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課QA20所列問題1-8,Q.9之後的系列問題,直接關係到提問者正在發展的關於太極MKB理念架構的數學猜想與數學描述的可能性的探討,數學細節仍在發展進行中,時機成熟時當由數學發展者本人公諸於世,依作者D君意思也許需要兩三代數學家的努力,我則寧願樂觀期待並認為此生就有機會看到初步成果,如同本次網課21中我一再強調的:“心數學”將是邁入“靈性科學”時代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突破性的一步。
我有幸先睹這個數學過程,它不一定就會有完美結果而得出一些漂亮的方程、定理,但如同嬰兒的成長一般,踏出第一步的本身便已意義非凡。
以下第九題以後僅列問題之標題而略去其數學細節,並我就太極MKB理念對此數學過程所做出的看法。請讀者知悉。
這是一種全新而有趣的在非單一意識下的思維模式,或許讀者也可以實驗從這QA中建立你自己的數學或其他可能,越多人願意在這事上奉獻一己心力,那麼人類2.0的更新進化為3.0就並非只能永遠是一個夢想了!
系列問題如下:
Q.9-10
問題9 、10 :康托集碎形、薛定諤方程、 MV
A.
秋高氣爽,姜太公釣魚離水三寸,寸在丹道為同身寸,反應中指中間那一節的長度,四指幅=2寸=λ=CMB7.23cm,一個標準宇宙網格可以這個CMB建構,而CMB是依宇宙的演化而變動的。
這三寸就是寫四章二節“太極MKB之靈性科學的展望”當時的心念,這一節基本上是個猜想,包含四小節,從你提的問題來看,我想你應該對這一節內容已有相當掌握。
非常期待有人能發展我所謂的“太極MKB數學描述的可能性”(第三小節),那麼大、小、微宇宙間的共通語言就更加明確了!這是到目前為止我所能想象到的TOE非常重要的一個支柱,而且大膽希望它能統合相對論與量子論,我也許直觀洞見了卻不具備這樣的數學能力,於是寫了這一節來釣魚。
這一節源自2012在台北故宮附近的東吳大學的一場演講,心裡想定有兩位聽眾也許能明白我講的這些東西,這兩位是當時的台大校長李嗣涔和台大物理系的吳俊輝老師,後者是霍金的學生,學的是科學卻精通命理與繪畫,父母都是師範美術系教授。最重要的是兩位都對靈性領域或更好地說“靈性科學”保持開放態度,我十分期待和他們有深一步交流,雖然我在社會上是個連照顧好自己家庭都常常捉襟見肘,有些自閉又不耐社交的幾乎是心理邊緣人,但陰錯陽差,另一位講者臨時與我對調,我從那一天的中華生命電磁科學會年會演講的上午場開場講者換成下午場,而中午休息時,他們兩位便離開了!我還是講完了,但心裡五味雜陳,畢竟這些東西不容易被嘗試理解。
2014寫完書以後,我預計2021過後,因緣和合,人們會慢慢有機會明白這些,於是2020年末真的有一位多年已不往來的同門師兄,竟突然跑來山上找我幫他做些翻譯校對,譯的就是BC和mv的創始提出者我們的上師P.R. Sarkar的演講文集,後來乾脆安排我講網課,這果然應驗我自己6年前的預言。網課堅持了已有10個月,多數時候反應冷清,偶爾冒出一些火花,你讀到的網課QA有很大一部分是我自己自問自答,目的補充書中不足。
說這些,是因為第9題顯露了可能性,○△分維 - + mv的觀點並你提到的薛丁格方程問題,大事深有可為,而我也預言,但我更希望它是一個預見,預見2027之後我所夢想的將漸露曙光。
如若不然,就當它是宇宙給的一場遊戲,人只管盡情地玩,不當裁判啊!
1-8題我已張貼在QA20,非關問題的及個人資訊部分都已編輯隱去。至於9題以後,我估計會很精彩,非常期待。
回這信,我也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午後秋光!
————
Q.10
問題10: 高維構成及基本尺度的一個直觀說明 _ 2021.10.4
A.
