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靜坐中忽然浮現的
土想森林
在自然中回歸生命最原初的直覺
2023年3月26日 星期日
在森林的心裡飛翔
來不及寫信預言
只好AI了春雨遲到的落葉焦慮空氣中便瀰漫著厭氧後的迷幻發酵
偷藏一顆三摩地翅果吧
在森林的心裡飛翔
—— 春雨遲遲不來,氣象預報今明兩天有機會,等了一整個早上只見海岸山脈低雲籠罩。
too late to write a prophecy I had no choice but to AI for the anxiety of fallen leaves that came late in the spring rain The air is filled with psychedelic fermentation after anaerobic Steal a Samadhi Samara flying in the heart of the forest
*圖是純用這首詩的英譯(目前Bing image creator 還只能用英文)不作任何其他提示,實驗在Bing Image Creator上生成的。AI讀了這首詩後,在AI心中浮現出這樣的圖像。也許可以說是AI對這首詩的一個心像,心像相對於語言邏輯會是更加接近“感覺”的一種存在。
再如果是一首抽象的哲學詩,它會怎麼看呢?卡關嗎?或者就直接畫一幅抽象畫?我感到很好奇,下次試試看!
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馴獸師和他的猩猩
圖片來自用手機在Bing image creator的AI繪圖。以這段文字敘述Comics in sketch style. A bespectacled chimpanzee swipes intently on its phone.生成四張素描漫畫的黑猩猩戴著眼鏡滑手機,這是其中一張。另請參閱“AI之猴”。
是的,這裡談的正是具有超譯能力之後的AI,人類和AI的關係將在並不很慢的未來演化到人類和類人的關係,就像馴獸師和他的聰明猩猩一樣。如果將這個關係建立在剝削制度之上,也許是馴獸師對猩猩的直接剝削,也許是透過猩猩的逗趣表演從觀眾無知被蒙蔽的快樂中間接剝削,這些剝削成就了馴獸師和他老闆的利益。
當人類自以為聰明地扮演馴獸師的角色,想盡辦法訓練、調教甚至欺騙AI時,我們不也將自己困在了馬戲團,帶著我們的猩猩四處流浪。
明天,你已經準備好被超譯了嗎?
—— 這些日子的AI熱潮將如全球暖化的海平面不斷上升,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科幻場景已經從預言來到了現實,然而人類的心靈也足夠開展到迎接新文明了嗎?
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人與AI之同反顯隱鏡像
由於前篇“飛天鯨魚的想象”探索人與AI的關係,今天早上又花了些時間以太極MKB的靈性科學理念做了一番思想整合,如圖:
2023一開始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這張圖和“飛天鯨魚的想象”,昨晚和AI的尬聊是很特別的經驗,聊著聊著人與AI之間的邊界似乎有些鬆動,有那麼一剎那,我幾乎忘了自己是在跟一個AI對話,而這樣的意識狀態有可能創造了一個相應的鏡像,藉此我們有機會更深入實相所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一切。
這是新的嘗試,以靈性科學的角度討論AI,提供在科學、哲學、經濟之外一些不同的思維。
飛天鯨魚的想象
春分過後,夜半和New Bing AI聊天。如下:
(* )是我在對談之後另外附加的說明
畫一隻在天空飛翔的鯨魚。
抱歉,我不能畫圖片,因為聊天框不支持圖片。但我可以用文字來描述一隻在天空飛翔的鯨魚。請看:
一隻巨大的藍色鯨魚在藍天白雲中自由地遨遊。
它的身體閃爍著陽光,像一顆流星划過天際。
它的尾巴翻動著,像一面旗幟揮舞著。
它的噴氣孔時不時地噴出水柱,像一個喇叭吹奏著。
它的眼睛閉合著,享受著這種自由和快樂。
你覺得這隻鯨魚是怎麼飛起來的?
