依以创造的几何蓝图上,故与64卦几何相应的生命之花在神秘学上自来就被视为宇宙创造的蓝图。
也就是我们可以有六十行,又分12个五行、20个3行。
12天干,12面体应20面体12顶点外接球
10地支,正6面体对偶正8面体,二维八方三维正8面体8象限,8方加上下为十方,8象限沿自旋轴两端(北南极)延伸则10,上下或延伸,以宇宙空间而言即朝向α物质点为下,朝向Ω至上点为上(时间始点为下,终点为上),由下而上即BC 向心,在一定的空间中限定在T△时上下最明显的表现是反重力与重力,而BC向心之上下是在T→R→S讨论。
天干地支60一甲子,时间线上的运行以60为一个周期,那么六十行相对于五行三行它更加反应时间因素。大约可以说:三行反应更多物质心灵精神三者互动关系,五行更多反应空间因素,六十行更多反应时间因素,或许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建立一个涵盖三、五、六十的系统。
————
21-a,图2.2、2.5所示在网格上正六边形是SRT△的自然发展,并且以之作为SRT△的中心点,此中心点等同SRT △外接圆,此即 ·=○(至上物质点同一之祂=它,此在图2.2BC以SRT正六边形表示,观察两图可知SRT△中心点、SRT△外接圆三顶点、SRT正六边形中心点三者同一)   物质点开始依序五大,最初为空大12面体,其几何已如前述12、20面体对偶得知12面体之五边形可由20面体之△得到理解12面体与SRT△的关系。
基于SRT△的三行,最后以天人地三爻表现并构成八卦(一个MKB),其中坤兌离巽震五卦对应五大地水火风空,而五行在最后的地大完备时开展,这意味着五大俱全的人身在五行之中,而只具备前三大的天人光体不在五行中而可能只在更基本的三行中它只能在空风火之中运行,此例亦可以明白五大与五行之间的关系,即五行是五大俱全之后的运行模式,这在初始空大12面体就已设定,但要直到地大也完成了的五大俱全时五行才全部表现出来,如前所说的,对于天人光体三行比五行更适合描述它们的世界,三行基于SRT△也因此更直接地与SRT正六边形关联,从维度观点看,三行描述4、5维(天人),五行则描述3、6维(人的身心,但大部分情况只是身3心3而于梦境恍惚时类同通灵者但自主性较低,心灵高度发展者可能处于身3心6(伟大灵魂、圣者),而通灵者处于身3心4或5,而三摩地者的过程里也会经历类似通灵者会有的状态,若能身6心6(4、5非稳定维度,不适物身的存在)便出阳神了,这是是MKB光体的完全运转,而一般身3心3者MKB几乎停滞或者只是稍微运转。身3心3→身3心6→身6心6→身3心6,这是最合乎宇宙经济学的星际旅行,心(复数+mv)很容易透过MKB运动,物身(复数- mv)则在传统修炼成就者有限的情况下有待灵性科学在这方面的进步,故出阴神者众,出阳神者寡,而在其他世界或维度出阳神来到我们世界帮助我们进化的例子则屡屡出现于人类文明的关键时刻名为“伟大的灵魂”),因此三行讨论非3的整数倍维度,五行讨论3的整数倍维度,于是可以观察到通灵者可能身在五行而心在三行,那么从音阶来看,模式不变,频率×2便变换到更高一个维度,三摩地在同维度与不同维度的升降一如在同一八度中的升降与在不同八度之间的升降,从心物一体,心物是意识的表现而言,这最后可以视为是意识密度聚焦而形成其频率与维度,此即三爻所以为SRT天人地(意识精神-灵、心灵心智-心、物质-身)又为三维的原因,维度是意识作用的结果,巨观宇宙维度又宇宙意识透过大宇宙心灵而幻化虚拟,吾人存在此虚拟幻化中,吾人之存在是相对真实的存在,因此吾人个体意识之密度的改变与聚焦依然是大宇宙的一个具体而微,这通常在一个一定范围的微观状态下也会发生维度变化,可以透过意识的作用与它引起的微观量子态(可以的话能再更深入到mv态更好)的变动,量测到维度是否改变,从此观点思考量子纠缠现象,无疑是有意义的。那么心数学演化到能够描述心甚至意识的作用便是从梦境非自主进化到通灵半自主再进步到高位阶三摩地自主而达到可控且精准的灵性科学状态,文明中并非不常见的梦境与通灵之所以陷在神秘学世界而无法真实助益文明演化而只是点缀,在于这两者无法完全自主而且有着各种程度的“变形”问题,此“变形”之解读还原形成各种文化、宗教、思想的差异而牢牢锁在我们眼前以为是的维度中,此为人类共业链结之网。以上是人类集体文明所必须自我观照明辨者,观照明辨升起之时,也就是人类跳跃进新维度创造新文明的时候。如何想,决定如何做与做什么。而这个“想”必须从个体理性朝向宇宙理性的方向发展,其可观察到的现象即为“科学”。
科学、哲学、修炼将是一个整体,而神秘学是这个整体的美学呈现,这样的美学是宇宙之诗,人类文明最接近宇宙之诗的正是艺术与与方程式,它们必然会让人無以名之唯有惊呼“wow!”