...可能的話,所有數學描述也都能有相應的像10一樣的直觀說明, 那麼就有助於彌補我自己在數學上的不足, 透過這個方式可以回頭檢視數學描述是否還有需要修正或完善的地方 。
實際方法就如10這樣的式子會特別有用 →物 = (-mv) = ⊙ ,心 = (+mv) = ◬,從一般性描述到太極MKB描述到數學描述, 這在現實世界中會顯得特別有意義。
如果既有數學無法適當描述的東西, 就直接創新的數學以更好地表示心物合一又分殊的情況, 這是我所想象的發展太極MKB數學說明微觀宇宙mv、 人觀小宇宙、巨觀大宇宙BC時,不可或缺的心理準備。 而目前的相對論與量子論是人觀小宇宙朝向巨觀與微觀宇宙的兩個面 向,非常期待你在這上面的投入。
10.的四項說明基本上都很精準,我尤其感興趣的是“(四) 時空不相容原理”的維度升降,這很好地說明了圖3.53-3. 54。
謝謝9的手寫草稿分享,對我而言那是實相的生命表現“數學之詩” 的分娩過程。
孕育、分娩、出生,你正走在第二階段, 理想狀況是2027以後出生。
現在是黑夜與白晝交會的曙光,寧靜而欲動,橫跨陰陽, 人在這樣的特殊時刻裡,實際上便處於較高維度, 也將洞見實相讓世界加速向心。
那麼,在進行理念的數學描述時, 對於微觀宇宙與巨觀宇宙如何交互的認識便特別重要, 這會是動態的如生命生長一般,因此這篇今年六月寫的《 MVcosmos意識的mv離心路徑與mv的意識向心路徑》 也許會有地圖一般的幫助,維持整體方向。
這一篇是BC與mv最不好理解的四象的一個“非哲學”解, 也請參考: 每日與它相看兩不厭,一到秋天的傍晚常常會出現像這樣的陰陽“ 顛覆”,
————
Q.11
問題11: 狄拉克統一場vs玄量統一場
A.
2021.10.6-7
一併回覆問題11與感想之“顛覆”如下:
如附圖,這是收到感想時土想森林的海岸山脈,如同物質世界有個基本重力,思想世界的重力叫習性, 我在書的前言,開篇就說: 在這樣的認識上, 就可以從真正基本的mv的角度給予現有的對宇宙的描述加以檢視, 此是感想三非常重要的兩個問題所無法迴避的, 以影片播放來說就是必須建立一個“格放”與“連續播放” 之關係的數學說明,這將是一個有趣的如“活物”般的方程式。 期待!最後也就明白為何mv microvita以“vita”命名, 宇宙的基本元竟然是一種“生命” 而不只是像人們目前所認識的是一種“粒子” 頂多有另一種方式的存在叫“波動”, 波動在在整體BC層次上比包含了至上點到物質點, 包含了平衡與失衡SRT△,而mv是失衡SRT△ 實際離向心創造階段中的RT階段(大宇宙心靈), 而小宇宙個體心是大宇宙心靈的一個部分副本,基於碎形, 個體心仍保有關於大宇宙心靈的完整信息, 因此大宇宙心靈作為宇宙意識的實際運作者, 它在Maya中顯化了個體心,個體心一如此時此刻的我們討論著“ 它”,在這Maya夢境中的我們並非是不真實的,而是以“ 相對的真實”存在著,它是本尊,我們是分身, 我們也會以自己為本尊而創造自己的分身, 這分身的集體就是文化或是相對於個體的人類我或集體我。
*解放思想習性的心靈重力,自在飛翔;在思想的國度里, 自由是唯一的律法,除非自己放棄了自由*
這就回到mv如何定義質量的問題,幸好你及時分享了感想, 讓我重新思考如何理清這個有點纏繞難解的問題, 原本我想先提這一篇
然後想到也許前言說的會是一個更好的思維方向。我在寫書的時候, 常感覺自己有些飄離了現實世界而懷疑所謂實相它的風景果真如此? 這會不會其實只是創造者隨手丟一個信仰蹺蹺板讓我們迷失在這樣的 遊戲中,薛丁格與杭亭頓分別為了反證量子論與相對論, 最後得到的是至少對他們自己而言的顛覆。面對科學, 即使愛因斯坦自己也無法免於這信仰的吊詭。 因此現實世界是個路標森林,而森林之外是一片“空” 那是創造者還在沉睡還沒開始做夢Maya的SRT△平衡狀態, 失衡當下也就是BC波動之流的啟始。
