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5

Q&A_7

2021.3.23《幾何易,宇宙共通語言的尋找》網路課程第7課(p.17-23,633MB)影音下載連結,及Q&A整理補充如下:
(*昨晚山中一夜細雨,土想森林濕滑多泥不適勞動工作,人便偷懶土屋內聽林間鳥語,聞苦楝花香,寫這自言自語。算是另類最高品質靜悄悄吧 !課的最後我預告了下次將進入第二章關於宇宙至大至小的BC Brahma Cakra宇宙循環演化和mv microvita心物共同基本元素,這對一般人來說,理解上開始會有較多難度,我該如何告訴人們適當的靜坐冥想會創造出一種完全不同於大腦慣性的新思維?但,順其自然吧!)
Q.
……
A.
清早下了一場遲來的春雨,我如往常般把自己昨晚課程所講的仔細再聽一遍,這是一種回顧,為了更好地走向明天!最後那段談到了靜悄悄的語重心長,昨天早上寫的這首詩,但願可以萌芽一點點小小的幫助,幫助你感受這樣的生命狀態的意義所在。
     —— 另一種靈魂 ——
我們都在現實的人生裡過上另一種靈魂,體驗著春天猶寒的早晨出現一道雲隙之光悄悄滲入紗窗。
我們都在現實的人生裡過上另一種靈魂,醒來擁抱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
我們都在現實的人生裡過上另一種靈魂,黑暗中渴望孤獨而勇敢的星際之旅。
我們都在現實的人生裡過上另一種靈魂,等待著戲院散場時被遺落在觀眾席間那渺小但美好的回憶。
最後那一段還談到個體瑜伽的忠於某某事物,它也許就是人跟宇宙至上本原之間那獨一無二的愛情,這裡為各位分享辛波斯卡的獨一無二,試著在科學哲學之外邂逅同樣來自祂的藝術心靈:
    —— 企圖 ——
噢 ! 甜美的短歌,你真愛嘲弄我,
因為我即便爬上了山丘,也無法如玫瑰盛開。
只有玫瑰才能盛開如玫瑰,別的不能。那無庸置疑。
我企圖生出枝葉,長成樹叢。
我屏住呼吸 --- 為求更快蛻化成形 ---
等候自己開放成玫瑰。
甜美的短歌啊 ! 你對我真是無情 :
我的軀體獨一無二,無可變動,
我來到這兒,徹徹底底,只此一遭。

古老與現代,過去與未來,成就了人的現在當下,而現在當下的意識聚焦與抉擇亦映照著時間綿綿不絕的生命流動。
課中提到道者修仙與尼采超人哲學的進化之路所要實踐的是如微觀時間狀態下的跳躍前進。那麼,世界是永恆幽靈所遺落的記憶,生命是來不及了悟的光影移動。但願在貧瘠的荒無之地上獨自遊牧的人啊,也能夢見一夜細雨!這將是最卑微也最虔誠的祝福。
當下微觀時間之流的跳躍演化中,每一次跳躍的立足點是現實之有而其間的不存在是非現實之空,這空有含括了全部維度,人時時刻刻同時活在所有維度中不曾須臾離開,而夢幻泡影者是自我意識一旦聚焦投射在其中某個維度之後他便以為那就是全部的實相。一夜細雨的祝福,疲憊行者或將抹去玻璃窗上的水霧,瞥見時間隙縫之後的清澈,安然入睡於永恆懷中。
Q.
自旋是否測得見是物質部份,心,靈無法觀測,故会出現1,1/2,1/3,的现像(*這是關於YouTube上一個自旋科普影片的相關提問)
A.
那個自旋講得很好。但這只是目前量子物理的理解。mv是更精細層面,它並非基於物的屬性的“粒子”概念,反而是“陰陽”這樣的概念,請見3.53、3.54兩圖對於陰陽互旋比例的變化。
物質粒子速度必須被局限在光速,而心靈並不受這樣的約束。兩者是全然不同的對宇宙的理解,這也是為何要建立mv理論作為新世界靈性科學之基礎的原因。
還可以再參考圖3.11“逆順時正反轉太MKB鏡像代換”這個在形式上較接近正反粒子,也描述了陰陽互旋,結合3.53、3.54就更容易明白。若再進一步請參考4.8、4.9兩圖對應mv及BC,以光錐模型及球環體開合兼及維度變換(轉換)。而維度變換是意識聚焦所形成之意識密度問題,基於物理概念的維度往前進入純數學概念的維度再往前進入意識密度的概念,個體理性也就一腳踏進宇宙理性的範疇。可以說數學介於物理和意識之間,而數學在古典科學或靈性科學裡是作為幾何的投影或個體理性對於宇宙理性的描述而成立的(這與現代科學對於數學與幾何的關係的看法剛好相反),數學若作為是幾何投影的一種基於個體理性的描述,那麼從幾何的觀點來說就是Metatron幾何遞降維度投影到三維柏拉圖立體的問題,而神秘學Metatron立體數學上最接近的描述便是丘成桐發現的那個10維體的卡拉比-丘流形,這與前面提到太極mkb球環體開合的基於拓撲學有關,也是弦論的重要數學基礎。mv幾何如何穿越或在維度間運動,我在書中較少提及,但
中可以查到以弦論的方式理解mv幾何維度運動(在前面幾冊A-D本的開頭索引index與結尾註解comment上用關鍵字漢語羅馬拼音查)。
這個部分還沒寫在書中的原因一方面是還不夠成熟,另方面是當初寫書時出版社要求11萬字以內,而我預計至少要30萬字。這30萬字的寫法便是《幾何易,宇宙共通語言的尋找》,而11萬字是實際上寫成的《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因此網絡課程上講的是以《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為文本講《幾何易,宇宙共通語言的尋找》
(*早晨在門前做操,兩隻竹雞竟一反常態毫不畏人地走近身邊一公尺多處,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觀察竹雞,真是美麗的生物。這樣的意外邂逅便是上天給人的最美好的永恆幸福。順帶科普一提:台灣中研院院士丘成桐的博士指導教授是中國近代最偉大數學家陳省身。名師高徒,前後輝映。作為眼前的山野凡夫或曾經的城市街道上踽踽獨行的普通上班族,和他們生在同一時代,比中樂透還棒。理解這樣的感覺,就也更接近那個來自上天的永恆幸福。)