————
21a
讨论空大12面体与12天干,12又连结到表真空的截半立方体12力矩。
a.12、20面体,5、6边形(SRT6边形形6个SRT△),左右逆順自旋时巴克球
b.12、6面体,5、4边形□(周易阴阳卦八卦几何体切分之正方形),5经由a.变换为△,则5、4→△、□截半立方体(中心到12顶点共12力矩表真空)
b.之截半立方体同样给予左右逆顺自旋,则a.b.之C60巴克球(足球)与截半立方体皆可表示空大空元素。即五大由空大一路发展到水大地大时我们可以稳定存在的所谓的空间确实成型了(五大俱全意义下的空间,3、6等3的整数倍稳定维度),而不只是像天人(神明)的只具三大的空间(4、5维等不稳定之非3整数倍维度)
所以巴克球60顶点与截半立方体12顶点,60到12,水大到地大,电子成形到原子成形,那么空间的内容五大俱全了,它不止是无相空而是有相空了!实质意义的物质世界确定了!五大之首的空大在我们3的稳定足以支持心物合一之生命形态维度,而宇宙意识透过大宇宙心灵之投射在个体生命的心灵作用上,给予空间一个时间度量,这保证了生命是可以以一种耗散结构的方式就其生命系统做熵的调整以表现生命现象,为什么这样做?这源自宇宙自身的意动conation,个体在这个意动下存在,宇宙意动是编剧导演,个体是演员,而空间是舞台,意动创造空间,随着空间成长,时间越来越明显(宇宙心灵对于其所创造的空间的一个度量,它尤其是3的整数倍稳定维度的基本序,并且随着维度变化而变化(时间线-时间团)此后五大相对世界便能展开成为现实。
(*意动conation在QA24有详细说明,它同时也标志着BC初始与终结TB点并且也是宣告了大宇宙心灵的开始。参阅如下QA24:
巴克球作为C60为碳基生命的根本分子,而生命是心物合一的存在,因此巴克球结构作为为空大空元素的表示,其60行有更多时间因素能倾向心灵作用(而五行更多的是空间因素倾向純物質自然界),即作为空间几何,巴克球心物合一之空间,而截半立方体是纯物理空间,巴克球相当于±mv,截半立方体相当于-mv,当然这里指的都是复数状态,因为单一只存在于物质点与大宇宙心灵。最终都以基本的SRT△为宇宙网格的一个部分。
巴克球与截半(1/2)立方体表示心物4维时空与纯物理3维空间(也就是当我们认为时空連續體时心的存在是无法被排除的,如果排除了那么它就只会是3维空间而已时间的角色变成了只是单纯的背景),截半(1/2)身3心6之6维64卦(截半纯物理3维对应身3),截1/4 9维512卦,截1/8 12维4096卦,回头看截1/1为正八面体(与立方体对偶维3维八卦MKB之核心,而截半立方体为64卦几何之核心)
截立方与维度卦的关系参阅这篇《六维64卦太极Merkaba的几何结构及能量变化》“图2:太极Merkaba截立方体”
————
21b
语言肯定比文字更古老原始,文字是对语言的记录,而文字以及一切有相者的根本是几何,因此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可以回到声音与几何来讨论,每一脉轮cakra能量丹球也是一个MKB,当它运转时成为能量光球光体,依fibonacci阳阴卦互旋比例而有逆顺时,各cakra各有其频率,这频率波动显现为光色、声音(梵文音根,现代语言学称为音素,希伯來文阿拉伯文27音素对应京房八宮卦世魂27点,这包括母音子音,梵文再加以扩充包括各式复母音(如au、ou、ua、iu...)及子音更细分(如相当于汉语丝、师二音,梵文又细分为三sa、sha、s'为海底轮四大渴望中的灵性、心灵、物质三种渴望)最后梵文将人类基本27音素发展为五十音,顶轮除外,每cakra各管一定数音根,这些音根又连结内分泌与神经系统,而每cakra又对应五大及柏拉图立体(参阅二章一节图2.1“梵文五十音”,并可对应64卦京房世魂27点所涵各卦及人类27基本音素,而64与DNA相关,那么声音、几何、卦、光色、习性、能量脉轮是个整体,最容易显现在生物医学领域,它必须是个物身、心理心灵心智、精神意识一体的,那么这样看来我们已经习惯的所谓现代主流医学实际上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医学)