心物實際上並在的情況下,如果習性與重力鏡像, 更簡單說就最基本的+ - mv來看,如何更精確地描述習性和重力則有賴於數學幾何, 科學上在重力這方用力甚多, 而對於習性的理解卻一直停留在宗教領域頂多心理學而已, 那顯然不足,我們需要一種相應於心靈的數學, 這方面仍是一片荒原, 對於習性的了解尚無法與對於重力的了解相匹配, 雖然關於重力很多時候我們所知其實也很有限。
這又不得不回到我的蹺蹺板理論,我在書四章二節四小節“SRT△ 之動態平衡”圖4.11“ mv幾何心鏡與BC向心之SRT動態平衡”畫了SRT蹺蹺板, 裡面提到“由心而物”與“由物而心”(請再次參見《 MVcosmos意識的mv離心路徑與mv的意識向心路徑》 四象圖。除此,還有更進階的“由心而靈”,三者合論, 就是這幾篇所要討論的現實心物世界與精神意識如何互相轉換的問題 。
“意識與物質的鏡像關係”
“現實與影像”
四象圖:
https://taijimerkaba.blogspot. com/2021/06/mvcosmosmvmv.html? m=1前者是我們一般說的科學的實驗室, 後者是基於mv的靈性科學說的心靈實驗室(特斯拉是個典型例子) ,不論物或心的實驗室, 它都是宇宙創造者或中性地說宇宙本體本原之道所設立的, 兩者的關係借由蹺蹺板可以得到一個理解, 那就是其中真正在運動的是支點R,ST兩端只是端坐本位而已, 這ST兩端的端坐本位即指向了至上點與物質點。問題來了! 物質點是初始單一Planck -mv,亦即大爆炸理論會說的那個α奇點。
根據上述“意識與現實的轉換”的雙向式子 { 意識↔心念↔幾何↔形態↔影像↔ 現實 } 個體心靈在其中所能流通的能量有限, 因而轉換的效果大多只能是存在於微觀世界的幾乎是瞬生瞬滅的極短 暫時間之內,就小宇宙之人觀觀點而言通常視為不存在或者僅以+ mv(-mv)的形式成為觀念的存在(常見的例子是“觀想”), 然後透過相對巨觀的時空以人類文化中的發明創造的方式去加以實現 為現實,這過程需從外部引入能量, 而原始的轉換並不需要藉助外部能量的引入於是轉換更為全面完整。 那麼可以觀察文化中的發明創造之外部能量的引入其本來處為集體意 識,這較諸單一個體意識又稍近終極集體意識之宇宙意識了, 這在宇宙意識是由BC之RT階段的大宇宙心靈來表示, 幾何即在連結個體與宇宙整體,幾何本質上是更多+mv的, 它是直觀的宇宙理性的顯現而不僅是數學意義上的幾何但數學意義上 的幾何卻是我們所能認識的對它的最好描述,透過這個關係, 我們仍然可以數學地加以把握, 這樣的數學必然是回復數學本質上之心靈更多於物質, 心物間的不完全同步的那個落差最終將以時間方式呈現, 即時間由於是宇宙意識自度量其所創造的空間時所生出的一個空間 的特殊形式,於是時空似乎有別為二但又是時空一體, 傳統科學專注於以靜態時空切片(如影片膠捲的一格) 為對象而後將之推廣於所有的“一格”, 但這只適用於與那一格的劇情前後相關聯的部分, 於是這樣的做法導致科學一直被局限在物理世界, 這就科學本身精神而言毋寧是本末倒置, 更好的做法是觀看研究動態的至少是一段足夠長度數量的膠捲之“ 格”播放的影片,這就是被誤認為物世界科學的科學之回歸本尊“ 靈性科學”,於是“靈性科學” 是科學的本貌並且更根本地涵蓋關於物世界的科學。