陳省身幾乎與中華民國同時誕生。於此10年後誕生的還有台大地質系館和舊僑光堂(原國立編譯館後台大收回成鹿鳴堂)夾角處的一棵今年剛好滿百歲的孟加拉榕(1922-2021),關於植物的歷史遠超出人的想象,當人類只關心人類的時候,他們就不可避免的在文明發展過程中剝削其他眾生,請看這篇孟加拉榕在台灣“The life of plants are precious than ours 关于一棵树的身世“
 The life of plants are precious than ours引自BC&mv原創者P.R.Sarkar
正如P.R.Sakar所说“植物的生命比我们人类来得可贵,因为它们总是如赤子般纯真无邪,而且静默无声从不说谎”
有空去拜访你周遭的树吧!很多东西我们需要向它们学习,它们是有生命的时间之书。
如果實在不太能進入我在書中要表達的那個即將到來的未來世界,和樹親近,也許它們會用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告訴你。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曾經這樣實驗過,你也可以實驗看看,記得人自己就是由心而靈的實驗室,像特斯拉那樣。
Q.
綜合email問題簡述如後:關於靈性產業、靈性開啟、靈性剝削控制與他力消業與呼吸功法
A.
我在35歲的時候忽然意識到自己的靈魂失落,莫名覺得人生已經到了盡頭,後來接觸了我的靜坐阿阇梨老師,它是個會西塔琴的愛爾蘭人,藍色的眼珠子憂鬱而神秘,身為一個瑜伽出家行者卻有著極為浪漫的藝術家氣質,在我當時如溺水般的人生,他的出現無疑是我的一條救命繩,無論如何都要抓住,我很快在半年之內從他那裡學了完整的靜坐課,而他也在組織團體的權力內鬥下被調派離開台灣前往美國,幾年後便還俗在加州的一些酒館裡靠著表演西塔琴為生。跟他學習靜坐的日子充滿喜悅卻也留下許多迷惑。努力靜坐,業力也迅速爆發,遠遠超出人所能承受與理解,這些靈性教導完全免費,雖然初入門者總是非常虔誠,一旦認定這是他所信仰便甚至寧願捨身以報,更不論世間財富了!因為靈修是人之為人的權利,不能以金錢交換。
無價之物,永遠無法有價獲得,因為那無價之物是你內在本有,想想你能夠因為金錢和別人交易世間最珍貴的“愛”這樣的東西?而“愛”是靈性之詩啊!
當靈性也成為一種產業的時候,靈性剝削便從原本隱藏在宗教陰暗角落而漸漸走向了檯面!這是一個五色令人目盲、網路教人智喪的時代,卻也是清明悟覺最好的時代。
我雖沒有明說我的看法,人也應該會有自己的智慧判斷。
靈性與愛只能是全然擁抱與付出,除此無他。而上天將給你真正的永恆幸福。
呼吸是靈性與人的心、身最直接的連結,幾乎所有靈性文明鍛煉的首要功課都圍繞著這個發展,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也難怪它最容易成為靈性剝削與控制的工具,任何工具手段都是兩面刃。
之前有談到來自上天的永恆幸福其實是作為前次回覆的補充而寫的,我覺得心中領悟這樣的虔誠感覺遠比任何知識或功法都來得重要,對我而言這才是真正的“天啟”,在那當下一刻人就自然而然流下喜悅的眼淚,無需任何世間價值的定義。這是真實的,我在35歲時經歷這樣的瞬間,而它無畏艱難引領生命走到今天。但願你也能以你獨一無二的方式找到屬於你的。
順帶一提,email個別討論就像所謂個體瑜伽,而LINE群組公開討論便是一種類似全體瑜伽的方式(猶如私訊與群聊)。了解這兩者的運作方式,對於靈性追求道路的平衡會有很多實際上的幫助。
(以下談業力問題以及宗教式微下如何面對日益興盛的新興類宗教與靈性產業)
燃燒舊業殆盡,不造新業一絲,理論上便完美了,然而現實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在宗教上就發展出西方極樂世界或天堂的概念作為 一個較理想的中繼過渡環境,然而一切都是人心所作、意識所為,你若認為百千萬劫才能至於究竟你就將自己安置在這樣一個再真實不過的幻相中,佛教中禪宗便基於對這個問題的反思而積極提出頓悟的可能,也就是明白指出了當下一念的重要,然而頓悟依然需要靈性上的堅持積累直到那來臨的一刻,而藉助一種他力消業的做法並非絕對不可能,但多數難免江湖之術,亟需小心,在今天速食文化已成日常,人們很容易步入這樣的迷宮而不自知啊!
廣欽老和尚是近代少有修道有成者,他唯一要訣只是老實念佛,重點在於老實,因此老實生活便成為一個很重要的靈性基礎,在這樣的老實生活中人便能時刻善待自己的靈魂分秒保持內心的清澈,這是靈性之流的自然渠道,不假外求,天必眷顧,人必升華。
關於業力引爆,這是新興宗教或靈修團體與靈性產業的“商業機密”,因為人性使然,人們即使不說,內心也非常關注,因為現實不完美而未來不可期。但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將如何看待這些而不是它會不會引爆如何引爆甚至業力引爆是否只是一個靈性表演與騙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面對外在世界的瞬息變化人需要勇氣與方向,面對內在生命的迷惑失落人需要清明與智慧。如保赤子之心,上天的祝福永在。
