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Q&A_5

2021.2.23《幾何易,宇宙共通語言的尋找》網路課程第5課(p.8-13,730MB)影音下載連結,及Q&A整理補充如下(文末另有補充多篇相關訊息連結):
物質科學的實驗室與靈性科學心靈實驗室,特斯拉的一生完美呈現了兩者交會出的火花。
等進入第二章,有一半都在演繹mv(microvita 微生元),基本上四象矩陣(出自《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前言文末參考書目及文獻資料第一項所列之P.R.Sarkar《微生元概要》“微生元與宇宙學“見下圖)以mv靈性科學觀點重新說明哲學上的宇宙,等人類文明真的進入靈性科學時代以後,這之前的科學與哲學的宇宙觀將成為一個思想上的美好回憶,但瞻望當下與未來,靈性科學時代自會有全新的做法,mv以舊世界傳統科學哲學為出發而指向新文明。
mv四象圖是同學某君在上次課程後於email提出的問題,底下是當時的Q&A討論,而這裡的Tesla則可以作為圖中由心而靈實驗室的一個有用的認識:
Q.
近日在讀微生元概要 的「微生元與宇宙學」篇章時對於書中的四象限分類不太明瞭,巴巴(P.R. Sarkar)分作主體面與客體面,以及 A 跟 B 兩類,畫分四象限。不知何老師是否有更清楚的圖說,或者對這分類更淺顯的解釋?
A.
這個部分是mv書上最不容易理解的地方。
A由心而靈實驗室特斯拉是典型例子。B外在實驗室即一般觀念所指。主體A宇宙意識認知原理B宇宙力量作用原理。客體A宇宙心靈是作為主體A的對象而存在,客體B波動所成之物質宇宙是作為主體B的作用結果而存在的(宇宙心靈的相變,本質上仍然是宇宙心靈的,即物質宇宙是宇宙心靈的一種存在形式)。主A陰隱主B陽顯,主B為主A之屬性,主A是觀照者主B為觀照者之行動或作為創造,兩者是一個但被“被創造者”視為knower I(主A,知者我)與doer I(主B,做者我)。mv實際上只存在於客體之宇宙心靈與物質宇宙中,兩者是一個,同樣被“被創造者”視為兩個。
認識意識即觀照,行動意識即創造。至上自觀照其創造,謂之Maya幻化,本質為幻相之顯化,至上是唯一實相,實相之幻化藉由其屬性力量(主B)而首先開展出客A宇宙心靈為其創造之對象,並最終在客A發展到極致時形成客B物質宇宙,這個極致我在研究中稱之為物質點,它與表至上意識核心的至上點鏡像對稱互為陰陽顯隱,主客體當由這個動態觀點來看(動態指互為陰陽顯隱的那個“互”,也就是兩者互為鏡像,就哲學上的宇宙本體而言鏡像之虛實陰陽兩者都是這本體的顯現)
主體是無相未顯現的宇宙,客體是有相已顯現的宇宙。吾人對這一切的探討都是基於客體被創造者之立場面向創造者所做的一個過程解釋主要以回歸至上的向心BC表示,而創造者觀點的目的解釋主要以由主而客的離心BC所表示。
在觀念與理念書上我覺我做是就傳統哲學觀點並且是作為對應Ananda Sutram而提出的。
現在這個是就靈性科學觀點以mv為核心並且是作為對應未來靈性科學而提出的。
以下為研究筆記上大略找出的相關研究(主要是哲學觀點的無相純理念與mv觀點有相心物的對應):
A 89、90、103、106、107、169、225
B 46、155
(用標籤頁找)
筆記本A-E都有內容小標題content及index索引(在各本開頭或結尾),可以用關鍵字查,索引編寫以英文梵文漢語拼音之羅馬字母排序。F本以後無標題及索引。
與mv相關項目多在前面各本。
這問題我在我的微生元概要書上有做筆記整理,只是來土想森林時書都出清送人沒得找了!研究筆記資料龐雜需花點時間尋找,除了上述列出的AB各頁之外,善用關鍵字還可以找到更多。耐心是唯一需要的。
 https://taijimerkaba.blogspot.com/2016/12/ken-wilbermkb.html (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整合理論與太極merkaba)這篇換另個方式看宇宙四象限。
B是現象,A是現象的原型,於是可改成主、客與原型、現象所成的矩陣。
另請參考這篇 MVcosmos意識的mv離心路徑與mv的意識向心路徑 也是對四象圖的研究。
Q.
