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不是房屋的房屋,充其量只是一個以竹子為架構,帆布為頂,粘土段木為短墻(高度只到胯部),剛好夠一個人用的沒有固定基礎的臨時性帳篷,因此法規上它完全不是房屋,省去和控制人類社會網路的政府法律你來我往。
如果可以禁得起風雨考驗,這樣的架構與模式應該可以發展成一種介於帳篷和組合屋之間的不是房屋的房屋,將來竹子骨架可以是DIY的輕便堅固材質,帆布改成搭配骨架的片狀材質,最好設計成一個人的人力2-3天就能自行組立完成。
為什麼要沒事弄這個呢?將一人獨力造屋、自然屋、離網生活(off grid)的概念與實踐相互結合,這在將來人類面臨自然巨變而文明進化蛻變的時刻會顯得特別需要,它的幾何形式更切合物質與靈性的雙重需求,在這樣的環境中更適合心靈的深化與開展。
一切從簡,回到最原初的直覺。因此每天晚上總是在還沒有燈光的情況下站在尚未完成的屋子前面,讓自己去感覺我需要什麼,屋子想要成為什麼,這貧瘠多風的嶺頂將有什麼!
從2017.12.8開始量測到2018.2.6,正式完成,前後將近兩個月時間,以就地取材(竹子、泥土、海金沙、銀合歡)與廢物利用(廢棄棧板)為基本原則,一人獨力施工。期間常常會出現事先料想不到的棘手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便成為建造土想屋2.0最具挑戰也最讓人感到快樂的事!到目前為止都能安然度過嶺頂強勁東北季風的吹襲,接下來更大的考驗是夏天颱風季節,備案是四、五月春天之後雨季之前在背風坡建一個半穴(土穴)半屋(銀合歡)的避風住所,估計施工會較為簡易快速,主要利用既有地形為半穴居的主體,建在背風坡的銀合歡入侵的樹林中,一方面也是適當砍除部分銀合歡騰出森林復育空間并以之作為建材。這將會是銀合歡林中的第一個具體實驗,根據觀察林中山豬刨地處附近那棵大苦楝樹周邊情況,一旦騰出了空間引進陽光,那麼地被植物會變的更加充滿生機,一改銀合歡林下單調裸露的貧瘠樣貌。在這之前將先建造一個露地苗圃圍籬,以較大面積重新培育之前被隔壁養雞場放山雞破壞殆盡的咖啡、光蠟樹(白雞油)、無患子、土密、七里香,另外卑南溪河床地有很多現成自生的小苦楝樹苗可以直接移植、水源地附近也有許多雞油(台灣櫸)、通草。當然這些都計劃配合超級水土保護植物培地茅(香根草)一起施作,希望透過人力積極有效又兼顧生態的做法能夠更好地幫助這個被銀合歡破壞多時而嚴重失衡的森林恢復生機。
|
砍下來的桂竹靠在九穹樹上陰乾去青,前方枯木預計作為攀藤類的自然棚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