麦田圈om中央一点表示om的鼻音韵om',也就是梵文om'字上面那一个bindu点(bindu在藏密常被用来指称明点,明点有各种形式,最常见的指腺体如顶轮中心控制点之松果体、眉心轮中心控制点之脑下垂体),在om'音之symatic声音几图形中,这个居最上面的bindu点是整个om'的中心就像麦田圈o-m围成一圈而中心一点(参阅一章一节图1.5“Hans Jenny Cymatics OM”),o-m圆圈开口表顶轮B到梵穴轮C,这开口表示低维高维间的通道,相对于人身即顶轮之上头顶呈Y形三裂交点之囟门(小婴儿时还在,随着长大松果体钙化囟门开口也密合封闭,个体灵魂意识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由于大脑理性过筛作用这个通道也就封闭或半封闭了,我们就牢牢定在了这个现实维度!所以那张麦田圈om'照片更好的应是将开口至于照片上方而m左o右,在完整演化的CBA重整到现实尚在演化中的人身BA,CB间需顿悟跳跃的1/2step大峡谷变成了在BA之间也就是顶轮与眉心轮之间,这就一个顿悟跳跃变成3维人身合体心BA间与其真正的跨维度的离体心的CB间,前者一般定境之悟,后者主要出现在临终第一光明或出阴阳神虹化,这个跳跃真是太漂亮了,人至少有两次机会,一在生时,一在临终当下)
同一个东西用文字、几何、声音来表达时,从mv来看,声音与几何必然比文字符号更精细更有力,而几何在灵性文明的实践中被用来直接表达理念,故几何又先于声音,文字再表达声音。三者合用是聪明作法对于各种不同程度修炼者都适用,若必欲去其一以求简省易于操作,则应先去文字,故说“文字障”者此理,因为文字使用透过约定俗成通常也就越来越不准确,故禅宗大师常不立文字者实在很有道理。而声音以mantra音根方式呈现其背后代表着一定理念而非如世俗宗教宣称的只管一心唱唸便是不用管它是什么意思,对它理解最好,而不理解至少也比文字话的经常误解来得保险。那么几何之遍宇宙的数学性质更直接地与我称之为几何内在逻辑的宇宙理性连结而非人世有限的个体理性,它是直观的更精细地趋近灵性。所以一个罗马帝国时代受迫害的虔诚基督徒,如果被迫必须在十字架与圣经之间二选一,那么他如果够聪明的话应该选十字架而不是圣经,至少今天我们大致上已经明白人们读到的圣经其实已是经过教会层层篡改编辑了,但十字架没人改得了,因为更精细直观远超出人类大脑而且信息全面。这就是为什么是麦田圈而不是直接写一本书在地球出版给人类看,估计看了之后,大部分地球人都会当它只是本异想天开的科幻小说。
几何,宇宙语言。
————
甲骨文首先来自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观察,亦即象形,反而较接近古埃及象形文,只是埃及象形文发展成音素符号,日文韩文之学习汉字并加以改造成拼音音素初始如象形继而如埃及文音素化,比如古埃及文乌鸦就画一只乌鸦侧面站立的形象,而乌鸦鸣叫声为A(阿),A这个在音素中表母音/a/(阿)的符号其原始形象即乌鸦,这类似情形也在图2.1梵文五十音则是将动物鸣叫声与人类音素连结如喉轮16个母音+复母音(母音符号在日文假名则只列出基本五个主要单母音a、i、u、e、o及复母音ya、iu、yo共8个,梵文母音单复又有类似平仄的长短音之分其数多达16,几乎是人类所能发出的母音的极限,其中1-7母音即表该动物鸣叫声如a孔雀aa公牛i山羊ii鹿u杜鹃uu驴r象(母音重复表长音,r如ring之ri接近汉语“日”)。梵文是目前人类语文最精细者,因为源自修炼者内观远超出一般人类认知能力,最后梵文脱离日常口语而成为相当于汉文文言文而使用为宗教文学经典用语的纯文字而非口语文字。
