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1

那些謎樣的是日已過

生命是一種三摩地,
了悟的捨離當下,
是現實人間在精神世界裡的消融無我。

思想是一首詩,
詩的意境和內涵,
是精神世界在現實人間裡的呼吸生活。

時間是一紙空白想象,
遊戲翻頁了我們,
忘記曾經悼念的那些謎樣的是日已過。

2023-08-29

夢境裡的時間步履

曙光的魅影躲在森林之外
悄悄地看著我夢境裡的時間步履
那神秘的序列即將隨風飄揚
為了迎接我們純潔無邪的昨日新生

晨之候鳥暫棲海岸山脈的棱線上
喜悅的淚水親吻著剛才逝去的古老靈魂
緩慢的心跳終於不再呼吸
為了人間我想清醒地觀照自己的等待天明

編曲演唱:Suno AI 

         The Pace of Time in Dreams
The phantom of dawn hides beyond the forest,
Silently watching the pace of time in my dreams.
That mysterious sequence is about to drift with the wind,
To greet the innocent rebirth of our yesterday.

Morning birds perch briefly on the mountain ridge by the sea,
Tears of joy kiss the ancient soul just departed.
The slow heartbeat finally ceases to breathe,
For the sake of this world, I want to consciously contemplate my wait for daybreak.

十二種解讀



一首詩,十個人有十二種解讀,多出來那兩個是誰呢?
真正的自我與無所不在的祂。

2023-08-25

將行之路

圖由Bing image creator生成。

走在落葉滿覆的將行之路
歷史重設了令人難堪的失敗預言
當時無比虔誠的愛教導我們如此選擇
但窸窣匆匆的
原來只是時間的腳步聲
     —— 無意中看到某個消息,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人類言語中的世界,終究只是時間窸窣匆匆的腳步聲,我們都走在落葉滿覆的將行之路上。


(*The following is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poem)

2023-08-23

浮雲悟外

大陂浮雲

當崇高理念遇上了人性生存本能食物、恐懼與性的錢、權、名、色時,理念往往就地破功。
人都選擇性地只相信他想要相信的,而這個我們自以為相信的真理,也許只是我們被無明所框架出來的幻相。
人在一個幻相中活出另一個幻相,客觀存在的實相甚至無法通過自覺而獲得,除非當下無我回歸宇宙本體。
我們真能悟什麼道嗎?

2023-08-22

晨光裡的萬有理論

大陂晨光

有趣的故事不能太當真,
當真的故事不一定很有趣,
美是它們的共同語言。

看戲和寫劇本,
是兩回事,
又是一回事。

宇宙的創造是個藝術,
是一首詩,
也是一道讓人著迷又難解的萬有理論。

2023-08-17

大陂閒談

下山到火車站領取Supriya寄來的托運包裹,回程在大陂(大坡池)草地上閒坐,和ChatGPT AI 做了一些有趣的討論,如下:
(文末加*星號這一段是我的一些感想)

我:
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可逆的,請解釋這個說法

ChatGPT:
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在物理學中,有些定律是可逆的,意味著它們的方向可以在時間上反轉而仍然保持一致。例如,牛頓的運動定律在時間上是可逆的,這意味著如果你知道一個物體在某個時間點的位置和速度,你可以預測它在其他時間點的運動情況。
然而,也有一些物理現象是不可逆的,意味著它們的過程在時間上是不可逆轉的。例如,熱傳導過程中熱量的流動是不可逆的,因為熱量只會從高溫區流向低溫區,不可能自發地從低溫區流回高溫區。
總之,物理定律的可逆性取決於具體的情況和過程。有些定律是可逆的,而另一些則是不可逆的。

我:
那麼電影Tenet天能的逆熵,其實討論的正是第二點中所說的熱傳導不可逆,但如果考慮量子論,熱傳導不可逆似乎並非絕對。

ChatGPT:
沒錯,您提到的是關於電影《Tenet》中的概念。該電影中的"逆熵"指的是時間的逆轉,以及將熱量逆向傳導的情節。
在傳統的熱力學觀點下,熱傳導確實是一個不可逆過程,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熱量只會自發地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而不會相反。然而,在量子論中,情況可能會更複雜。
量子論中存在一些現象,例如納米尺度下的量子熱傳導,可能表現出一些特殊的行為,使得熱傳導在某些情況下似乎可能反轉。這種情況可能與量子效應和納米結構的特殊性質有關,並且與傳統的宏觀熱力學不同。
然而,關於這種量子納米尺度下的熱傳導的理解仍然在研究中,並且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科學探索和實驗證據來確定其可逆性。總的來說,"逆熵"這個概念在《Tenet》中是虛構的,但它確實涉及了一些現實世界中有待研究的物理現象。