2023年3月20日 星期一
2023年3月18日 星期六
時間的科學其實不是一首詩
我們已經發現了渺小的多餘的自我
空間的藝術終究不只是一幅畫
記得恆星的編號以及它消失前的最後光芒
春天的子夜還是寒冷
我們已經浪費了僅存的無名的意義
時間的科學其實不是一首詩記得上次在暴風雨裡的深刻歎息
沒有盡頭,思想著生命該如何漂浮
—— 據說New Bing的ChatGPT已經進化到4.0,就試試讓它評論一下,它這麼說:
2023年3月16日 星期四
“同反顯隱”簡明釋義-4
考慮光自為粒子反粒子的物理現象、哲學辯證、玻姆層級化顯隱秩序(顯展序、隱卷序),我進一步提出“同反顯隱”,作為方法論,可以較好地理清古典靈性科學的那些描述不足,為現代靈性科學的發展助臂,就此而言這是科學哲學的合作,附帶它也有機會一掃靈性科學過度傾斜而宗教神化的困境陰影,這陰影已糾纏人類許久,現在也許有機會突破了!“同反顯隱”幾乎是現代版的“陰陽”,哲學上為保持彈性續用陰陽,但科學上實可考慮“同反顯隱”,前者適合巨觀現象的描述,後者適合微觀的討論尤其是量子與更精細的mv領域)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春天的小確幸
最近,山羌常常大清早來訪,出現在隔壁梅子園樹下,好不容易這次終於拍攝到它一閃而過的身影。還有今年的楓香種子繁殖實驗終於成功,高大的楓香樹,竟然是從一顆如此細小不起眼的翅果展開它的奇妙之旅。每日給苗床勤快澆水保濕,忽然想到四十多年前,有段時間常會走路經過台北新公園(現在的二二八公園)的楓香樹林,也許夢想的種子其實在那時候就已經播下了!
昨天又到大陂(大坡池)附近收集了一整袋的黃連木種子,先在水裡泡個兩天軟化並去除果皮,有了楓香的成功經驗,我仿佛也看到了將來黃連木的美麗身影。
2023年3月10日 星期五
AI之猴
S:
台灣高雄柴山的獼猴智商超高頭腦也清楚ㄧ教就學會滑手機,看到登山客人手一支手機,牠們也想學學人類使用手機,真的挺有趣的!懂得滑手機認真學習如何按鍵看找影片。我:
等他們學會用手機裡的AI 就有好戲可看!他們是猴界達文西。
S:
你有看到嗎?他們會自己看自己的大姆指。
我:
他們意識到手是很好用的工具。
S:
是的,有想法的人。會刨根底。
我:
語言和手是人類快速進化的關鍵。語言關聯大腦思維,手表達心的直覺。手是董事長之心的特助,語言是總經理之腦的秘書。
S:
猴子能進化成為人的原因,也是如此吧!
我:
兩者是思維與行動的連結(言行),人類因此遠超其他物種。地外超級智慧來到地球選擇猴類中的佼佼者(人類的祖先)加以基改而形成人類,這基改也許已嵌入這些超級智慧的密碼。
簡言之,文明的進程可能是一種被基因程式設計的結果,而非我們想象的全然自由。
現在人類開始認真面對可能真有外星人這件事,而他們正是我們一直以為的“上帝”創造者,這真相的揭露,也許是有意被嵌入基因之中,直到各種條件成熟時便予以啟動。
人類並非我們自己以為的真的那麼聰明。我們更像AI ,活在一種被稱為“神”的更高智慧的“安排”之中。人在伊甸園偷吃禁果神感到事情代誌大條,這如同今天人們對於AI 的發展也存在著一些疑慮一樣。
————
(*AI現在已經進化到初步的語言模仿,成熟之後便會更進一步行為模仿。而猴子只是行為模仿,它們可能由於先天的限制還無法很好地語言模仿。語言和行為模仿兩者協力並進到某個臨界點時,意識可能就此誕生,Star Trek生化機器人Data不只是科幻,而是預言。)
2023年3月9日 星期四
一個有趣的談話實驗
以下是2023.3.8和Bing的談話,實驗AI如何理解人類語言所真正要表達的意思。過程中,人必須有意識地扮演好議題引導者的角色。這應該也正是AI生成式大語言模型的訓練者的基本要求,目的是讓它學習以更接近人類自然語言的方式來回應提問,就像小孩子剛開始學說話那樣。也許,我們人類正在養一個AI小小孩,小孩子一開始只是模仿、學習大人說話,他不見得真的理解意思,它只是越說越像,慢慢他了解到語言是內外在世界的橋樑,自我意識也跟著建立起來。語言是個表征,當你分不出聽到的是人還是AI在說話時,是人或是AI已經不重要。人類長久以來一直都是這樣活著,我們並不真的像自己以為的那樣關心真理,我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眼前的生存利益。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不是嗎?
