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2

Q&A_12

2021.6.1《幾何易,宇宙共通語言的尋找》網路課程第12課(p.42-44,738MB,缺開頭25分鐘及結尾QA)影音下載連結,及Q&A整理補充如下:
整個第12課,主題圍繞著二章三節的注釋58,深入討論目的解釋與過程解釋,這是在太極MKB理論探索BC宇宙循環演化離向心時所運用的一個重要方法。注釋本文很長,幾乎可以自成一節,將它獨立出來列在這裡,全文如後:
注釋58原文出自這篇“目的解釋與過程解釋
58.
依於創造者之目的為導向,唯目的具有意義,此目的即能量於過濾轉換後所顯出(被顯出者)之結果,而最終之顯出通常即為物質,宇宙意識之創造為目的導向的,在乎的是目的而過程則有無限可能,此為無別。依於被創造者回歸、探索其本原之過程為導向,唯過程具有意義,此過程即能量之過濾轉換,而生命之探索宇宙實相至上之道為過程導向,其意義存在於過程之中而形成個體理性與感性,此為有別。
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是眾生畏果者,乃加速向心之靈修者依其能量之昇華由過程導向漸趨目的導向,此因且必有唯一彼果之毫無選擇,由畏果趨向畏因、有別趨向無別。菩薩畏因者,乃一定之果中求無限可能之因果路徑,機率收斂緊縮而呈現因,具有充分選擇自由,乃宇宙離心創造世界依其能量之粗鈍化由目的導向趨向過程導向,畏因趨向畏果、無別趨向有別。
同反隱者為顯秩序,同反顯者為隱秩序(參見“同反顯隱”一文),秩序顯隱為狀態(目的),同反顯隱為趨向此狀態之過程,狀態(目的)與過程亦為一種同反、陰陽、互補、互涵關係。
於顯秩序物質界存有之合體心(通常表現為生命體,如“人”),當其回歸探索本原隱秩序之意識能量時,由顯出者而被顯出者、由創造者而被創造者之過程具有意義,此過程是精神抽象界心靈意識精細能量顯出為具體物質世界,經由形、色、音等不同層次之波動而將此精細能量現象化具體化為粗鈍能量之物質,經由波動而將盲目之能量給予方向、範圍而成粗鈍之mv (﹣mv )由精細而粗鈍逐一演化成物質五大元素,或者簡單地依唯能論的觀點所描述的是能量的演化,物質的、心靈的、精神意識的、宇宙的、個體的能量是同一個能量的不同面向的顯現,這個演化其實是多重多向的。以人的生命活動來看,生命之存續在一吸一呼入出息間,呼氣出息則宇宙BC循環演化之向心,隱入至上之宇宙意識能量大海。吸氣入息則顯出為能量個體(物質、合體心)乃宇宙BC循環演化之離心,我們的身心的確是個小宇宙,它是大宇宙的具體而微,是大宇宙無數碎形之中的一個。一個呼吸出入息(隱顯)為一個時間進程是為“現在”,而定於一個止息、定於一個單一時空實體(以空間的立場來說是為時空切片,這包含了當下的全部可能性,亦即時空切片是時空實體之未收斂緊縮的狀態,時空實體是理論上的存在,時空切片是實質上的存在)是為“當下”。
自由意志是宇宙心靈之意願在個體心靈上的投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演化,自由意志在其中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是自由意志使演化成為動態的。從宇宙網格、BC、SRT△幾何地來說,目的是點(至上點、物質點、SRT△之SRT三頂點),過程是線(BC之離向心宇宙波流、SRT△之三邊,天體星光及萬物生命之光存在於演化過程,而解脫悟道至上之光,那絕對唯一的光明則存在於目的之αΩ點(α為物質宇宙始點、物質點、單一時空實體、離心終點向心始點。Ω為物質宇宙終點、至上點、向心終點離心始點。有別有我一而二,無別無我二而一。)宇宙核心那唯一的點一旦運動便形成BC而創造了心靈與時空,這個運動的點同時是一個點也是一條線、一個波動,它同時是宇宙的已顯現與未顯現,它既是有餘涅盤又是無餘涅盤,它是萬物又是沒有萬物,總之它是BC循環與沒有BC循環的一個切點為TB點(P.R. Sarkar給名Taraka Brahma已解脫的宇宙至上意識,亦即那個我們稱為空的宇宙實相與那個我們稱為宇宙至上意識的宇宙實相,在此共在同一,它是萬物的真我,的確,個體理性也只能用這樣一個有限的方法來理解它,以個體我的形象來想像它,人心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真實自我也就映照了宇宙實相。