。梵文源自内观人身各cakra音根而得之基本音素。
老子音形问题,从古人行文文法结构来看可分成两组:
a.大白若辱是肯定句。离开地球大气层到外太空到处有光但天空看去一片漆黑。(天文学发展历史上对这个问题费了很多功夫才弄明白,明明有光但太空为何看起来整个背景是漆黑的?),一般多解释这句为道德修炼。然而老子本意可能如b.一样都是出发自对宇宙客观现象的观察,顶多再将之用来比拟人世间道德。
b.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器免成(盛)是否定句,约相当于几何(五大)、空间(空大)、光(火大)、宇宙巨观微观。包括光音、物世界五大、宇宙规模。
麦田圈MKB阳阴卦逆顺时四面体,必然与阳四卦乾艮坎震、阴四卦坤兌离巽有关,但必须明白文字卦卦名的命名是在音根的基础上(如相应cakra各有代表该cakra之音根,而各该音根如梵文五十音所示其下又各统若干连结习性、腺体、神经系统之母音子音音素)加上各该卦象征意义如乾天坤地,这个象征意义更贴近各该cakra功能表现,而命名发音则指向其音根,如乾卦,汉代亦有称键卦,乾键音同但意思几乎无关,虽文字发展同音者往往有同源意义,这恰恰说明音根才是卦名原始。所以麦田圈MKB那八个符号各表示一种声音的频率波动(音阶)及其音形(母音+子音),亦即乐音与语音,若能确定该麦田圈MKB在麦田地表的方向或相对地球磁力线也许更能明确其对应之八卦与音根、音阶,再依此分析其符号规律,若再有更多类似符号系统出现,就可以像研究远古文字那样一一解读,照片中陽四卦较明显,阴四卦不是很清楚,初看较类似两河文明楔形文或简化的西夏文。
————
中脉几何一路在同维度中由低位阶向高位阶递升(如相应五大由海底到喉轮之6C-20D-4E-8F-12G(物,柏拉图立体)及接续的A-B-C(心、灵),这八度音沿Fibonaci上升而趋向Φ
————
BC、中脉→准晶体,规律(Fibonacci)而不周期(维度变换,在三维五柏拉图立体与高维柏拉图立体嵌套太极MKB两者间不具平移不变性之维度变换。传统Metatron立体的错误在于具平移不变性将12、20与MKB硬塞为一体,亦即传统Metatron基于晶体思维看似得到一个高维Metatron,事实上只是一个3-1维的近似而已。而柏拉图立体嵌套太极MKB取代传统Metatron 将12、20依相应Fibonaci规律而不周期的准晶体性质之易卦阴阳卦体在三重對稱下与MKB嵌套,其中6、4、8嵌套在两者并无差别,但12、20明显不同,Metatron仅在二维中近似并无法在三维做出,而柏拉图立体嵌套太极MKB
则在三维中准确嵌套于是二维投影也与Metatron截然不同。)
晶体,规律而周期具平移不变性,限于三维。
准晶体,规律而不周期不具平移不变性,相应于中脉Fibonacci而连通三维与高维。mv、光、时间、重力运动于中脉为中脉内容,中脉位阶(cakra、音阶)上升便意味着反重力运动、mv光运动、时间为心物间的可交换态,此四个中脉内容之运动不只限于三维亦连通高维,传统对于此维度与跨维度运动以各种层级三摩地相应之。
就大宇宙BC而言,若以物质点至上点一线表示宇宙中脉,则Fibonacci波动由物质点端顺向心逆离心朝向至上点端而趋近Φ,这也意味着MKB几何光体的频率越来越高(阴阳互旋比率越趋近Φ而各自自旋差值越来越高,此差值为阴阳两数的前一数,以最近三维物理光的脐轮E火大光元素为例,此cakra相应离卦阳卦四面体逆时自旋34,阴卦四面体顺时自旋21,故MKB光球光体逆时自旋13,而13(34-21=13)为Fibonacci数21的前一数)左右脉应阳阴交会于中脉处为该cakra中心控制点(丹)。