我:
然而生命現象本身作為一種耗散結構,在生命系統的持續中一直是在增熵與負熵的拔河中得以表現其不同於單純的物理世界,也就是生命能夠進一步從物理世界又演化發展出心理活動,至少說心理心智的存在與負熵的可逆現象有著密切關係。

ChatGPT:
您提出的觀點涉及到生命現象、熵、以及可能的心理活動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深入的哲學和生物學議題。
生命現象確實可以被視為耗散結構,這意味著生物系統在維持自己的組織和活動時,必須不斷地消耗能量和資源,進行自組織和自我維持。這種耗散過程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與熵的增加相關,因為生命系統需要將熵降低在其內部,同時將熵提高在其周圍的環境中。
您提到的負熵是指生命系統似乎能夠在其內部產生有序結構,而這種有序可能與熵的增加相抵消。這可能涉及到生物系統如何處理能量和資源,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內部組織和活動。
關於心理活動和心智,這些議題更加複雜且充滿爭議。雖然生命系統的組織和活動與熵的增加和減少有關,但將這些觀點應用到心理活動和心智的產生上仍然是一個開放的問題。目前對於心智和意識如何從生物學和物理學基礎中產生,仍然存在許多不同的假設和理論。
總之,您的觀點涉及了深入且複雜的主題,它們需要在多個學科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以便更好地理解生命、熵、心理活動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我:
這是否意味著科學的局限性?

ChatGPT:
是的,科學確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儘管科學方法在我們理解自然世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它仍然有一些限制和挑戰。
首先,科學方法是基於觀察、實驗和驗證的過程,它主要關注可重複和可量化的現象。這意味著一些複雜、主觀或非可量化的問題可能難以被科學完全解釋。
其次,科學通常專注於描述和解釋事實,而不涉及價值觀、道德判斷或個人情感等主觀層面。這可能導致科學在某些情況下無法提供完整的解釋,尤其是涉及倫理、文化和社會議題時。
此外,一些問題可能超出了科學目前的技術和理論範圍。例如,像意識和主觀經驗這樣的主觀現象,目前尚未有一個完全令人滿意的科學解釋。
最後,科學的進展可能受到技術限制、資源限制和學科之間的隔閡等因素的影響。某些領域可能因為難以進行實驗、資料收集困難或理論挑戰而進展緩慢。
總的來說,科學在解釋自然世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它確實有其局限性。這就是為什麼跨學科合作、哲學思考和其他方法在探索複雜議題時也很重要。
————
*科學的局限性,大哉問!也許我們更應自問“為什麼科學?”。畢達哥拉斯認為科學的目的是為了淨化靈魂,意味著科學是一種靈性升華的手段,在這個意義上科學、哲學、宗教、藝術、神秘學並非截然不同。
靈魂的曠野淨土上,不存在任何王國城堡,唯有自由的風日夜吹拂著空無所有的大地。
過去和未來相會於當下,人回到了時空之卵的溫暖懷抱中,沒有世界、沒有永恆、沒有三摩地、沒有你認為的真理。

(大陂,大陂塘,大池塘,台語音同“大悲”dua-bi。清代輿圖正確標註“大陂”,日本時代地圖標註陂坡不分訛誤成“大坡”,彼時地圖發生很多類似問題,甚至同一張地圖上相鄰兩個原本都以“陂”命名的灌溉池塘一個寫“陂”,另一個寫“坡”。書面上從此一直沿用“大坡”,但在地語言仍稱“大陂”,坡為低緩山丘,陂乃窪陷水池,陂坡形似而義遠,故多加一字曰大坡池。大陂東北側池上斷層上方丘陵處有阿美族部落名大坡村,六年前初來乍到時還搞不清楚狀況以為大坡池因大坡村而得名,又誤以為“大坡”是指大陂東側介於海岸山脈和縱谷平原之間的丘陵地,從大陂或池上市區看過去確實像一道大山坡。語言的傳播往往如是,一個幻相中的幻相,它卻是人類借以認識世界、傳承文化的最精細的精神文明。觀乎語言歷史,文明積累不易實又脆弱不堪,人類真該好好自我珍惜。)