附帶一提,“玄量”是我想象中關於mv的一個可以用在數學上的“ 東西”,如你所知這詞源自書二章 三節p.47長春真人丘處機的臨終詩偈“玄量開時納海山”, 請參見這篇“玄量合一”https:// farmsatyavan.blogspot.com/ 2021/01/blog-post_4.html?m=1 因此可以借由以太的旋轉來改變重力的大小與方向。以太即五大之“ 空”元素,在三維為Planck -mv,在四維時空它也是時間半徑的基本單元, 相對於空間基本單元-mv,時間基本單元的-mv其隱含的(+ mv)更為明顯,亦即整體時空中的-mv(+mv) 可能變成空間-mv與時間-mv,在前者+ mv僅以最低狀態隱含,而後者以較高狀態隱含, 這就是為何說時間相較於空間更具有心靈的特質,於是時間是心物之 間的一個可交換態與互動路徑,現代科學對於時間的本質所知有限, 宇宙中脈連通全維度的除了重力、光、mv之外, 時間也是一個可能(它是單一mv所成時間半徑), 以下為時間的mv研究。
夢裡“玄量”,我的直覺就是要作為數學描述之用, 不同於一般物理量,這是mv的量, 至少須能滿足mv的非常簡單的基本原理:
總量恆定,比例變化
這個原理首先會關係到離體心、合體心(即心物合一或分離), 而玄量值將決定mv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比如- mv的各種玄量區間形成各式粒子, 而一個基本的八卦太極MKB幾何結構將是-mv的模型, 那麼陰陽與SRT三色屬性必須能更好地考慮於其中, 並透過八卦太極MKB之截半正八面體與64卦之截半立方體與“ 空”的直接聯繫將上述模型數學化。再考慮八卦、 八純卦與截半正八面體、截半立方體的關係, 這關係將可能會跟mv觀點下的重力有關,也就是說八卦、 八純卦如何能與其內核的截半正八面體、截半立方體結合的問題, 在三維八卦、 六維64卦兩穩定維度中重力問題相對於不穩定維度會更容易處理, 推廣到9、12維亦同。
光、重力、宇宙中脈(也包括mv、時間,詳見 *Q.11新增A.)之transpenetrate(穿越) 高低維而連結全維度,是它們表現在幾何上的共通點。(合參圖3. 61以及4.7-4.10), 如你已知的這個穿越實際上是fibonacci螺旋的。 發生在小宇宙上是不同層次入定及其相應脈輪丹球或音階、 柏拉圖立體、五大。發生在大宇宙, 蟲洞可能是最接近物理現實的穿越(考慮前述各圖的球環體開合)。 發生在微宇宙則微型黑洞入手。
以上相關請相關詳見這篇Q&A_19
To liberate your liberty by yourself,and transpenetrate IT.
這是我的體會
*以下為Q.11新增A.——
關於感想二、三提到特斯拉《引力動態理論》,其中心思想肯定“ 以太”
的存在並為重力的介質而非現代科學假設的引力場,<音聲與時間>
ananda來到紐約, 首次將印度的瑜伽修煉與宇宙哲學介紹到西方世界, 特斯拉也曾向他學習,人們很少關注到這段歷史。 東西方兩個偉大靈魂的相遇, 讓我們看到了靈性科學新時代來臨前漫漫長夜裡的一抹微光。
<時間的本質>
<存在與時間的成立>,這篇具體提到高維時空的心物合一尺度
<音聲mantra>
<連續與非連續之時間三態與當下>
特斯拉《引力動態理論》的關鍵在於如何旋轉mv, 那麼這只是一個純物理問題嗎?或者有更簡便的方法“心物合一”, 並表現為“反重力”?一個非常有名的案例是天主教修女“ 亞維拉的德蘭”禱告時身體騰空而起
https://zh.m.wikipedia.org/ wiki/%E4%BA%9E%E7%B6%AD%E6%8B% 89%E7%9A%84%E5%BE%B7%E8%98%AD (騰空而起神跡見“修行”一欄)
這個案例中德蘭明顯心物合一的方式加速了mv的自旋而導致反重力 (改變重力的大小與方向),同樣情形藏密使用mantra, 這一如德蘭的禱告(請回頭再看音聲mantra那篇)