规律维持于中脉,平移不变性将中脉通道限于三维,不具平移不变性则将中脉延伸向高维。
(*参阅三章三节图3.54 BC与Fibonacci数列,此节专讲柏拉图立体嵌套太极MKB,下文连结“时空晶体”讲同一个问题,两个合看。https://taijimerkaba.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_5.html)
那么,传说中的亞特蘭提斯的以水晶为驱动能量的飞行器,更准确的说,指的是一种我们可能还不清楚的准晶体。当然也有可能有某种准晶体是可以用来做跨维度运动的,而这是某种程度的更易实现的MKB运动,而如虹化的出阴阳神的跨维度运动是相对较高层级的MKB运动自然可能难度更高,这些就微观微宇宙而言表现为最基本的mv运动。
从生命观点看,规律而周期正凸显在同一维度世界的反复轮回,忽阳左忽阴右偶尔中脉,生命朝向晶体固化而局限于三维。修炼者规律而不周期,生命道路稳定保持在中脉上因而凝聚能量延伸向高维。
因此非对称性指向SRT△失衡之BC开展,如上文BC由物质点到至上点为宇宙中脉一线,Fibonacci波动亦沿此趋向至上点Φ,此巨观之规律而不具平移不变性的不周期准晶体现象亦同样表现在小宇宙人身中脉cakra,非对称性为万象之所以成立,是同反隐的结果。若同反显左右阳阴脉便回归中脉驻波,这表现为随着音阶频率不断上升,阴阳亦不断收攝融入中脉便是Fibonacci之趋近Φ。(图3.54 BC Fibonacci 波动)
如果将规律与周期不周期的问题进一步扩展到时间晶体这个概念,将又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世界观。亦即时间晶体可能比空间晶体更适合描述类似出阴神现象(自然临终离体心或一般灵魂出窍与梦境,心到此维度的其他地方或甚至到高维,而物身没有跟上,即MKB光体只搭载+mv),因此时空视为一体之时空晶体观也许更能反应MKB之以光运动物质与精神意识(即心物合一出阳神),这样的运动必然是行在宇宙中脉之上,因心物合一必须在3的整数倍稳定维度存在之故(3、6、9、12,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易卦最关注的心物合一生命为何只讨论这四个稳定维度的原因,即8、64、512、4096卦。)
而沿中脉的运动,万象必须收攝回归到它的基本层次,这个层次即mv,可以简单比拟有如在虫洞隧道里的运动,你无法把一个人直接塞进虫洞输送到另一端,你必须以MKB的方式来做,表象上这过程看起来就只是光而已,运动的主体为mv(±mv),载体为光,相应±mv而有的是时间与重力。
像虹化那样,你必须先成为一道光。或者至少在相对较低阶的中脉运动时,你会经历一个像天人那样的“光化”的过程,在五大中仅保留三大(空、风、火)作为再次回到现实维度或抵达更高稳定维度时重返原有身心合一一体的凭借。
因此一个关于中脉的式子,以Fibonacci为序,并至少含括这四个基本因素: 光、mv、时间、重力。而这个式子同时也就是易卦的终极原理,也是哲学中道的数学表示。
————
后续S君关于C60-Fibonacci螺旋路徑的图示,如下各圖為S君所作,作為QA26+5之12、20面體12×5=20×3=60五行、三行、六十行說的回應而提出。
————
D君在Q21结束时,另外提出的问题,如下:
Q.
我突然想到,人的手指为何是5+5(不算脚趾)?听说有的外星人形生物是6+6。还有,密宗持手印,是与几何有关?还是与cakara有关?按照中医理论,我猜应该和cakara有关。
A.