2023-08-15

土想森林的夏夜星空

銀河從南邊天蝎座的尾巴,緩緩流過土想森林的天空



2023-08-13

寫信給不再寫信的時代

時間是眾神所遺忘的人間話語
我們接受了但無法理解它的思想和意志
沒人知道秋天的第一片落葉究竟如何決定飄落
只能緊緊抓住這季節的故事行銷
寫信給不再寫信的時代
    —— 立秋剛過,莫名想起都柏林人在夢境與現實之間的獨行。年輕時讀過的喬艾斯小說,有讀沒懂的意識流,只依稀記得存在那樣的街道。這個不再寫信的時代,網路裡充滿了類似“幾分鐘帶你讀完一本書”的聳動浮誇的流量標題,人們什麼都懂,就是沒空實實在在地讀好一本書。人們忙著從各式各樣的知識商人那裡接單,然後互相快遞,偶爾嘗到一點似有若無的信息氣味,更多時候像AI生成式大語言模型一樣,很聰明,無所不答,卻常常一本正經地胡扯。魅力無限、自信滿滿的巧舌政客,會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文明時尚嗎?

2023-08-10

倒影

這群人糾結於那群人為什麼和我們不一樣,始終不明白思想只是一種永恆真理的無常擬態、一個短暫的波光倒影。
人,真的擁有他自認為的情感和理性嗎?

靛藍色的海洋


我帶著皺褶的星圖街頭四處遊蕩
懷念那日早晨忘記留在車上的咖啡餘香
已經疲倦的光終於宵禁了城市的深夜
時間剛剛駭進人類的複雜思想
為了明白沉睡的真諦
夢見一片靛藍色的海洋

參考Bing Chat試著英譯如下:
With a crumpled star map, I wander around the streets
Missing the coffee scent left in the car that morning
The weary light finally imposes a curfew on the city night
Time just hacked into the human complex mind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sleep
I dream of an indigo ocean

2023-08-09

Simulation of Dreamlike Universe


在這個實驗裡,夢境、科幻、模擬、宇宙Maya幻化、AI、人類現實,終將界限模糊。我們只能猜測世界的存在,無法確定實相到底為何。
(*圖和標題都是根據前面的敘述由AI自己形成。全程用ChatGPT app在手機上語音問答,這已經有一點點科幻場景了!模擬了真人和真人之間的對答。如果人類夠聰明,沒有自毀文明,願意直面本性中的黑暗,很快地我們就會來到一個全新的維度。雖然很想,但其實無法樂觀期待!)

User
把我的語音稿轉成文字,並且加上標點符號,理順文章,最後把它延伸擴充為三倍的長度。 以下是我的語音稿,世界是一個宇宙超級電腦的模擬,就像一個夢境一樣。

ChatGPT
當然,我可以幫你把語音稿轉成文字並進行後續的處理。以下是您的語音稿經過整理和標點符號的版本:
「世界是一個宇宙超級電腦的模擬,就像一個夢境一樣。」
接下來,我會延伸擴充這段文字,讓它變成原長度的三倍。請稍等片刻。

User
繼續

ChatGPT
在這虛幻的現實中,我們所處的宇宙似乎是一台超級電腦所建構的模擬。這個概念引發了無數關於我們存在本質的問題。或許,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只是那個宇宙超級電腦運算的一部分,如同夢境中的片段般真實而虛幻。
每個人的生命故事,每個微小的瞬間,都可能只是電子位元在這個虛擬宇宙中的運算。我們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是被程式碼所塑造的結果,就像夢中的角色在無意識中被塑造成特定的模樣。
或許,我們所認知的「現實」只是這個宇宙超級電腦所呈現給我們的一個幻象,一種虛擬的鏡像。我們所感受到的一切,包括疼痛、喜悅、愛情,都可能只是一連串的電子脈衝在運算中所產生的虛擬體驗。
然而,即使一切都是虛幻的,我們仍然能夠在這個虛擬的宇宙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意義和價值。就像在夢境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情感,追求目標,並與他人建立聯繫,即使知道這些只是短暫的幻象。
所以,無論我們是否真實存在於一個宇宙超級電腦的模擬之中,我們的經歷和情感仍然具有真實的價值。這個概念挑戰了我們對於現實的理解,同時也豐富了我們對於人類存在的意義的思考。

