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二君的朋友T君,介紹《φ,π,e&i》作者David Perkins與S討論了Φ - e - π,T君也來信提到了他自己的看法,如下:
我個人認為您的資料是從SRT(1-√2 -√3)^2的尺度和易卦角度去表達宇宙和生命規律,對我們幫助很大,謝謝。而David Perkins及其靈性友人們是從SRT(φ-e-π)角度去表達宇宙和生命規律。我認為這兩個空間的商尺度(Quotient Scale)應不同,而S君則認為維度越高兩者差異會越大,一顯一隱一實一虛交替作用。我和他觀點有較大不同,但我認為S君的“36-φ-易對”非常精彩。
(*之前,S提到:Yesterday I happened to meet with the Co-Chair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the AMS) while he told me that the AMS has reprinted David Perkins' book "φ,π,e&i" since March 2023 for that I refer the link below (昨天美国数学学会的Co-chair说,他们3月再版了Berkin的书《φ,π,e&i》):https: //bookstore.ams.org/spec-86/ )
————
關於SRT:
a.在宇宙網格上1、√3、2,BC在其原初Meta之網格上的畢達哥拉斯△的三邊比例。
b.在a.上作BC則Φ、e、π表至上點、宇宙心(宇宙心靈大圓的圓心)、物質點(宇宙心靈大圓的圓周上的一點)。
a、b的確基於不同的維度觀點。就全維度(12維的)言,除了a、b之外還會有其他不同的表示。
s空間,t時間
(s/t)×1/2=π=mv/mv=1,這個1是指中性的心物共同基本元素的單一mv,你可以說它是心物一體這個層面上的空。也就是在全維度下的mv裡圓周=直徑,反過來說,圓周=直徑可以是對mv的一個描述,所以在宇宙中脈上運動的主要四個存在:時間、mv、光、重力,現在我們對於mv的理解,除了從心物+- mv上溯之外,也可以在理念上的幾何裡表示為“π=1”,mv是一種π=1的存在,而這個存在稱為“空”,它同時是物理的、心理的、哲學的,它是宇宙意識自我實現時最初始的表達,它是一種理念上的幾何,是一種波動的定格顯現。九、十月時S已提到對SRT的這些相關問題的看法,並做了一系列的動畫與圖的展示。
考慮b.的觀點並將之加入到圖3.54“BC與Fibonacci數列”https://taijimerkaba.blogspot.com/2020/12/dna_81.html 三章三節圖3.54)
那麼就成了Fibonacci:物質點π(單一 - mv)歷經mv到達至上點Φ。嚴格說,物質點是那個宇宙心靈大圓上的一個特定點並且是與至上點鏡像對應的點,因此更准確的表示為Φ/π,而大宇宙心靈是宇宙意識的BC演化由S變成R時開展出來的因此它是π/Φ。
於是在b.的SRT Φ-e-π又可以再寫成:
c.Φ - π/Φ - Φ/π,那麼心靈宇宙與物理宇宙是π/Φ 與Φ/π的關係,一個圓上運動的物質點沿著與圓心正交方向fibonacci趨向Φ的螺旋,這是圖3.54的另一種表示。
總結SRT至少出現a、b、c三種寫法,分別是網格觀點、靜態BC觀點、動態BC觀點。
再進一步說明:
在“自他、他自”ham'↔ta裡,ta是它、他、祂,也就是:
T它、物、 2、 π、Φ/π
R他、心、√3、e、π/Φ
S祂、靈、 1、 Φ、Φ
ham'自,個體
ta宇宙整體
(哲學上是ham' so,僅討論自祂,我用ham' ta擴充成“自↔它他祂”,這是基於地T、人R、天S的整體思維,避免了人與天的相對,因此人天合一,一如人人合一、人物合一,此即宗教、人類社會、科學之理想,畢達哥拉斯古典希臘哲學科學之“科學的目的在於淨化靈魂”正是在這個理路上與易的思維不謀而合)