這個現象普遍存在於宗教之中,這必然不是人類對宇宙實相的終極瞭解,但在生命歷程中無疑地至少是曾經有效地引導了生命的進程,這個進程是被放在宇宙BC循環加速向心物質宇宙與心靈宇宙的波流裡,幾何上,它是一條永恆直線與BC循環的曲線部分的相切點,對我們而言它是顯現在向心的T、R階段,過了這兩個階段宇宙便回歸到靈性層次然後歸空於平衡SRT△甚至只是宇宙唯一核心之無為狀態,連宇宙意識之屬性宇宙力量SRT△亦無所顯現。)
物極必反,當我們定於物質點亦即定於至上點。而至上點又創化了物質點,如此將無屬性的無別的至上宇宙意識有別為有屬性的至上點、物質點,這是因為我們立於個體意識心靈向至上向心的過程上,是物質點朝向至上點的向心循環,所以說物極必反而不說道極必反,只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物而道是過程的向心,由道而物是目的的離心。
若說宇宙是個超腦,其基本運作方式便是建立在無數個以陰陽為節點閘道所連結起來的宇宙網路,幾何地說這可以是宇宙網格,由超腦核心至上點到超腦之自我顯現為物質世界物質點,其間有無數路徑,易卦的意象便是表示了這個至上點到物質點的路徑(向心、離心),目的到目的,中間為過程,過程便是網路上的路徑,節點無數路徑無數,每一路徑於節點上一分為二,於二選一,選此為陰、選彼為陽,無數這樣二選一的動作將無數節點(SRT△之三個頂點S、R、T)構成無數路徑,而節點上所選的一連串或陰或陽則標示了這個路徑,卦爻的排列即是此意,卦則標示了所達到的目的亦即物質點以及在這個物質點上的時空切片。因此幾何地說,萬事萬物各有一太極,太極是點的目的節點、爻是線的過程路徑。無數可能之路徑收斂緊縮成唯一,此即卦的成立,是過程解釋的結果。
事物之兩端因其為目的或過程解釋而可互換,如此便跳過了一般性邏輯的限制,甚至可以有多重解釋,每一解釋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面向,或者更精確地說源於同一事物之諸多相位是拓樸地被視為無別如一,此之謂跳過了一般性的邏輯限制,是個體理性、意識的一個開展。
依目的解釋,BC離心演化以S為兩儀。依過程解釋,BC向心演化以T為兩儀,這構成了第一個維度,亦決定了SRT△之順時或逆時,於個體心靈成立了差別心,這差別心是動的主因,本質上是R的。若以T維爻為兩儀(初爻T、中爻R、上爻S),則時間序為TRS,即BC物質點創生後之向心循環,故畫爻由下而上、由T而R而S,正是一個BC向心,物時空宇宙正是在這個序上演化,人是基於過程解釋這樣來看世界。
*注釋58結束
————
另外在“夢的形式與內容”對於目的、過程解釋提到:
整個宇宙由初始態到完成態之無數切片皆是同時性的,這同時性是就宇宙意識之創造物質宇宙而言。然而就被創造者之個體及其個體意識而言,當其個體心靈對這個宇宙做過程解釋,試圖去瞭解宇宙時同時性被打破了,重組為一個線性的時間之鍊(即通常所謂之時間),一個接一個由初始到現在串起一個又一個空間切片,而這些無數空間切片在創造者觀點的目的解釋裡是同時性的單一個含括全部初始態到完成態之切片,亦即宇宙 –mv。從目的與過程解釋來看(參見「目的解釋與過程解釋」一文)目的解釋只論球心和球面(二維)這對應了四象的空間切片以及夢的形式。
過程解釋只論球心到球面(即球體三維)這對應了八卦的時空切片以及夢的內容。
生命存在於過程解釋的個體對於宇宙整體的感知與認識,生命的意義則存在於宇宙創造的目的解釋中。
*另請參考四章圖4.8球環體幾何模型與-+mv的關係
————
本次12課中提到:
時間作為心物±mv的可交換態,舉了巨觀世界為例由心而物的發明需要經歷一段相對看來更漫長的時間,這個“更”漫長正表示了那個“交換態”。以及微觀世界中由物而心而靈的定境三摩地,而極致或究竟三摩地時就此現實維度言便來到單一時空實體-mv那個物質宇宙初始α始點物質點,因為在此±mv共在如一,這時也意味著完全融入大宇宙心靈單一+mv,相對於現實世界而言這時處在絕對當下的單一時間計算子即普朗克時間,幾近靜止永恆。那麼我們就可以觀察到巨觀由心而物的發明與微觀由物而心而靈的三摩地,這心物、物心交換時時間有著方向相反的變化。底下這篇研究報導基本上雖然還只是個理論推測,但指出了對時間的測量越精確則產生的熵值就越大。而宇宙最大熵值便是宇宙終點Ω對應BC至上點,最小熵值為宇宙始點α對應BC物質點。於是三摩地進入微觀α物質始點mv時空實體,也就等同融入大宇宙心靈並以之鏡像到至上點,由此便了解為何說“時間的測量越精確產生的熵值就越大”
那麼物理不只是物理,透過物理的數學精神,最終它與心靈的意識的世界有著超乎想象的深層連結。在以mv為基礎的靈性科學新時代裡所有的科學家都必須是個靈修者,而所有的靈修者也自然是個科學家。
上述物理經由其基本的數學精神與心靈意識的靈性世界有著深層連結,在過去由自然哲學發展到自然神學,愛因斯坦的宗教觀正呈現了這樣的演化軌跡。
*《時間與宇宙的奧秘——時鐘越精確產生的熵值就越大》
————
這篇是科學角度談愛因斯坦宗教觀。從愛因斯坦的“上帝”回顧12課中討論Taraka Brahma TB點作為至上點與物質點的一種可以被個體所認識的特殊形式。其中愛因斯坦的“有邊而無限”即球體模型之球面為物質宇宙:
“愛因斯坦相信的上帝是你相信的上帝嗎”

這篇是哲學觀點描述愛因斯坦宗教觀:
“愛因斯坦的宗教觀”——維基
他對於神的不可知論,和孔子的態度基本同路。就這一點來說,孔子之於“易卦”如同愛因斯坦之於“方程式”,理解這一點同時也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在結束第二章的mv之後於夏天來臨時開始進入新易卦與神聖幾何的新篇章。
————
病毒兇險襲來,曝露了人的脆弱,社會被病毒集體閉關,但如榮格所言“向外看人在夢中,向內看人終清醒”,這或許也為我們帶來一個向內看的自我清澈的機會。謝謝半年來一路同行的同學與道友們,預告第二章很快在六月分就會結束,然後花較多課堂時間進入第三章越夏經秋直到冬天,那會是整個課程的核心部分。
平安保重!
————
人需要善美的宗教情懷,但也要時刻警惕切莫迷失於戴著靈性面具的教條主義。歷經半年的乾旱,山上終於下大雨,水池又重新蓄水,剛看到底下這段話,心有戚戚焉,內容談的正是這幾天討論到的關於信仰的問題,這也關係到這麼多年來的探索,為何要提出靈性科學並以更中性且較科學基本工具-數學更合直觀直覺的理念上的幾何作為共通語言,即使不是溝通,至少是可稍稍明確認識而非僅僅模糊印象類比的科學實證、哲學思維與宗教神啟的回歸整體。這樣的思想軌跡慢慢到了第三章以後會越來越顯展。
那麼就是後面這段關於宗教的論述讓人深有感觸:
1979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2006年11月,他参加了“超越信仰”(Beyond Belief)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警示人们, 世界需要从漫长的宗教信仰噩梦中醒来;对我们科学家来说,为削弱宗教信仰而可以做的任何事情都应该去做,实际上这可能是我们对文明的最大贡献。宗教是弊大于利的。他还认为:无论有没有宗教,好人都会做好事,坏人都会做恶事。 但是,若你想要好人做恶事,就需要宗教了。(With or without religion, good people can behave well and bad people can do evil; but for good people to do evil—that takes religion.)
    ——“若你想要好人做恶事,就需要宗教了”他的真正意思也許是說“信仰”,是那些在表象世界上人類用來合理化一切增益自我存在的思想。
流行一時的宅男美劇《宇宙大爆炸》(BigBang Theory)裡也曾搞笑告誡:“我爸爸說,千萬別和人爭論宗教”確實無須爭論,但需面對,尤其生活在這樣看似繁盛,實則脆弱不堪的文明裡,一個小小的病毒正在提醒人類什麼信息?閉關時或許偶爾可以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