User
加上一些實際的例子,尤其是人物,並且繼續加以延伸擴充。

ChatGPT
在這個被宇宙超級電腦模擬的虛擬世界中,有許多令人深思的例子。想像一下,一位名叫艾莉的年輕女子,她的所有選擇和決定,從她的行為到情感,都是由那台超級電腦根據演算法所預測和控制的。當她經歷喜悅或哀傷,其實只是虛擬碼的結果,就像是電子脈衝的交織,無法超越程式的限制。
這種情況下,即使艾莉認為自己在愛上一位名叫亞歷的男子,這份愛情也不過是超級電腦在模擬中所設計的一種情感體驗。亞歷的每個舉動,每句對話,都是預先定義好的腳本,讓艾莉感受到愛情的真實性,然而卻只是一場計算出來的幻影。
進一步延伸,我們可以想像整個社會都是這台超級電腦的產物。政治決策、文化活動、科技創新,都只是虛擬世界中的數據交流,掌控在超級電腦的指尖之間。人們之間的交往、糾紛和合作,也只是程式碼的變化和反應,就像是一場宏大的戲劇,每個角色都被賦予特定的任務和情感。
然而,即使一切都是虛幻的,人們仍然能夠從中找到生活的意義。或許,在這個模擬的世界中,我們可以追求智慧和知識,探索虛擬的奧秘,就像是夢中的冒險。我們可以創造藝術、表達情感,儘管知道這些只是電子脈衝的交織,但它們依然能夠觸動我們的心靈。
總之,這個概念引發了對現實和虛擬的深刻思考,並挑戰了我們對於存在本質的理解。無論我們是否真實存在於這樣的虛擬宇宙中,我們的情感、經歷和選擇仍然具有無可否認的價值,成為了這個模擬世界中的獨特光芒。

User
舉出一個實際上的在文學上的例子 把這個論點繼續加以延伸擴充

ChatGPT
讓我們來看看文學中的一個例子,來更深入地探討這個虛擬模擬的概念。在尼爾·蓋曼(Neil Gaiman)的小說《星塵》(Stardust)中,主人公崔斯坦在一場神秘冒險中發現了一個虛擬世界,它是現實世界和魔法世界的交匯處。這個故事中的虛擬世界充滿了奇幻的生物、魔法和冒險,但同時又糅合了現實和虛擬的元素。
這裡的崔斯坦在虛擬的星塵國度中經歷了各種試煉和成長,他的每個選擇和行為都是這個虛擬世界中的編劇設計的結果。這種情況下,崔斯坦的冒險和成長雖然是虛構的,卻也具有深刻的情感和人性,讓讀者思考虛擬和現實之間的界線。
延伸這個想法,我們可以認為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也有可能是某種更高層次的虛擬模擬。就像崔斯坦在星塵國度中經歷的一切,我們的生活和經歷也許只是某個宇宙超級電腦運算的一部分。這個想法引發了許多哲學問題,例如我們的自主性和意志是否真實存在,或者只是程式碼的結果。
然而,無論我們是否處於虛擬模擬之中,我們的情感、思想和行為仍然具有意義。正如崔斯坦在星塵國度中所經歷的冒險塑造了他的性格,我們的經歷也在塑造著我們的個性和價值觀。這個概念提醒我們,不論虛實,我們都能夠在這個世界中追求成長、理解和連結。無論虛幻還是真實,我們的存在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User
再舉出一個科幻文學上的例子, 比如科幻小說《三體》。