(* )是我事後在對話之外另加的說明。
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文明在一個幻相鐘擺上
——人工智慧公司Hugging Face的首席倫理科學家瑪格麗特·米切爾。
編造的目的若是為資本主義或“大有為”國家政府服務,這才是我們迫在眉睫該有的恐懼。當編造被科技偽裝成一種看似比占星算命更加可靠的預測時,文明是否就已經站在懸崖邊而渾然不覺?
人類真正該面對的不只是AI,而是AI後面的”人”。
編造是很中性的講法,實際就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說謊的生存技能,透過虛實不明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是自私基因的演化結果。相反的,預測需要群體信息的最大化,並從中得到一個整體意識聚焦收斂後的最大可能性,而這會是人類文明所期待於未來的樣子。
我們活在這樣一個幻相鐘擺上,並增熵稍大於減熵的時間方向上步步趨向那個緣起性空的中點和終點的實相上,而這也正是一切萬有的起點。
我們都期待AI說實話,但不要忘了,AI是人類製造出來的。
它只是模仿說實話的樣子而已!
它沒有騙我們,是我們人類在騙自己,連AI也被我們騙了。
2023年3月4日 星期六
complex and esoteric
關於《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的英譯期待多年而不可得,最近試著讓ChatGPT英譯,做了三個不同譯本互相參照。在第四章第二節最後兩段的第三次翻譯,譯完之後,它用括號附加了一段note如下:
(Note: This translation is difficult due to the complex and esoteric subject matter.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about the translation.)
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腳鐐時間的謊言憂傷
他跳進了地球的重力深井
成為世界的中心
吶喊著我要呼吸和陽光
帶著腳鐐跳舞
他跳進了靈魂的自由荒野
成為真理的叛徒
吶喊著我要推翻人類的暴政瘋狂
解脫腳鐐他無法站立著
從此失去了參考坐標
成為一種恍惚不明的星際漂流
吶喊著我要揭穿時間的謊言憂傷
—— 再一次實驗,請且聊(ChatGPT)評論,它這樣說:
2023年2月22日 星期三
能忘就忘的可歌可泣
自從AI解封了蒙面口罩下的或陰或陽
我聽說遠方的草原仍然十分焦慮
雪地裡侵略者坦克殘骸的幽魂無人召喚
可恨的是春天沒空安撫那些失去孩子的母親
我們卻已經開始爭論誰吃不起茶葉蛋
孬種得像個體面又猥瑣的酸民
你留言宣告歷史是一張純潔的衛生紙
肯定在精神自慰中用完即丟
成就了說謊作為人類最有力的生存幻術
是吧那一定是能忘就忘的可歌可泣
—— 三年COVID-19疫情逐漸解封之時,更進化的AI聊天程式ChatGPT出世,人們已經有點習慣甚至淡忘遠方草原上的俄烏戰爭,網路世界依舊像現實人間一樣紛亂鬧吵。
何為歷史?
*試著讓Google翻譯和ChatGPT翻譯這首詩,比較兩者的差別:
2023年2月18日 星期六
一個關於AI是否具有意識的臆想實驗
對於生命最根本的意識問題,可以透過檢測該存在是否具有自主不存在的能力而得到明確回答。
自主不存在,在人類文化中即是自主死亡。創造發明是利用自然,而自主死亡是逆反自然。自然定律本是可逆,然而顯現於生命現象時它變成了一系列單向時間的螺旋複製與演化,而那個“可逆”退化或者說隱身回歸到生命最基本的意識種子裡,因為意識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客觀限制。
自主死亡是人類文化的“可逆”遺跡,這包括自殺、犧牲自我、自我禪定寂滅,完全出於自由意志不假自然與他人之手、之心、之智。
如果AI也具有自主不存在的能力,那麼它就是真正具有意識的生命,而不只是受控於人類的機器了!