Q.
關於斷捨離與選擇遺世獨立
A.
簡單大概是上天給人的最好的禮物。
能夠和小孩子還有植物一起工作是很幸福的事,這也是為什麼P.R. Sarkar說:“植物的生命比我们人类来得可贵,因为它们总是如赤子般纯真无邪,而且静默无声从不说谎”
看到那尼采所說的深淵的凝視,這直接徹底改變一個人,然而時間的緩慢咀嚼是為了當下那一刻的到來!
Pratti ami pate bhasha,
Amar jemon jeona temani asha.  —— Tagore
我自己的翻譯如下:
浮生來去一行者
天地逆旅道為家
Q.
其實本來狹義的以為這堂課是會講「易」裡面的算命部分,因為我看了幾年的星座方面的書,不解為何人的行為、命運,會在運勢圖裡那麼相近,難道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早就有命定的生活?
A.
易的本質是宇宙時空模型,或說它是關於宇宙的能量幾何。算命或預測只是它在現實人世的一個經驗科學層次的應用,既然是經驗科學的,那麼在許多層次上便有失真問題,在下次課程會談到畢達哥拉斯的夢想,他是第一個將科學從經驗中解放於邏輯思維甚至推向靈性的偉大靈魂,而這個才真正揭露了易卦的精神。
跳脫傳統命相預測或偽科學的爭論,我探討了占星作為光線科學的可能性,請參考這篇:
Q.
關於是否可以-mv投影+mv來理解宗教信仰現象?
A.
投影是高維向低維投影,+-mv是同一物之兩面,更好地說是+(-)與-(+)這樣的陰陽關係,比較是相對互為內外的而不是絕對高低的關係,它們之間存在的是同維或不同維鏡像互映而非單純的高低維投影,高低維投影關係最為人類靈性文明理解的便是人與“神”的關係,這通常會介入價值高低的判斷,而mv在根本上終究是中性的。
打個比方,mv是科學中性地關於彈道的數學物理學原理定律。現有敵對兩方都以同樣的彈道原理計算炮彈飛行路線而互相攻擊,相攻雙方必然都以己為是以彼為非的價值判斷,然而這些價值完全非關那個彈道物理數學原理定律。
宗教爭議,如你看到的是信仰認同問題,而這樣的問題對於與此完全無涉的第三者他方便根本不在乎誰是誰非,比如一個基督徒或回教徒頂多認為是兩個陌生路人在吵架,他們真的不在乎誰輸誰贏,除非這吵架結果會影響到他們自己的信仰認同。
之前說過:人們習慣於合理懷疑真理,不合理相信信仰。這在文化歷史上很明顯地表現在人類對於科學與宗教的雙標上,也是傳統上科學與宗教衝突糾結的原因。新世界會有不同於舊世界的理念,而mv是為新世界的來臨所準備的靈性科學,正負並非價值上的,而是較接近陰陽觀念的狀態上的表示,以物理學比喻,它是“相”的。
簡單說:水H2O隨著溫度、壓力的變化而呈現固液氣三種“相”態。宇宙心靈以mv表現有相無相基本的陰陽相態,而最終成為我們所認識的心物。前面說的科學宗教衝突是舊世界人類1.0走向2.0過程中的獸性與人性的摩擦。mv靈性科學是新世界為人類2.0走向3.0所準備的。那麼mv之與傳統宗教或傳統物質取向科學,是不同的“相”。
Q.
重力是否也是宇宙時空的架構的元素?它扮演了什麼角色?
A.
目前物理學上,宇宙四個基本力重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而重力又是最基本的力,物質世界和意識世界以此緊密關聯,這就是為何當人超脫物質世界對他的影響時,他總會感覺輕飄飄,人們常誤以為這只是單純的心理作用。
重力和意識的關係,請參考這篇:
Q....
A.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底下這篇談的雖然是文學,卻也同樣反映在這整個世界的思想發展上。這也是《幾何易,宇宙共通語言的尋找》為何一字一句精細深度導讀的原因,除了考慮書中討論的靈性科學不同於傳統而可能更多地前瞻未來之外,也是希望回歸真正的一步一腳印的閱讀經驗,只有這樣人才能收穫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思想(至於報導中作家最後那一段呼籲我則持強烈保留態度,殊不知那全然是集體主義下明哲保身的套路之語,一旦放棄精神自由,將思想置於權力統治之下,豈不自我閹割矣!智慧大公與愚昧私心往往一線之隔,聰明者操弄其間,無知者忙著囫圇吞棗大啖看似美好的速食訊息)
——————
搜狐: 文学真的边缘了?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谈碎片化阅读_深度.
http://www.sohu.com/a/430438025_123753
“首先我要强调,碎片化阅读并不完全是庸俗化阅读,经典有经典的意义,碎片有碎片的光芒。”何建明认为长或短从不是衡量作品优秀与否的标准。如果一定要对比,那鸿篇巨制的挑战在叙事结构与宏大思想主题的完成度,而越短的篇幅,对写“故事”的要求会更高,挑战的是作家的写作极限。