因此“心數學”首先會直接關聯“ 時間是心物間的可交換態與互動路徑”, 在哲學之外給予心物關係一個更清晰的描述。
mv的加速自旋,參考圖3.53-3.54 Fibonacci數列與太極MKB陽四卦正四面體(電場) 與陰四卦正四面體(磁場)的關係, 很明顯高維整體MKB形成之光球光體其自旋相對於低維或同維度之 高位cakra相較於低位cakra,都是一種加速, 其微觀就是mv自旋的加速。
上個世紀初印度當代聖者Ramakrishna大弟子Vivek科學是特斯拉的三摩地,瑜伽是Vivekananda的科學。 但這靈界盛事,人間卻選擇遺忘。
回到mv加速自旋,請看附圖( 圖中“維度之間的方向性”在這裡:
我也曾在許多次清明夢裡實驗了心念的反重力, 這心念作用一如加速器加速巨觀丹球cakra自旋也加速其微觀m v自旋,巨觀微觀在現代相對論量子論中的矛盾中力求統一, 但從比兩者更基本層次的BC與mv來思考並無統一的問題, 因為這本是一個, 原因在於現代科學不理解個體心靈源自於物質宇宙成長膨脹時產生的 內壓,這時的確像科學所信奉的是唯物論, 然而問題是物質又是如何創造的?物質源自大宇宙心靈, 這時又的確像宗教哲學所信仰的是唯心論甚至更深一層的唯識。 唯物、心、識,我嘗試以“意識與現實的轉換” 這個雙向式子加以統合,識、心、物是一又是多, 其關係隨著維度而變化一如三維五個柏拉圖立體在高維是一個, 識心物在“力”為天人地三才三爻之SRT, 以此而構造我們所認識的維度, 那麼這之中果真如我們個體理性所思維的有一個客觀實在的世界? 或者只是宇宙意識在其密度稀疏狀態下自我SRT顯現出來的“ 關係性的存在”,這種“關係性的存在”充分說明了“緣起性空” 的真諦,在太極MKB最終以“宇宙網格”表示了這“關係”, 並且粒子、波動、巨觀、微觀都是這“幻網”的演出, 宇宙本體自觀照其幻夢中的一切有為創造,這在小宇宙“人” 表現為清明夢(lucid dream),而特斯拉又將它與現實世界結合, 在世俗看來那幾乎是瀕臨精神錯亂了!
較高層次的清明夢幾乎與三摩地無異, 那就接近特斯拉的心靈實驗室的狀態了!
以上論及的觀點很容易實驗, 讓純熟於三摩地修煉者成為太空人在太空相對真空無重力狀態下實驗 心物轉換與巨微觀關係, 那麼奠基現代科學的那些基本假設就可以更加理清! 就人類整體的進化而言,實驗驗證是有必要的, 因為畢竟多數人仍活在較低維的幻相中,他們並不了解3(12)、 12(3)這樣的關係,以至於物外遠求真理而不可得, 時空一體而言此即“當下”之“頓”的由來,而“漸”者是為文化。 榮格外求而夢內觀而醒,夢境與清醒都是生命的現實, 都是真理道上的依靠。
這是靈性科學時代的科學精神。
————
Q.12
問題12 天衣無縫 宋代3維64卦
宋代朱元升“河圖交八卦圖”
南宋朱元升先生撰寫的《三易備遺》第一卷中的「3維-河圖交八卦 圖」(後收入清《古今圖書集成》)是否和您的MKB非常類似?您 認為1000年前古人如何能有這樣的能力?是否是定中生慧?為何 古人不依此設計科技應用?是否是不願意走向外求?
A.
恕我孤陋寡聞,第一次看到這圖,但此圖很有意思, 幾乎是64卦立方體太極mkb的平面版,可能與京房有關, 宋人的數學超乎人們所認識的,在於如你提到的, 宋人的數學正是為心靈探索而準備的,這方面的歷史知識, 體制教育大概永遠無法觸及。
以上是掃描瞬間的第一直覺。 待我花些時間拿來和64卦太極MKB模型對比再和你說明。
稍看了一下朱的生平事件,果然如我臆測, 他是邵雍門派而與朱熹一系對於易卦歷史發展有很不同觀點, 而邵雍最偉大處在於數學地提出“先天” 概念並能以此說明八卦到64卦的演化, 如果他對於京房易卦有更深入的掌握那就更完美了!