手印(mudra')的使用主要在调控自身系统之能量流动(如一般静坐时的手印),以及与外部系统间的能量流动(如阿弥陀佛站姿手印,右手半举与肩同高手掌朝前(施无畏印Abhayamudra'),左手自然下垂手掌朝前(与愿印Varadamudra')。左右手各是一个手印,两者在阿弥陀佛合一。也可以是坐姿,则左手掌置于左膝朝上超前)。
先说阿弥陀佛,右手印由掌心劳宫穴发射能量施与众生(福佑),左手印接收众生能量(众生之业),就像在洗肾一样,而阿弥陀佛之心(心轮)正是那部洗肾机,接收众生坏血(业)在阿弥陀佛之心过滤干净再将鲜血传回给众生。
人类社会礼仪的互相以手招呼敬礼最为接近,是能量的交流。可观察合十与握手何者殊胜在理,握手直接接触能量较弱一方极易被对方吃掉,较强一方获取较弱一方更多能量。合十更为科学,双方保持适当距离(理论距离应至少一臂之远,因两臂平举大约大周天全人站立之大光球也就是包覆着維特魯威人的那个大圆的直径,这光球即一人之结界),尤其不知对方到底善恶如何居心如何时更应保持结界距离,这是“礼”的本意,要保持适当关系,不过于疏远亦不过于紧密,相互交流又互不干扰,而握手是一种非常深度的干扰,尤其一强一弱时。
这世界很多习惯的东西其实都反了,故曰颠倒梦想。
更严格的作法,你甚至不应自动向不特定的任何人施与祝福,除非你是阿弥陀佛或耶稣这类超强能量(发电厂,而一般人却都只是电池而已,耶稣佛陀何以以人身示现,此人身犹如充电器将高电压降压以适合电池接受,那么手印无疑在之中扮演了这样的调控作用),宗教里传承了很多好东西,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成了信仰甚至教条,可叹!
再看人身自身系统的手印调控,如静坐时常用的知识手印与禅定手印,知识手印双手做OK状(食拇指O环)分别覆盖置于双膝之上,禅定手印双手自然张开朝上置于膝上。顾名思义,它们各有不同的作用,但仅就表层生理影响便甚是明显差别,身体是个能量系统,温度为其表现,禅定手印明显散热效能比知识手印或者丹道常用的双手掌自然覆于膝上来得高效,因为静坐过程中能量集中专注于各能量中枢(cakra),必然产生大量热(即静定中身体的些微温度变化相对变得巨大)若无法即时适当排除则对静定中的干扰将不可忽视,简单举例:静定中遇魔或是一些干扰心性的影像,这犹如睡觉时周边气温过高或枕被过暖或睡前身体摄取过多水分或致生燥热之物如香料等或过度使用手机视频激烈运动等等易使人多梦而影响睡眠品质,因脑部温度越高越是脑神经活跃,就像煮开水那样。所以手印使用,在静坐当下便有这等差异,当然若是枯坐呆坐这差异不很明显。那么在温度之外更精細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故丹道向来医学养生修炼身心灵一体,是十足的生命科学。
另,精细层面,手印如同身印、坛城、结界都是一种yantra印记的作法,而其根本即为几何,也就是说它直接表现了mv(有相者純物質为-mv,观念、艺术美感、思想、心性这些无相波动皆+mv领域),随着三摩地越深,能量聚焦越上位,由物身而心灵心智、由心灵心智而精神意识,那么手印的细微影响便越加被感知。但这整个过程中,主要的大趋势是由修炼者的终极目标理念所决定的,yantra包括手印都辅助之功,绝不应舍本逐末沦为追求神通法术之流。我们提过多次的入出息二音节mantra咒语 ham'-so梵文名曰Ista mantra,ista即目标理念之意,它是你要射箭的那个箭靶红心(至上点),它是透过这样的潜意识自动化作业将光(观想之本质即光的影像)、声音、 呼吸、理念目标、自我连成一气。
现实维光音为人主要所赖以感知与表达信息者,而人又是高维光音存在之下生三维。
呼吸在现实三维对生命的重要不言可比喻,它又是半自动化的。
理念目标为最高维甚至超越维度。
自我是这一切的原始之点(物质点)。
故许多成就者可能甚至连静坐、手印、修炼、mantra什么都不知道都不懂,但依然悟道解脱,何以如此,因为他们一心只有那个终极理念。