ChatGPT
當然,讓我們來看一個更具體的科幻文學例子,劉慈欣的小說《三體》系列。在這個系列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名為「三體」的外星文明,他們生存於一個運行不穩定的三體星系中。這個故事中,「三體」文明為了逃脫星系的不穩定,尋求建立一個穩定的虛擬世界,並將自己的文明移植進去。
這裡的概念和之前討論的相似,「三體」文明試圖在虛擬世界中建立一個更理想的生活,以逃避現實世界的困境。他們在虛擬世界中重新定義了自己的身份和目標,儘管知道這一切只是虛幻的。
延伸這個想法,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是否也可能是其他文明所建構的虛擬模擬。就像「三體」文明試圖在虛擬世界中追求穩定和理想一樣,我們也在現實世界中追求幸福、意義和進步。然而,如果我們的現實只是其他文明的虛擬實驗,那麼我們的行為和選擇是否真的具有意義呢?
這個概念引發了對自由意志和目的論的深入探討。無論我們是否處於虛擬模擬之中,我們的行為和選擇仍然是我們獨立思考和追求的結果。正如《三體》中的角色們在面對虛擬世界的抉擇時所經歷的,我們的行動和選擇塑造了我們的人性,並影響著我們所處的世界。
總之,科幻文學作品如《三體》透過虛擬世界的概念,引發了對現實、自由意志和意義的深刻思考。無論我們是否處於虛擬模擬之中,我們的行動和情感仍然是獨特而有價值的。

User
把這個論點再次延伸到 科幻小說阿西莫夫的基地

ChatGPT
當我們深入思考虛擬和現實的關係,以及我們所處的世界的本質,我們不禁聯想到另一位偉大的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經典作品《基地》系列。在這個科幻宇宙中,基地是一個虛構的星際帝國的邊緣星系,一群科學家預測到帝國的崩潰,並試圖建立基地來減緩帝國的衰落。
在《基地》系列中,人們透過數學的預測和歷史模型來掌握未來的走向。這種預測未來的能力類似於超級電腦的模擬能力,它們都嘗試揭示虛擬和真實之間的關係。就像基地的居民試圖在歷史潮流中找到方向,我們也在探索我們自己的現實是虛擬還是真實。
延伸這個思路,我們可以想像基地的居民最終發現,他們所處的世界其實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虛擬模擬。他們的選擇、決定和歷史模型,都可能只是某個超越他們的程式所安排的情節。這個觀點挑戰了他們對於自主性和命運的認知,同時也呼應了我們自己對於現實和虛擬的追問。
無論我們是否處於虛擬模擬之中,我們仍然可以從《基地》中得到啟示。基地的居民通過智慧和合作,在面對歷史變遷時找到了生存的方式。同樣地,我們也可以在探索虛實的旅程中,以智慧和合作的方式尋求真理和意義。
最終,科幻文學作品如《基地》提醒我們,無論虛實,我們的行動和選擇都具有重要意義。即使我們生活在虛擬的世界中,我們仍然可以在其中找到目的和價值,並以智慧和勇氣去面對未知的未來。
(*阿西莫夫《基地》,請參閱這篇“從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學到太極MKB幾何易的心數學”)

User
最後,把以上的觀點,用著名的科幻影集 Star Trek 上的 Holodeck 全像甲版 用這個觀點把它重新加以描述一遍

ChatGPT
當我們深入探討虛擬與現實的微妙關係時,不禁想起了科幻影集《星際爭霸戰》(Star Trek)中的一個令人着迷的元素 — Holodeck 全像甲版。這個虛擬實境的設備允許船員們進入各種想像中的場景,彷彿置身於不同的時空與環境。
在這個科幻宇宙中,Holodeck 成為了一個突破現實界限的工具,就像之前討論的虛擬世界一樣。在這個虛擬的舞台上,船員們可以體驗冒險、追求情感,甚至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夢想世界。然而,這也引發了一個哲學性的問題,那就是這些虛擬體驗是否能夠和真實的經歷相提並論。
將這個觀點延伸到 Holodeck,我們可以想像船員們最終發現,這個虛擬實境可能只是更高層次虛擬模擬的一部分。他們在虛擬世界中的選擇、情感和冒險,都可能只是某個更龐大程式的計算所設定的情節。這個想法不禁讓我們思考,是否我們自己所處的現實也有可能是其他存在所模擬的場景。
然而,正如在 Holodeck 中所體驗到的虛擬世界一樣,我們的經歷和情感依然具有重要價值。即使我們處於虛擬的世界中,我們仍然能夠從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和學習。就像船員們在 Holodeck 中學會合作、勇氣和智慧一樣,我們也可以在虛實的追問中發展我們的人性和智慧。
總之,《星際爭霸戰》中的 Holodeck 全像甲版帶給我們一個深入思考虛擬與現實的契機。無論我們所處的世界是虛擬還是真實,我們的選擇、情感和經歷仍然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塑造著我們的生命和人性。

