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mvcosmos意識的mv離心路徑與mv的意識向心路徑”是作為對《微生元概要》(Microvitum in a Nutshell)微生元與宇宙學章節中的四象圖(或四象限)的幾何圖示而寫的,可以視為《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二章最後一節在太極MKB架構下對mv的最後一塊拼圖補完。這四象是由mv描述BC離向心循環的RT階段,通常這也是被創造的宇宙個體在回歸向心時所能具體認識的部分。既然說“宇宙學”而不說“宇宙論”便已表明這談的是科學而非哲學,這也是為何將四象矩陣由語言一維時間線性敘述回歸幾何多維呈現的原因。
圖1.四象圖(四象限)
圖底SRT△BC波動請參閱“Brahma Cakra, OM' and Fibonacci sequence圖2”
此2021.6.22手繪之圖2.是對上圖1.P.R.Sarkar《Microvitum in a Nutshell》(微生元概要)一書microvita and cosmology章節的“四象圖”的圖解(如圖1.主、客體與A、B所形成之矩陣圖)。主客AB形成一個迴圈,將這迴圈從中扭轉180°成∞,則主AB不動,客AB互換(亦可相對說客AB不動,主AB互換)),那麼原本O之主A→客A→客B→主B→主A迴圈路徑就變成∞之主A→客B→客A→主B→主A。亦即主體到客體再由客體回歸主體,這樣的基本路徑可以有O之有限無邊(如球面)與∞之無限有邊(如一維∞線中的任一點是位在±∞之間而非±∞之上)的表現方式。主客AB矩陣上的有限無邊O與無限有邊∞之mv離向心路徑(BC的RT階段相應於大宇宙心靈)。-∞與+∞之間的任一點若為0即mv,若不為0即+mv或-mv。
O扭轉為∞是中性之O(mv)向+∞與-∞(±mv)的發展。因此BC之意識的mv離心路徑即由大宇宙心靈單一+mv之演化成物宇宙單一-mv物質點宇宙α始點(第一個Planck空間),這發生在BC離心的RT階段。
假設兩個有限無邊球面相切,切點為0(此為數學定義之0維點),想象兩球面為+、-∞之間相映的任兩個由0到±∞方向上的線段。或線段兩端相接為圓,圓自旋為球面,於是球面任一點都可視為0點。於是說±方向兩球面是±mv,而兩者共在同一處的切點為0之mv,因此
+mv實際上是+mv(-mv)
-mv實際上是-mv(+mv)
那麼上述兩球面相切之模型可表示為如下:
+mv(-mv)↔+mv-mv↔mv↔-mv+mv↔-mv(+mv)
此即±mv的互相轉換,相應於數線之原點為0mv,朝向±∞發展,就3維而言物理世界之點為Planck空間,這是3維物理世界最接近數學0維點的地方。因而數學0維點的mv是理念上的存在,而Planck空間-mv(+mv)是現實物理世界所謂之點。
再假設兩球面朝±∞發展,得到朝±方向兩個無限射線,那麼這兩個相映的原本只是有限線段的有限無邊球面,變成了無限有邊的球面,這無限即朝向±∞的永恆直線,在0一切空無,這裡是永恆直線的“邊”,於是無限有邊,其邊為0,這是數線上中性的mv,以隱卷的方式為+mv(-mv)、-mv(+mv)之 本,並同反隱而顯展為+mv與-mv。
*同反隱即為+mv-mv在+或-上隱去其中之一(加上括號)而成為+mv(-mv)或-mv(+mv),若同反顯為+mv-mv或-mv+mv則最終會回歸中性的mv。在上述的±mv轉換之中+mv(-mv)↔+mv-mv↔mv↔-mv+mv↔-mv(+mv),( )表同反隱,↔表隱卷與顯展。
最後還可以把上述對於四象圖的模型和太極MKB球環體合觀,則物的-mv為雙極單向自旋太極MKB球面(心球體外之物面)是數線-∞方向上的線段或有限球面,心的+mv為雙極單向自旋太極MKB球體(物球面內之心體)是數線+∞方向上的線段或有限球體,而單極雙向太極MKB環體相對於±mv之球面與球體,性質上相較於球面它更接近球體而趨向中心太極即數線原點0而最終表現為中性mv。
圖3.