作為邵雍一派,朱元生數學功力自當不凡。可惜都如衛元嵩、 京房等人的易學成就不為世人所理解認識。
朱元生河圖交八卦(*以下敘述,稍後會有部分修正)
全部28條線或邊,每邊兩端各連結八卦之一,一端為X軸八卦, 另一端Y軸八卦,則八八六十四卦。
即28×2=56,加上八重卦(最外圍八邊形八頂點),則56+ 8=64
56卦各卦的上下卦分居線的兩端為2。 每一線表56卦任兩卦之間的上下卦組成關係,28條線, 於是28×2=56,56+8=64
a.
最外圍八邊形八頂點為周易先天八卦(8,八重卦)
b.
其他表河圖(56,八重卦之外的56卦)
c.
兩者合為“河圖交八卦”,表明了64卦之中任兩八卦的關係。
看出來了嗎?
56卦為64卦太極MKB立方體之截半立方體,表6維“空”( 在6維的mv)
於是河圖在朱元生的幾何解析下,河圖及其背後的數學與6維mv( 空)極其相關。
而這個6維最基本單元的mv(空)是由6維八重卦所包含, 投影到3維就成了3維八卦太極MKB幾何之內核正八面體八卦( 這實際是8個SRT△所成的2維八卦), 這個內核正八面體之截半亦為一個截半立方體( 截半立方體與截半正八面體兩者幾何結構一樣), 於是3維八卦太極MKB之內核正八面體八卦的內核截半正八面體表 示了3維“空”亦即Planck -mv。
河圖如是,上古智慧文明遠超想象,過去用在精神文明的發展, 今日則偏用在物質文明的發展,從這樣的靈性科學觀點來看, 我們在很多方面其實可能在退化中?
以上河圖,有興趣可以進一步依朱元生的理路做洛書交八卦圖,再用太極MKB幾何檢視, 應該會有非常有趣的發現。
可惜大部分地球人都活在3維空間2維思維1維情感之中, 然後用1維單向不可逆的時間之繩將自己捆綁成自己所謂的4維時空 。
*以下是對前述的一些修正:
稍作修正整個圖八邊形除八頂點外, 即八頂點為空心點之八邊形與內部所含20條邊,則重寫成如下:
8邊形8頂點八重卦
8邊形8邊各8×2=16卦
八邊形內圍20邊,各邊兩卦20×2=40
8+16+40=64
於是前文修改成整個圖在不考慮八頂點之八重卦( 但仍有八個卦與八重卦同享頂點)的情況下即表示6維太極MKB 之56卦的截半立方體,至於3維八卦部分的敘述仍不變。
若河圖指向空間結構,猜想洛書也許指向時間,而時間主要是依隨著空間的演化而演化並且是一維的序,也就是說在一個最基本的一“格”的時空切片上,時間長度就是Planck時間,而空間在此是靜態意義所指的一“格”,不管它在宇宙的任何當下,其模式都是一個基本的八卦所發展而成。
————
Q.13
問題13 :PIN群非妄 ,宇稱不守恆
A.
草圖中運動經由mv呈現有直(意識)、反(心)、折射(物)。與底下這篇的第二圖有些相關
“意識與物質的鏡像關係”
“意識與物質的鏡像關係”
“在玄量正确定义下,MKB正多面体结构将自然被包涵”(*玄量是作者取自丘處機玄量開時納海山,玄量一詞亦請參見書二章三節之二“微生命基本原理與自性的時空路徑”p.45)
請參考如下:
a.球面環太極MKB,圖3.30-3.34
b.柏拉圖立體嵌套太極MKB(5個正多面體嵌套,即Metatron立體之精確版本)圖3.55-3.59。
考慮b幾何體之SRT(三色)及每色各有陰陽(即SRT規範下的三爻),b由共有之中心太極朝向其外接球面(由陰陽卦互旋所成)作徑向投影為a,則a即表示玄量一詞了b,因此對於b的描述可以收斂成a。(三易之簡易,亦方程之於萬象。
“洛書交八卦圖”A.
河圖、洛書交八卦兩圖以周易先後天八卦標示任兩卦關係圖而做出64卦,而這樣的64卦幾何體其整體陰陽卦的對稱是立方體對半。
B.