在BC向心中,以 ...h→t→h→t... 由π經由F趨向Φ。(F,Fibonacci螺旋沿著宇宙中脈向Φ收斂趨近)。最後,代表至上點(Ω,△之三頂點及中心點)、宇宙心靈中心點(宇宙心靈大圓中心)、物質點(α),三點合一無別,ham'=ta,只是宇宙ta自己,萬物與我們在ta的模擬Maya中,用人們通俗說法,我稱之為宇宙超腦,更好地哲學說法“宇宙意識”。
若人與萬象是宇宙意識的自我實現,那麼宇宙意識是否人的想象投射?這是單向的或雙向可逆?有涯無涯,我們可能都被自己想象出來的“邊界”限制了,知識是不斷擴充或收縮的“邊界”,對於“邊界”的動態認識有助於我們“空無”地徹底究竟“取消邊界”。
a.在宇宙網格上1、√3、2,BC在其原初Meta之網格上的畢達哥拉斯△的三邊比例。
b.在a.上作BC則Φ、e、π表至上點、宇宙心(宇宙心靈大圓的圓心)、物質點(宇宙心靈大圓的圓周上的一點)。
a、b的確基於不同的維度觀點。就全維度(12維的)言,除了a、b之外還會有其他不同的表示。
s空間,t時間
(s/t)×1/2=π=mv/mv=1,這個1是指中性的心物共同基本元素的單一mv,你可以說它是心物一體這個層面上的空。也就是在全維度下的mv裡圓周=直徑,反過來說,圓周=直徑可以是對mv的一個描述,所以在宇宙中脈上運動的主要四個存在:時間、mv、光、重力,現在我們對於mv的理解,除了從心物+- mv上溯之外,也可以在理念上的幾何裡表示為“π=1”,mv是一種π=1的存在,而這個存在稱為“空”,它同時是物理的、心理的、哲學的,它是宇宙意識自我實現時最初始的表達,它是一種理念上的幾何,是一種波動的定格顯現。九、十月時S已提到對SRT的這些相關問題的看法,並做了一系列的動畫與圖的展示。
考慮b.的觀點並將之加入到圖3.54“BC與Fibonacci數列”https://taijimerkaba.blogspot.com/2020/12/dna_81.html 三章三節圖3.54)
那麼就成了Fibonacci:物質點π(單一 - mv)歷經mv到達至上點Φ。嚴格說,物質點是那個宇宙心靈大圓上的一個特定點並且是與至上點鏡像對應的點,因此更准確的表示為Φ/π,而大宇宙心靈是宇宙意識的BC演化由S變成R時開展出來的因此它是π/Φ。
於是在b.的SRT Φ-e-π又可以再寫成:
c.Φ - π/Φ - Φ/π,那麼心靈宇宙與物理宇宙是π/Φ 與Φ/π的關係,一個圓上運動的物質點沿著與圓心正交方向fibonacci趨向Φ的螺旋,這是圖3.54的另一種表示。
總結SRT至少出現a、b、c三種寫法,分別是網格觀點、靜態BC觀點、動態BC觀點。
再進一步說明:
在“自他、他自”ham'↔ta裡,ta是它、他、祂,也就是:
T它、物、 2、 π、Φ/π
R他、心、√3、e、π/Φ
S祂、靈、 1、 Φ、Φ
ham'自,個體
ta宇宙整體
(哲學上是ham' so,僅討論自祂,我用ham' ta擴充成“自↔它他祂”,這是基於地T、人R、天S的整體思維,避免了人與天的相對,因此人天合一,一如人人合一、人物合一,此即宗教、人類社會、科學之理想,畢達哥拉斯古典希臘哲學科學之“科學的目的在於淨化靈魂”正是在這個理路上與易的思維不謀而合)
在BC向心中,以 ...h→t→h→t... 由π經由F趨向Φ。(F,Fibonacci螺旋沿著宇宙中脈向Φ收斂趨近)。最後,代表至上點(Ω,△之三頂點及中心點)、宇宙心靈中心點(宇宙心靈大圓中心)、物質點(α),三點合一無別,ham'=ta,只是宇宙ta自己,萬物與我們在ta的模擬Maya中,用人們通俗說法,我稱之為宇宙超腦,更好地哲學說法“宇宙意識”。