下列說明為整體的描述:
陽顯展離心
主A至上點意識面在其主B力量作用下導出客B BC波動,也就是反應SRT△失衡BC離心。
陰隱卷向心
主B物質點力量面在主A意識信息形塑下導出客A BC波動,也就是反應SRT△失衡極致之物質點回歸至上之向心。
《MVcosmos四象圖-意識的mv離心路徑與mv的意識向心路徑》,這兩個互為鏡像的離、向心路徑(路徑呈現為無限∞形,亦為兩個以SRT△為中心而鏡像對稱的BC參見“《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二章圖2.3左上BCcosmos”或“MVcosmos與時間幾何”圖2)是一維mv版(弦論之弦)的拓撲幾何之二維麥比烏斯帶、三維克萊因瓶、多維卡拉比-丘流形(在一個3維Planck空間中的內高維)、柏拉圖立體嵌套太極MKB(Metatron立體的精確版本)。對應到全維度之3維在內外高維同心圓(太極mkb單極環體)之間的橢圓(太極mkb雙極球體),此全維度序列為3(6(9(12(9(6(3...)或表示為12(9(6(3(6(9(12...)。(內外高維同心圓與3維物質宇宙橢圓請參見“MVcosmos與時間幾何”圖2)
至上點是理念上或數學上的0維,物質點是現實上的0維(一個3維中的Planck空間)
*本文同時發表於《土想森林》與《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
————
上文主要是對四象圖的幾何解讀。以下是早前對四象圖文字部分的解讀:
這個部分是mv書上最不容易理解的地方。
A由心而靈實驗室特斯拉是典型例子。 B外在實驗室即一般觀念所指。 主體A宇宙意識認知原理B宇宙力量作用原理。 客體A宇宙心靈是作為主體A的對象而存在, 客體B波動所成之物質宇宙是作為主體B的作用結果而存在的( 宇宙心靈的相變,本質上仍然是宇宙心靈的, 即物質宇宙是宇宙心靈的一種存在形式)。主A陰隱主B陽顯, 主B為主A之屬性,主A是觀照者主B為觀照者之行動或作為創造, 兩者是一個但被“被創造者”視為knower I與doer I。mv實際上只存在於客體宇宙心靈與物質宇宙中,兩者是一個, 同樣被“被創造者”視為兩個。
認識意識即觀照,行動意識即創造。至上自觀照其創造, 謂之Maya幻化,本質為幻相之顯化,至上是唯一實相, 實相之幻化藉由其屬性力量(主B) 而首先開展出客A宇宙心靈為其創造之對象, 並最終在客A發展到極致時形成客B物質宇宙, 這個極致我在研究中稱之為物質點, 它與表至上意識核心的至上點鏡像對稱互為陰陽顯隱, 主客體當由這個動態觀點來看(動態指互為陰陽顯隱的那個“互”, 也就是兩者互為鏡像, 就哲學上的宇宙本體而言鏡像之虛實陰陽兩者都是這本體的顯現)
主體是無相未顯現的宇宙,客體是有相已顯現的宇宙。 吾人對這一切的探討都是基於客體被創造者之立場面向創造者所做的 一個過程解釋主要以回歸至上的向心BC表示, 而創造者觀點的目的解釋主要以由主而客的離心BC所表示。
在觀念與理念書上我覺我做是就傳統哲學觀點並且是作為對應ana nda sutram而提出的。
現在這個是就靈性科學觀點以mv為核心並且是作為對應未來靈性科 學而提出的。
以下為筆記本上大略找出的相關研究( 主要是哲學觀點的無相純理念與mv觀點有相心物的對應);
A 89、90、103、106、107、169、225
B 46、155
(用標籤頁找)
筆記本A-E都有內容小標題content及index索引( 在各本開頭或結尾),可以用關鍵字查, 索引編寫以英文梵文漢語拼音之羅馬字母排序。 F本以後無標題及索引。
與mv相關項目多在前面各本。
這問題我在我的微生元概要書上有做筆記整理, 只是現在書都出清送人沒得找了!筆記因為龐雜需花點時間, 除了上述列出的AB各頁之外,善用關鍵字還可以找到更多。 耐心是唯一需要的。
另請參考這篇:
(*圖2.原四象圖A、B對應原型、現象,即根源於此文)
————
*本文同時發表於《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與《土想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