若將A之河圖交八卦圖改以帛書京房卦(帛京為逆順時對稱之先天)標示關係圖,這樣的64卦幾何體其整體陰陽卦的對稱是四面體星MKB上下兩正四面體陽陰卦互旋。這情況下的後天是帛京八卦序以外的任何可能卦序(周易先後天都包括在太極MKB系統的後天裡,亦即後天是BC向心的過程解釋,而先天是BC離心的目的解釋)。
AB參三章一節 圖3.11
解傳統河圖洛書已見Q&A-17
a.八卦→幾何
b.河圖洛書→數(內外同心圓生成數、幻方九宮數),○□(以太極MKB言為○△),○□為周易之視太極MKB為球內接立方體,而○△太極MKB為球內接四面體星)
那麼事情變得很清楚,可以方程式表達ab,於是朱元生做的河圖洛書交八卦是一個以八卦其中任兩卦所形成的64種關係的關係圖。這關係圖也必然對應到64卦幾何體。
含山玉版同時描述了正八面體八卦與數(陳摶龍圖數)的關係,這觀點下,朱元升河圖洛書交八卦圖與含山玉版都存在著指向做出方程式的可能性。
——
Q.14
問題14 :SO(10)不朽的10x10
問題15 TOE:遨遊宇宙的公式只有一個
問題15-II TOE:穩定維 與 演化
浮生初悟:心靈代數本源 - 基與序
A.
心數學,新時代
————
Q.16
問題16 反同 10 12 21
A.
如你已知的,楊輝三角可以是“道”或“易”的結構,其無限開展為宇宙網格,在6維對應了64卦與生命之花。
在...3(6(9(12(9(6(3...裡3(12)、12(3),6(9)、9(6)此關係參見圖3.61“宇宙中脈與宇宙網格”,於是12再上去15將對應0成對存在,而這樣的存在並不存在,0是太極而無極(宋代哲學家們似乎已發現這個問題,因此就太極之外又提出了無極)是SRT△平衡之未顯現的宇宙意識,而15如同3、6、9、12都在SRT△失衡之已顯現的宇宙意識所開展演化出來的BC中。
於是回頭看楊輝三角之為宇宙網格的基於易卦3-12維的幾何形式,3的整數倍維度之所以為穩定維度,在於各該維度之“重心”落在圖2.2那個由6個SRT△合成的正六邊形(二維MKB之六角星或大衛之星結構的另一種表示)的中心節點,而網格任一點都是節點,這就是圖2.2左下具屬性與無屬性(屬性SRT)至上本體之點、SRT六邊形、SRT六邊形疏密(宇宙意識密度稀疏處則SRT△顯現,這裡是BC,是道之有為)。
於是3的整數倍維度之重心落在宇宙意識密度疏區六邊形與密區六邊形共在之六頂角節點及疏密區相應之中心節點,將此無限擴充即整個宇宙網格的全部節點。
而3的非整數倍維度之重心在SRT△的中心而非在△的任一頂點(亦即不在宇宙網格節點上),這只能存在於SRT平衡而無法由失衡SRT△的任一頂點(節點)開展BC宇宙演化,也就是其維度僅是理念性的無法經由BC呈現,是只能以“心數學”描述的一種不具客觀實體的離體心存在,那麼在這個架構上,3的整數倍維度是整數維,而非3的整數倍維度是分維(可以看出來,心數學與原來的數學對於分維有所不同),神鬼天人之類在心數學的分維中,只能以五大不全的方式有限地顯現於物理世界五大之中,若在某些情況下為人所見,“光”為其基本形式,人在這個“光”上加工腦補而成文化中那些鬼神形象。那麼人何以能偶見那些存在於非我維度的分維中的存在?關鍵在“光”,本質上彼我皆“光體”(基本光體即由一個太極MKB八卦或生命之卵所描述,文化上泛稱之為靈體),而光、重力、宇宙中脈甚至不限於三維的時間是全維度的一以貫之,Fibonacci數列之趨近Φ描述了向心過程解釋裡所觀察到的這個“一”,投影於四維時空之人即靈性文明裡說的那個由物而心而靈的能量中脈通道,於是人身難得借假修真以此投影而相應回溯本體,科學之功數學之理在於更精確地走在這個相應回溯(向心回歸)之路上而行乎“中道”,此中即mv的性質,其性為“空”不落陰陽,將穿隧心物壁壘而直通至上宇宙本原。故悟道者皆謂直道而行者此也,此一宇宙直線與BC相交於物質點至上點亦表現為BC之上的TB點,三者本一而為微、大、小宇宙。
先說這段作為討論的基礎,並且也說明了2021.10.9圖。
圖解16abd,16c心數學與物理學基本假定之重建必然有關。16b與16c之不同色表示,猜想源起於宇宙意識之疏密,而我們宇宙生於這個宇宙意識稀疏狀態,其稀疏極致即α物質始點,這裡卻反而是物質宇宙密度最高處。(請配合前文及2021.10.8與10.9圖)
“遞增楊輝三角裡面一定存在一種「未知」的遞減模式”,今晚有網課(即此21課),明日 或稍後再討論這條。
此圖請再對照圖2.5“網格之宇宙循環演化”
1.