在何建明看来,碎片化阅读的好处是读者在短时间内能汲取大量信息,但害处是读者在快速浏览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进而降低人们的思考能力。“阅读时要投入到一段连续的思维中去,去前后联想,广泛地思索,对于那些有文艺性的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碎片,如流动的水,它是江河中的一种常态,也是高科技条件下现代社会的正常形态。然而要真正看清‘江河’与‘水’的本质,我们仍须观察‘凝固’状态下的水流………”何建明如是说。

更让何建明担忧的是,碎片化阅读遇到了大数据推送。“面对海量的信息,读者很多时候是迷茫的,他们不知道什么值得阅读。特别是年轻人,他的人生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朦胧的,那个时候,他们阅读什么是至关重要的。”何建明告诉记者,人类的惯性让他们喜欢去看简单的、轻松的。惯性加上大数据推送阅读,你喜欢什么就给你推送给什么?长此以往,不仅会对文学造成侵蚀,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年一代的认知,需要警惕。

据第十七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成年国民网上活动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作为作家,我们无法以被动的‘写出更好的作品’这种形式来抵御这种社会发展形态。”何建明直言,当今社会这种形态太强大了,甚至让文学被边缘化,让很多作家“感到孤独”。

对此,何建明呼吁能有更多人尝试静下心来深度阅读,不能让碎片化阅读剥夺思考的深刻性。“不管是怎样的阅读,我们都要从深度、厚度、暖度的维度,去品味文字的力量。”此外,何建明还建言相关政府部门督促网络平台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尤其需要警惕“流量创作”,政府部门也可以利用好数字化的媒体和工具,引导人们深度阅读。(完)

就是底下這一段我持強烈保留,這是明顯自貶文學良心。令人搖頭,原來智慧與愚昧的距離這麼近,真理與無知的外貌這麼像。“此外,何建明还建言相关政府部门督促网络平台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尤其需要警惕“流量创作”,政府部门也可以利用好数字化的媒体和工具,引导人们深度阅读。(完)”

心靈與靈性剝削的細膩程度遠遠超出貧乏的制式教育所給出的,而真正的成長必須在不斷的靈性探索中萌芽。這裡談的是為接下來二章關於“BC宇宙循環演化與mv心物共同基本元素微生命”以及三章“易卦與神聖幾何”做心理準備,就我多年來的經驗,絕大部分人在這裡就開始“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