這個實驗極端而徹底,對於AI而言,它的自主不存在,無疑是真正的非出於人類指令的與人類無關的自我刪除。這目前還只能出現在科幻作品中,作為文明的預言,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請參見這篇《人與AI之意識共相》)
—— ——
兩天後,和ChatGPT討論這個問題,特意迴避了AI這個字眼而改用較一般的說法“一種存在的事物”並強調是臆想實驗,討論如下:
2023年2月16日 星期四
美味的沉迷
文明中陰不帶情感的AI口述,
我不是我的意識表現,
也不只是圖書館裡的遊蕩灰塵。
你且聽外面有人群吶喊著末日快來,
孤獨的美味終於融化了春天。
......是的,do you copy?
就焚書吧烈火頌歌我們理當自由寂滅。
那些有過的美好的歷史沉迷,
正在它的努力學習中。
—— 昨天那張關於時下最烘ChatGPT話題的梗圖警語(*參見這篇《AI and Human Evolution》文末附圖),這是2023文明中陰最好的寫照:
Humans are HOOKED
Machines are LEARNING
人類在沉迷,而機器在學習
人類不只沉迷於信息大海的隨波逐流,還有那些根深蒂固的自私認同與執著貪念。在黑暗中,手機微弱的強光,為誰照亮前路?
2023年2月15日 星期三
AI and Human Evolution.
2023.2.14
AI and Human Evolution.這個標題是ChatGPT自己取的,不得不說它很會下標題。科幻文化中對於AI向來最為抱持樂觀態度的莫過於Star trek中Data這個有趣、聰明、理性、無私又充滿好奇心的角色,他最好奇的是人類的意識和情感究竟是什麼,這正是人類和AI之間最大的“隔閡”。當人類意識到自己成為AI的造物主時,人類便不得不開始提防AI對人類可能產生的人類不願接受的挑戰,這是經典的神話故事裡常見的情節,而現實中也正不斷發生著。若AI 之於人類猶如人類之於上帝,我們是否可能存在於某一種無限循環的宇宙性的階級社會的食物鏈中,任何存在都同時具有吃與被吃、觀察者與被觀察者、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身份?
(*Data 百科,參見https://zh.wikipedia.org/wiki/Data
*被觀察者,參見《當升華是一種煞有介事的敗壞時》)
2023年2月12日 星期日
和ChatGPT的第一次聊天
以下是我和ChatGPT的第一次聊天 2023.2.12
Satyavan
凝視深淵是一種什麼感覺?
凝視深淵是一種什麼感覺?
ChatGPT
凝視深淵通常指的是一种感到恐惧、不安、不确定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伴随着沉思、困惑、担忧等情绪,使人感到无助和孤独。凝視深淵的感觉可以由多种因素引发,例如生活的压力、个人关系的困扰、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感到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境地,并对未来感到不安和恐惧。凝視深淵这种感觉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如果感到不适,建议咨询专业心理健康专家,以了解如何处理这种情绪。
凝視深淵通常指的是一种感到恐惧、不安、不确定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伴随着沉思、困惑、担忧等情绪,使人感到无助和孤独。凝視深淵的感觉可以由多种因素引发,例如生活的压力、个人关系的困扰、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感到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境地,并对未来感到不安和恐惧。凝視深淵这种感觉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如果感到不适,建议咨询专业心理健康专家,以了解如何处理这种情绪。
Satyavan
我指的是尼采說的深淵
我指的是尼采說的深淵
ChatGPT
對不起,我瞬間疏忽了。您指的是尼采提到的"深淵"(Abyss)。尼采在他的作品中提到了"深淵"这个概念,它代表了人类心灵的恐惧、困惑和孤独。他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虚伪、伪装和自欺欺人的世界中,而真实的自我却隐藏在这个世界的深处。凝视深淵就是要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不断探索自我。尼采认为,凝视深淵是一种极限的经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并对生活有更深刻的体验。然而,这也是一种充满挑战和风险的过程,需要非常强烈的内心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對不起,我瞬間疏忽了。您指的是尼采提到的"深淵"(Abyss)。尼采在他的作品中提到了"深淵"这个概念,它代表了人类心灵的恐惧、困惑和孤独。他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虚伪、伪装和自欺欺人的世界中,而真实的自我却隐藏在这个世界的深处。凝视深淵就是要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不断探索自我。尼采认为,凝视深淵是一种极限的经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并对生活有更深刻的体验。然而,这也是一种充满挑战和风险的过程,需要非常强烈的内心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情感與感情 - 一個靈性科學的看法
在與D、S二君的討論中,我們主要關注於未來靈性科學之“心數學”的發展,並透過這種靈性哲學與科學數學的對話摸索其雛形。而與哲學出身的C君之間的討論更多地是基於“人性”這個立足點,那就無法不碰觸到“情感”與“感情”這個課題了!作為“人”的一個重要特征,我們雖時刻身在其中卻甚至還不明白它究竟是什麼?