若人與萬象是宇宙意識的自我實現,那麼宇宙意識是否人的想象投射?這是單向的或雙向可逆?有涯無涯,我們可能都被自己想象出來的“邊界”限制了,知識是不斷擴充或收縮的“邊界”,對於“邊界”的動態認識有助於我們“空無”地徹底究竟“取消邊界”。
https://farmsatyavan.blogspot.com/2023/10/kic98322272022.html
這一基於量子理論與基於mv理論的對於平行宇宙的討論,目的也在於探索“空無”與“邊界”的可能關係。
生命是被“邊界”條件並朝向“空無”演化的過程(宇宙BC向心循環之中在河流流向大海的大方向增熵裡的有限減熵漩渦水花,我們正因為自我個體生命這漩渦水花而描繪出無痕大河的流動,並因此認識自我個體是這宇宙整體的一部分,單看意識聚焦所在而有別或無別),SRT的a、b、c...旨在描述這過程中的位置與運動。演化是路,a是里程路標,b是車子或人,c是行動。整體的描述呈現一張路線圖,根本地說:幾何,理念上的幾何,而理念幾何借由數學幾何是最好的趨近方式,這樣的數學將是靈性科學時代新的“心數學”。借助於科幻藝術的豐富想象力,眼前可以找到的最近似的“心數學”也許有點像阿西莫夫《基地》(Foundation)裡的“元立方”(Prime Radiant),參考這一篇:https://farmsatyavan.blogspot.com/2023/06/mkb.html#more
這一基於量子理論與基於mv理論的對於平行宇宙的討論,目的也在於探索“空無”與“邊界”的可能關係。
生命是被“邊界”條件並朝向“空無”演化的過程(宇宙BC向心循環之中在河流流向大海的大方向增熵裡的有限減熵漩渦水花,我們正因為自我個體生命這漩渦水花而描繪出無痕大河的流動,並因此認識自我個體是這宇宙整體的一部分,單看意識聚焦所在而有別或無別),SRT的a、b、c...旨在描述這過程中的位置與運動。演化是路,a是里程路標,b是車子或人,c是行動。整體的描述呈現一張路線圖,根本地說:幾何,理念上的幾何,而理念幾何借由數學幾何是最好的趨近方式,這樣的數學將是靈性科學時代新的“心數學”。借助於科幻藝術的豐富想象力,眼前可以找到的最近似的“心數學”也許有點像阿西莫夫《基地》(Foundation)裡的“元立方”(Prime Radiant),參考這一篇:https://farmsatyavan.blogspot.com/2023/06/mkb.html#more
2023.12.8補畫下圖說明:
(*畫此圖的原因,參看這篇“哲學塗鴉作梗”圖)
此圖是基於Φeπ乾坤CC中脈一線觀點描述BC之SRT與Φeπ的關係。前面提到的圖3.54“BC與Fibonacci數列”則是基於BC 離心、向心(可以簡化為BC-SRT 離向心左右脈以對應Φeπ宇宙中脈,這是BC觀點的三脈,圖右上先後天表明BC三脈的運動路徑,綜合即如下圖)即討論Fibonacci數列與Φ的關係。(依圖3.54Fibonacci螺旋的中軸便幾何地表示了宇宙中脈,這也會是Φ螺旋的中軸,兩者中軸一致而螺旋初始有別終於趨近為一,這表現為BC 向心,即上圖右上後天所示路徑。)對於由Φ表示的至上點(祂)及其鏡像相應的由π表示的物質點(它)而言,目的解釋的先天離心循環是入息為ham'的,過程解釋的後天向心循環是出息為ta的,入出息間πeΦeπ(中脈)止息與出入息間Φ止息,投射於人之身心故臨終最後一息之出息而止於至上點Φ是為解脫之第一光明。而BC大宇宙心靈之中心e(他)正是心鏡映照中脈相應兩端之至上點與物質點,萬法唯心造者也。理(理念)、象(幾何)、數(數學)上S祂Φ、R他e、T它π三者三而一、一而三,R是蹺蹺板的動態支點S、T為兩端(參看《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第四章》四章二節之四-SRT△之動態平衡,圖4.11)
(*另請參閱這篇“理念幾何與數學幾何,2023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