無為之道為平衡SRT△(不帶箭頭)是未顯現的宇宙意識(意識密區,SRT無所顯現作用)
2.
有為之道為失衡SRT△(帶箭頭)是已顯現的宇宙意識(意識疏區,SRT有所顯現作用而形成BC,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3.
觀察“道”之為SRT△的中心點亦為6個SRT△所成之六邊形,當“道”有所為而SRT△失衡(帶箭頭),這個失衡所形成的運動為“生”,平衡SRT△之道由△中心點表示,失衡有所為時由動態的互相作用演化的帶箭頭的SRT△互相轉化的三個頂點所表示。
△頂點構成整體宇宙網格的所有節點。SRT△中心點與節點的關係即道之無為與有為、宇宙意識之未顯現與已顯現、最大熵與最小熵、哲學的無與有、靈性的無生與生生。一以貫之者物質點到至上點的宇宙中脈亦全維度之經由太極MKB球環體開合所成之連通(圖3.61、4.7、4.8)
由3維到12維順著宇宙中脈看,宇宙中脈為“點”,此即圖3.60“3的整數倍維爻”所示者,此圖亦表示了各維度的mv幾何上是同一個,就此而言幾何的那個“法性”、“理念”、“結構”所有關於幾何的本質的不落陰陽兩邊而行乎中道的那個存在即為mv,幾何是它的最初始可以被觀察思維的呈現,它首先關聯到的是光的運動及其信息傳遞。
於是mv、光、幾何是緊密結合的一組介於純理念與現實的的純在,最顯見的便是:物-mv(+mv)、心+mv(-mv),具體表現於意識與現實的轉換,即:
意識←→心念←→幾何←→形態←→影像←→現實
心數學的主要課題即在於描述這樣的雙向關係,傳統上稱之為Maya,終極意義上它確實是個幻相是個虛擬,但在向心回歸過程中我們作為活在這個幻相夢境中的被存在者,當我們對它做出觀察、解釋時我們便自定義自己的存在是真實的,是一個相對真實的存在。
————
Q.
問題17 :log2 e log3 水滴: 地球人類數學難題綜述
(*小標a-g各子題標題如下,具體數學細節如QA21開篇所述原因予以省略保留)
17a)AI 与 e
17b)楊輝三角 3^2
17c)无限大的三角 高尔顿板
17d)蝴蝶🦋曲線 & 水滴是什麼?
17e)最小曲面 克卜勒猜想 密度
17f)尺規局限 質數 與 黎曼猜想
17g)傅立葉變換 與 拉普拉斯變換
…有感而發,感到地球人類的數學已經走到盡頭。下一步,我將轉向研究如何打開截半立方體…
A.
(*不論懂不懂數學,都是難題!問題“水滴”指上圖所示易卦觀點之楊輝三角(巴斯卡三角)由α太極達到Ω,亦暗合於BC模型最初之命名正是“水滴模型”,有興趣者請自行參閱研究筆記“水滴模型”諸條)
因為從小反骨慣了,我常常倒過來看,於是第一眼就看到“打開截半立方體”,這問題非常重要,直覺在古典神秘學中和“生命之樹”息息相關,先提供參考。請參考QA19
—— QA21就在這裡做個結束,以上這一系列的QA仍在持續進行中,雖然有點燒腦,但無論如何請讓我們在舊世界裡的心靈重力習性燃燒殆盡吧! 2021.10.14 Satya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