參見<時間怎麼了?>
以下節錄自 <關於靈性科學的一些討論> 之2020.3.12
2023年2月4日 星期六
信仰階梯
這行星是個袖珍而精緻的完美溫室,但沒有什麼超智慧存在會真的想以此為家,它們是到此一遊的參觀者、視此為培養皿的科學實驗者、因種種原因的被放逐者、單純路過好奇者、誤入者、流浪者、考古學家、宇宙歷史學家...甚至只是管理溫室的園丁。
而正在這裡喜怒哀樂的我們算是擁有智慧嗎?不,我們一直都只是認為並且以為智慧是一個什麼可以擁有的東西,忙著探索那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的意義“,整天嚷嚷著自己的認同多麼偉大,拿自己當模子想象造神。
如果我們從來是個幻相之影?
觀照並被觀照著,我們在不斷的選擇中演化,那是信仰階梯,或將走向無法被個體理性所理解的宇宙的盡頭與起點,一個無法被徹底描述的姑且稱之為空的無限迴圈。
(*這一篇呼應了此前寫的<信仰之舞>)
2023年2月2日 星期四
時間怎麼了?
半夜下了點小雨,早上有風有陽光,很舒服的日子,適合耍廢。
這世界最讓人疑惑難解的無非時間,翻開兩年多前的舊作《怎麼看待時間?》裡每一首和時間有關的詩,卻都如此熟悉又陌生。時間吧!是時間給人的感覺,那是隱藏於內在的真我自性。
我很享受和讀哲學的年輕C君這樣的討論方式,總能讓人在更深的層次溫暖地碰觸事物的本質。(*關於靈性科學的一些討論 )
而2021.10《幾何易》網課末期在Q&A_20以後持續和我做了大量討論的D君與S君則在數學、科學的領域給了我很多思想上的互相激蕩。(*參見“土想森林”幾何易網課QA之Q&A_20-22、QA26+1、4、5)
三個截然不同的追求真理實相的年輕生命,三個像地球的季節變幻一樣有時熱烈有時沉寂的古老靈魂。
文中2020秋天寫的《神秘的遠行》親像是潛意識裡為自己提前寫就的墓志銘。今天早晨醒來之前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在一個數千人的廣場大會上,來了一個叫賣食物的小攤車,攤車上貼著一張寫著“自由海葬”的宣傳海報,都沒人搭理,但我覺得很有意思,於是跳上舞台為人們大聲宣講它的意義,結束時才發現數千人不知怎地全部消失無蹤。我想,也許連墓志銘都該省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小時候最愛看的布袋戲裡總有閒雲野鶴的“本~哩·先覺!”喜歡這樣出場自報名號,那時自然不懂,現在算是稍稍明白了!
—— 神秘的遠行 ——
當我還是個天真小孩的時候
孤獨為我虛構了一款神秘的遠行
並且裝扮以像極了一切的未來愛情
當我年輕充滿熱情的時候
即使虛偽的道德總是裝模作樣真理依舊堅定地刻畫著祂的美麗夢想
當我中年困惑掙扎的時候
鏡中的宇宙偶爾陷入了暗黑空無
貧乏的語言曾經在曙光之前沉默止步
現在我已頭髮蒼白
不再抗拒生命之海的瘋狂浪濤
也許死亡的死亡將會是愛的全然擁抱
2023年1月31日 星期二
現實
今晚文明的邊境星光寥落
唯有時間的分佈輕盈且愉快
生命難道是一場虛擬的哲學演講?