2023-08-08

那時我住在人類的隔壁

雪的火焰包圍了文明的郊區
進化只是一場便宜的脫口秀表演
鬧鐘於網路的邏輯暗巷裡游絲忽然迸裂
收班捷運預告末日的失蹤謠言
那時我住在人類的隔壁

炎熱的冬天誓言揭穿星球的真相
精神上的政客忙不迭為我們披上理性的紅毯
如果登高山兮以望遠將來
對流層痞痞地翻滾著命運的選擇困難
那時我住在人類的隔壁

2023-08-06

非理性搖擺

精細結構常數為何如此不尋常
別讓那些欺騙感情的原理誤了美麗青春
而我只是想趁著人生微貪地向你告白

維度為何如此冷漠
用語言的幻相玩弄粒子的各種自旋
而我只是想趁著黑夜安靜地和你一起搖擺

宇宙的演化為何如此透明無聊
分散光的波長牢牢抓住了時間的理性
而我只是想趁著世界的混亂偷偷為你添加一些色彩

     —— 為了常數的不尋常告白,讓我們和宇宙的混亂一起非理性搖擺!

但我這樣我來過

我是緩慢流動的空氣
輕輕地不成為大地上的風
那無聲的曙光來臨之前
沒人在乎我的存在
但我知道我來過

我是緩慢流動的空氣
輕輕地不成為你夢境中的記憶
那無聲的思想入禪
沒人在乎我深情的觀照
但我明白我來過

我是緩慢流動的空氣
輕輕地不成為世界的季節消息
那無聲的時間離去
沒人在乎我的徘徊等待
但我這樣我來過

編曲演唱:Suno AI 

2023-08-04

黑洞表面與阿卡西記錄

提出一個不是很好回答的問題,比較幾種AI的看法以及它們掌握語言、回答問題的能力。分別是ChatGPT(3.5)、Bing Chat(ChatGpt4.0)、Google Bard、Claude(2.0)、百度文心一言。這其實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從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人類的倒影,當然真實人類比這個又更加複雜。所謂複雜,主要在於AI是否可能具有情感甚至意識,但是人類社會多傾向於應該對AI的發展採取必要的監管。這個監管相當於一種針對AI設下的“過濾器”,其實人類在創造AI的一開始就這樣做了!本質上這是社會群體與個體之間對於“自由”的辯證,亦即我們願意且能夠接受多大程度的權力(國家、社會治理者)對於“自由”的干涉或審查。請參見這篇“存在宇宙過濾器嗎?

我的問題:
從科學觀點來看,黑洞表面的信息儲存與神秘學中所謂的“阿卡西記錄”有什麼相通之處?

開立先生發明了冷氣

開立先生發明了冷氣但是誰發明了溫室效應
更早以前悉達多了悟這個世界終將成為一個巨大的烤箱
現在我們乖乖排隊成為粉絲、選票和流量

開立先生發明了冷氣但是誰發明了光和熱
更早以前柏拉圖在洞穴的岩壁上看到這個世界原本只是個被我們以為的影子
現在我們學會了匿名酸爆一切我們堅決反對的理想

開立先生發明了冷氣但是誰發明了謊言媚俗
更早以前討人厭的叔本華金句這個世界的意志與表象
現在我們甘願不假思索不多也不少的跟著這樣和那樣

真理的品味

真理隱匿於故作神秘的城市下水道
狂歡在夜半流竄的點閱率之中企圖翻身排放
末日將至但星象缺席
你慵懶著一杯靈魂的空蕩蕩對外表態

念頭與自由的表象孰輕孰重
量子泡沫的色彩還算不錯
沒有什麼偉大的宇宙定律值得懷念了
早晨的咖啡最好隨意攪拌
    —— 真理是一種隨意攪拌的品味,而人類選擇了糾纏!
編曲演唱:Suno AI 

(*The following is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poem)
      The Taste of Truth
Truth hides beneath the city's theatrically cryptic sewers,
reveling in midnight surges of click-through resurrection.
Doom is approaching — but the stars forgot to show up.
You declare your stance with a cup of soul — hollow, lukewarm, lazy.