从自我到目标,物质点到至上点,两点连线宇宙中脉。
顶轮头顶泥丸囟门出口本是对接高维之用,若不接向高维则沿如喷泉般涡旋向外沿光球面(以中脉为直径之小周天)向下再由海底返回丹球中心心轮(海底到心轮,再由心轮向上到顶轮),如是一个周期,这个能量之流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涡旋(理论上应是个fibonacci螺旋,这是生命生物特征,这一个周期能量流动包括在身中的沿中脉由下往上如光锥般螺旋(四章二节图4.9右下左图向上螺旋中心心轮现在当下,心以下为过去顺时,心以上为未来逆时。逆顺时在球面以赤道分上下同在球体中脉自旋方向。中脉即时间箭头)与在身外的沿体表或包围身体椭圆光球或更大的包围身体大光球)
双手作为人身向外表达能量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媒介(行动器官),它是直接连结心轮的,故心轮为触与身(声触形味嗅、眼耳鼻舌身),触身主要功能都在手上,故人手触觉神经细胞特别敏感,手印者直接反应心,而口中言语心轮经过眉心轮与喉轮这两关的组织过筛最后才说出口往往心口不一真假难辨虚实相混。而手势肢体语言总是更真实直接。
顶轮只是总开关它并不直接与外部互作用,故灌顶、摸头需小心不可随便,否则能量有直接被提取或引向外部的风险,反之则被外部更强能量反方向入侵。
故气功都由劳宫穴发功居多,心轮沿手臂内侧有脉至劳宫穴。手印使用亦深知其理。手指结各种印表示各种发功。
Q.
弥陀印和握手,中国科学院和Lee他们的人体实验都报告,人身“劳宫穴”处能量最强,这是为何?按我的理解,不应该是头顶能量最强吗?
除开章鱼这类多触须动物,我总结了一下12生肖的常规趾数:
子鼠,前4后5,前阴后阳
丑牛,4趾,阴,可食
寅虎,5趾,阳,不食
卯兔,4趾,阴,可食
辰龙,5趾,阳,不食
巳蛇,0趾,阴,可食
午马,1趾, 阳,不食
未羊,4趾,阴,可食
申猴,5趾,阳,不食
酉鸡,4趾,阴,可食
戌狗,5趾,阳,不食
亥猪,4趾,阴,可食
好像人类只食用趾数为“阴”的动物。这些趾数是不是也与动物进化有关?人类会不会进化出6指?有些人患有遗传病,也会出现6指,理论上,人类应该有可能有6指,这是进化还是退化?
A.
十指显然与人类演化有关,既然如前已所述ABC→AB(三人本三位,现尚未完全演化之人身脉轮实际只到顶轮B,故须在三人二位 中挪成三位以容纳三人,所以原本的理论上的BC间1/2step跳跃变成了实际人身中脉上眉心A与顶轮B之间跳跃),那么直接表达心轮能量的双手也必然还有演化可能,按梵文五十音系统心轮主12习性(12子音),人手未来理当进化为六指,则双手12指。昨天刚好看到YouTuber晓涵哥讲罗斯威尔外星人访谈录,姑且不论其真实性,那位负责与外星人沟通的护士说出了很接近真实的说法,罗斯威尔外星人身中并无器官,它们是被设计来更好适应星际旅行与异星球环境的生化人而非我们以为的“人”,“它”们三根手指,双手共六指,这也说明了它们不是我们认知的真人。
————
“时空晶体准晶体之维度运动”
關於QA21,前後將近一週的討論,D與S的提問與回應讓我收穫很多,寫了這兩張圖作為我自己的一個小結論:
圖2-1
圖2-2
昨天在寫這兩張圖時,心裡一直浮現著小時候愛讀的《吹牛伯伯歷險記》(吹牛男爵歷險記)、《鏡花緣》,以及卡通漫畫《哆啦A夢》,真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想象力是人類直接承自宇宙的創造基因,一切秘密都在裡面。
        ——2022.7.31 Satyavan
七月最後一天的夕陽,夜色將臨
————
如下圖,2022.8.12增加小結論之二:
于是柏拉图立体嵌套太极MKB(三章图3.55-3.58)、八卦MKB+C60、球面环太极MKB(三章图3.31、3.33),三者可以视为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