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此在

圖:Lumicat

維度夢裡時空
宇宙幻化徜徉
靈魂歸宿慈悲呼喚
纖埃之塵默默穹蒼

似這般的風暴隱沒
呼吸無法阻擋
像那樣的湍流奔竄
逝者隨波而殤

此在的了悟
自由的彼方
生不能至
死亦當往


         Dasein

In the dream of dimensions—time and space;
the universe shape‑shifts at leisure.
Mercy calls the soul toward its home;
motes of dust keep silent before the vault.

Such storms slip back into hiding;
no breath can hold them.
Like torrents they career and dash;
the departed are swept along, wounded in the wake.

The insight of Dasein—
freedom’s far shore:
the living cannot arrive;
the dead, too, must set out.

————
年輕時讀海德格《時間與存有》(Sein und Zeit)有讀沒懂,但這書名對我而言卻美得像一首詩。此在,今天忽然又想起來,正是這樣的感覺。宇宙最大的秘密是沒有秘密!
以下是Perplexity對海德格“此在”的整理介紹:
海德格的「此在」(德語:Dasein)是他在著作《存在與時間》中提出的哲學概念,指的是一種特殊的存在者,也就是人。他用「此在」來揭示存在的本質和意義,強調此在不是簡單的「在這裡」或「當下」,而是一種對存在本身進行理解和追問的存在方式。
此在的核心特徵是「在世存有」(Being-in-the-world),即人總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意義的世界中,與周遭環境和他者互動,且面對著自身的有限性(如死亡)。在此在的存在結構中,理解存在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通過實際的生活經驗和行動展開的。此在關注的不只是物理存在的存在者,而是對存在意義的興問和探究。
此外,海德格還區分了「此在」與其他非此在的存在物,後者沒有世界的意義和關係,只有此在才有「在世」的展開和與世界的互動。此在也涉及「手前性」(presence-at-hand)和「及手性」(readiness-to-hand)的認識方式,前者是理論性、注視的存在,後者是實踐性的、與世界直接接觸的存在。
總結來說,海德格用「此在」來描述人存在的方式,突出其存在於世界、關懷世界並能追問存在意義的特質,是理解其整個存在哲學的核心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