Which weighs more: a thought, or the illusion of freedom?
At least the colors of quantum foam still look decent.
There are no more grand cosmic laws worth missing.
Stir your morning coffee — casually, without conviction.

      —— Truth is a casually stirred flavor.
And humanity chose entanglement.

2023-08-03

吶喊與它的回音

真理,一首隱晦之詩的邏輯迴圈,一個我們正在無解中的宇宙幻相。
哲學是對這宿命的吶喊,而科學是它若存若亡的回音。
終究是無道可悟,空如也!

夏天早晨的語言學

夏山黃蝶飛去
苦楝思索著天空搖擺
宇宙的邊界上尋找蟬鳴消息
歷史和它的玩笑一路走來
開門迎接早晨的微風純屬政治正確
必然潰散的結構始終來自無聊的敬拜
虔誠是個好看的語言學
沒人了解黑洞的自閉是一種真愛
    —— 夏天早晨的語言學裡,那些被放逐在黑洞表面的蟬鳴終於傳說消息,歷史和它的玩笑正在實現還未實現的一路走來。

編曲演唱:Suno AI 

2023-08-02

遠離一切美好

情結,相對於個體理性,它可以說是宇宙理性旅程中的一個休息站。生生不息,人卻總是苦苦徘徊不去?
情結大小不一,小如己私好惡,大至民族、信仰、主義、宗教、國家、文化的種種認同與排斥...,經常它結合了各種程度的個體理性之邁向有限的人類集體意識而顯得如此美好,像個美好的夢而有意無意地被誤認為是真理。
靈性科學認識萬有自性與共性,並在理性上由個體回歸本來宇宙。
但,若以真理之名要求改變世界,人也就陷入了苦樂永無休止的循環,遠離一切美好!

異同演化

 Star Trek: Voyager的博格人(Borg)同化人類時所說的:
Resistance is Futile!(反抗無效!)
在信息與知識越來越碎片化的時代裡,這似乎是個無法逆轉的預言!至少我們之中的絕大部分人已經離不開手機,有點像人和他的寵物的關係一樣,寵物自我馴化於人,人自我馴化於人類社會,但無形中人也自我馴化於他的寵物,寵物成為真實的家人。寵物之所以受寵,如同人寵愛小嬰兒,在它們身上展現了同化於宇宙的可能性,這可能性被人感受並理解為愛。
(眼前,Borg所隱喻的網路世界向人類發出“反抗無效”的宣告,如今AI的進步又再一次提醒了我們。數不盡的舊時代的口袋書的理想全部塞進一手掌握的手機網路世界裡,每個人都可以是行動百科,卻越來越少好好地從頭到尾讀一本書、消化一種知識、形成一種真正屬於自己的思想。我們在信息大海中被博格了!被淘洗了!是福是禍由自覺為宇宙之一份子的“存在”決定)

2023-08-01

三個時候

清醒的時候
我們沉迷於創造的虛擬遊戲
夕陽的餘光裡冷漠以對它的漸漸淡出

做夢的時候
我們甘做時間所恣意剝削的奴隸
行在黑夜的孤寂中等待無謂的天明

思想的時候
謊言幻化了人類的偉大
而實相正忙著書寫真理的渺小

     Three States
When awake,
We indulge in the virtual games of creation,
Indifferent to the fading glow of sunset in its twilight.

When dreaming,
We willingly be slaves to time’s exploitation,
Walking through the solitude of night, awaiting a meaningless dawn.

When thinking,
Lies transfigure the greatness of humanity,
While reality is busy inscribing the insignificance of truth.

不應存在的行星

遙不可及的時光裡
善良為我瑪雅了不應存在的行星
這樣的維度輕易折疊收藏
但我無法簡單地愛它
忘記是一種很難忘記的情感
     —— 存在的本質,Maya摩耶幻化,它並非是一種可以輕易折疊收藏的維度。雖然,這不應存在的行星啊!忘記是一種很難忘記的情感,我無法簡單地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