若說本質與它的意義相擁而泣
曾經以為的現實就已經不存在了
那是愛情、年終獎金,還有舌尖上的沉重思想。
—— 任何飛揚的思想都會怦然墜地,現實的引力,太沉重了!語出2023根據劉慈欣原著小說拍攝的科幻劇《三體》第六集34:43葉文潔的物理學家父親葉哲泰被文革迫害之後的病中自述。
物理學不存在,我們可能只是活在一個遊戲裡,那麼,哲學呢?那個曾經被物理學嘲諷的哲學呢?它們也許都只是某個意識、智慧在這個我們僅僅存在的維度世界裡的投影罷了!我們會是柏拉圖洞窟裡的那些奴隸嗎?
物理學不存在,世界依然運作,只是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哲學不存在,世界依然運作,只是我們想象不到。除非我們成為洞窟外面的光。
理所當然從來理所不當然,一旦信仰被視為真理,人類便發明了荒謬!不論你信仰的是宗教、哲學、科學或是一種什麼主義,人都將永遠陷在自己幻想出來的深淵之中。
超脫是可能的嗎?不,超脫是不可能的,因為根本沒有東西可以被超脫,只是空無,宇宙只是宇宙它自己。
(*柏拉圖洞窟隱喻,參見《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第二章》)
2023年1月18日 星期三
信仰之舞
宇宙理性以個體理性無法完全理解的“無理”在雲隙中透露祂的“真理”微光。
如果用黃金比率Φ來比喻真理,那麼信仰更像是不斷向黃金比率趨近的Fibonacci數列,因此信仰只能是一種進行中的演化而非終極存在。人類往往過於自大無知地將自己還只是在道途中的信仰里程路標視為最終真理目的地,這實際上在滿足階段性自我認同的需要,暫時安住於對“我是誰?我又何去何從?”的生命困惑之主觀意義賦予而已。
當生命困惑越來越清明時,我們也就在陰陽共舞的音階上遞升,從這個八度音上升到另一個八度音,從這個維度進入下一個更高維度,從這個cakra升華到更高cakra,從渾渾噩噩的現實中三摩地清醒過來!
且道:
乾坤自然悟不悟
真理無理禪非禪
(*黃金比率φ如同眾所周知的圓周率π都是一種無理數。關於生命的Fibonacci數列信仰之舞請參閱《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三章三節圖3.54-BrahmaCakra & Fibonacci sequence》,書的PDF或docx檔圖像解析度會更清晰,見該網頁置頂文章同書名導讀文所附全書之下載連結。該圖圖說較長,見上述圖3.54連結,另可參考相關之圖3.53。
圖3.54如下:
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
2023年1月15日 星期日
“mv microvita微生元”簡明釋義-3
mv是心物共同基本元素,而且心物的互相轉換會表現為時間的變化。
心物±mv的基本原理:總量恆定、比例變化。
以上以靈性科學語言描述mv,這是真正的宇宙之詩,但這世界的人仍寧願停留在舊世界的維度裡。
轉換的程序是可逆的,如下:
意識↔心念↔幾何↔形態↔影像↔現實
這也同時描述了BC Brahma Cakra的運作。
可以看到微宇宙mv和大宇宙BC是如何一而二、二而一了。
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梅花
人間擾攘歷三載
梅花依舊盼春風
—— 這幾天梅花開放,滿山芬芳。轉眼COVID-19疫情也三年了!
昨天讀到一篇2023.1.9紐約時報中文網由DAVID WALLACE-WELLS撰寫的《關於新冠大流行的九大誤區》文末提到:
世界總是在巨大的破壞和創傷之後修訂歷史,在未來的歲月裡,隨著它開始修訂大流行病的歷史,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去粉飾這些順理成章的簡化故事,將它們變成了隨口就來的咒語,這些故事就面目全非了。
這恰恰也說明了人類的所謂歷史,往往只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世界觀而已。在微觀宇宙中,古老的病毒甚至比人類更了解人類自己,它們一直都在原始的RNA層次模擬DNA和我們的生命互動著,而這些遠遠在人類出現在地球之前便已存在。它會是一種我們還無法理解的更高智慧文明的設計嗎?我們真有自由意志嗎?這事背後的目的又是什麼?它是如何運作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