有同學分享超弦及維度問題的科普影片
A.
很好地科普了維度問題。因果眾生畏果過去決定未來是過程解釋之BC向心循環而巨觀相對論傾向於此,果因菩薩畏因未來決定過去是目的解釋之BC離心循環而微觀量子論傾向於此。P.R. Sarkar BC與mv的提出試圖整合兩者超越物質科學進入靈性科學領域始TOE之可能。昨日談到的四象圖矩陣是巨微觀的初步統合工作,在Ken Wilber 四象限三領域的整合哲學裡,實質上將“Sarka四象限“與“易卦三爻統合心物的三維”對應到文化現象。在第二章將演繹以幾何語言揭露BC與mv的碎形連結,這個碎形連結正是易卦的形成過程(第三章則又引進易卦與神聖幾何完整這個連結)。
在研究筆記裡也大量討論了維度問題,有興趣者可以自行下載參考,或者《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關鍵字(繁簡字都試)搜尋會有許多討論。
靈性科學維度觀也可參考底下各篇:
https://taijimerkaba.blogspot.com/2020/12/64mkbmv-microvita.html?m=0  64卦太極MKB與真空結構及心物共同基本元素mv microvita的關係

*發文後剛好有人傳來名為The Internet of  The Universe"宇宙互聯網"的影片,於是補充底下這一段闡述這概念與前文四象限的關聯性,附如後:
剛好有人傳這個來,裡面提到人心和宇宙心的能量互動交流,這便是傳統哲學裡說到的天人地靈心身大小微宇宙一體,但在個體意識的聚焦於有限維度下它被視為天、人、地三者。易卦基本的三爻討論了這個變化過程及其不變的原理,而最終要回歸到那最簡易的TOE,就最後這點而言正是之前提過的奧坎剃刀理論的中心思想。宇宙本體意識下簡易與複雜如一,而被創造者的個體意識分別之,是無別與有別。無別是本質原型、有別是現象,從這樣的理路回過頭觀察昨天提出的Ken Wilber 四象限三領域以及P.R. Sarkar四象,就可以在主、客體與A原型、B現象所成之靈性科學mv觀點的矩陣裡理解由心而靈的靈性科學與由心而物的物質科學的異同,而作為靈心身合一但心為主導的人類2.0來說,我們正在完備2.0並準備嘗試邁向3.0的道路上,因此人在外在操控物理世界實驗,在內在主控自己的身心實驗。我們在新舊世界互相激蕩的浪頭上,所以這必然是一場思想與現實雷風相薄的探險之旅。
特斯拉以密碼般的369指向這個至簡TOE,究竟為何?維度的的實相很可能是他的意思所在,值得探討。
369在易卦展現為3維8卦、6維64卦、9維512卦,另外還有12維的4096卦。這緊密關係到弦論及M理論假設的10維及11維。
維度是空間描述,密度是意識層面的,而空間是宇宙意識密度相對較低狀態所形成的,維度反應了這個低密度宇宙意識基於宇宙經濟原理在宇宙力量運作下形成的物、心、精神三個意識相變,因而空間三維度在更深層次隱含了意識相變,它不只是單純的物理表現,伴隨空間出現的時間作為相對宇宙心靈傾向的一種空間的特殊形式便給予空間演化而表現這些相變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