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上點(Φ),理念上的零維的數學點。
物質點(π),物理上有限大小的planck尺度的點(就3維而言)。
物質點(π),物理上有限大小的planck尺度的點(就3維而言)。
哲學的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生)?我往哪裡去(死)?這是主觀地自問。如果採用觀照的觀點來自問,也就是離體心之我觀照合體心之我,那麼這三大問題的對象就成了它、他、祂,ta是另一層次的我,也顯示了“我”的身心靈三個層面。
現實同一維度中我自問我便是哲學的問法,而靈性科學高維我自問低維我則是真正的觀照問法。
1+1=1=1+1
1+1=1 量子疊加受到觀測而塌縮成一個
1=1+1 量子糾纏
意識聚焦面對巨觀世界時所確認的自我,在微觀世界中卻是拿著平衡桿走鋼索的馬戲團演員,平衡桿的一端是疊加,另一端是糾纏,我們是走鋼索的那個1,鋼索是世界線是宇宙的演化(BC),我們(e)從鋼索此岸的宇宙物質α始點(π)小心翼翼的走向宇宙至上Ω終點(Φ)。於是巨觀世界中的我是看馬戲表演的觀眾,微觀世界中的我卻是那個同時正在走鋼索的演員。
我看著我自己在表演走鋼索給我自己看。
所以當意識聚焦面對微觀世界時所確認的自我,便是那個聚精會神而專注集中三摩地於走鋼索的演員。
那麼當我們不做聚焦選擇而只是像宇宙意識那樣地觀照著自己的幻相創造時,我們就同時是觀眾也是演員我們仍然是1(自祂1+1=1),巨觀世界與微觀世界反而成了平衡桿的兩端,祂是我,我是祂,祂是自己和自己遊戲的孤獨演員,我們是想象自己正在表演走鋼索的觀眾。
祂做著清明夢,當下觀照自己所創造的這個相對真實的幻相宇宙(如實看著那個夢境的本來樣貌)
我們活在一般夢中,以為自己醒來了事後追憶(有著更多的二創與事後的詮釋理解與過濾篩選,即我們創造了我們自己以為的世界)
*請參閱此篇《天人地SRT與Φe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