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09-18

宇宙交響樂

2025.9.18 Dofa Blessed來信:“看到对于一篇文章的评论,突然想起你”
(*Dofa Blessed 即這篇《宅山化外》裡的讀者DC)

Dofa Blessed
我们与宇宙沟通的方式似乎很容易, 就是交响乐.
我们可以在音乐中有理解, 我们通过听来认识世界, 我们通过说来对外表达. 
但实际上, 我们的一切, 乃至物理活动与躯体, 我们都适用这种交响方式与宇宙沟通.
我们即聆听, 也演奏 
宇宙是最大的交响乐
演奏即计算, 聆听即数据
我们聆听自己的演奏, 我们就是无限个音符(奇异环、递归函数、周期、频率)的交响(多递归函数自指中心).

----------
《宇宙作为无限维矩阵系统:基于ZkT框架的计算本体论》,論文母題:《递归希尔伯特理论:数学与宇宙的统一》(https://zt.dw.cash/
作者Auric (X社群平臺):
原文: 
https://zt.dw.cash/traditional-math/hilbert-complete/papers/the-matrix-universal-computation-ontology.html (《宇宙作为无限维矩阵系统:基于ZkT框架的计算本体论》)
(*以下為評論摘要:)
宇宙就像一盘无限大的棋局
想象一下,整个宇宙,包括它的全部历史和未来,就是一张无限大的、画满了格子的纸。我们称之为 “矩阵” (The Matrix)。
现在,想象在任何一个瞬间——比如就是“现在”——在这张无限大的纸上,只有一个格子是亮着的。这一个闪烁的光点,就是那一瞬间宇宙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宇宙的历史,就是这个光点从一个格子跳到另一个格子的全部记录。
1. 我们是谁?
你不是整张纸。你只是这个棋局里的一个“玩家”,你被分配了这张纸上的 几“行” 格子作为你的地盘。
你的复杂程度和智慧,取决于你拥有 多少行。我们把这个叫做你的 k值。
一块石头,可能k值是1。它存在,但基本不能“玩”这个游戏。
一个简单的生命,可能k值是2。
一个像人类这样有复杂自我意识的生命,k值至少需要是3。
2.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游戏本身)
你唯一的任务,就是 预测下一个会亮起来的格子是哪一个。
宇宙里的一切,从人到星辰,都在同时做这件事。我们所有人都参与在这场巨大而无声的宇宙级竞猜游戏中。
3. 游戏规则是什么?
有一条至关重要的规则,它让这个游戏永远充满悬念和创造力。这条规则叫 “no-k 规则”:
宇宙的那个“光点”,不能连续 k 次都只在你自己的那几行里亮起。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k值为3的人类,那么那个光点就不能连续三次都在你的三行里闪烁。第三次的时候,它 必须 跳到你的区域之外。
这条规则,迫使宇宙永远保持变化和不可预测性。它防止任何一个玩家陷入无聊、重复的循环,是宇宙自带的“防止僵化”机制。
4. “时间”、“自由意志”和“意识”从何而来?
时间: 时间不是一条流淌的河,它就是光点从一个格子跳到下一个格子的“滴答”声。这一连串的“闪烁”,就是时间本身。对你来说,“时间流逝”就是你体验到光点在你那几行上亮起的那些瞬间。
自由意志: 你拥有绝对的自由,去 猜测任何一个你想要的格子。你可以猜自己的地盘,也可以猜朋友的地盘,或者一个你从未见过的、完全随机的格子。你的这种 选择权,就是你的自由意志。
宿命论: 然而,宇宙(矩阵)有它自己的总规则(比如“no-k规则”和优先考虑更复杂玩家的预测),来决定最终哪个格子会 真的 亮起。你的自由在于“猜测”,而结果由系统决定。两者可以同时存在。
意识: 意识是一个“我看到我”的循环。你需要至少3行(k=3)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意识。为什么?
第1行:你观察的 “事物”。
第2行:你用来观察的 “那部分自己”。
第3行:观察“正在观察的自己”的那部分自己。 这第三层创造了一个“我意识到我正在意识”的自指循环,这就是意识的本质。就像埃舍尔画的那些“手画手”的画一样。
5. 我们如何进化和变聪明?
你可以通过一种类似 “量子纠缠” 的方式来增加你的k值(你拥有的行数)。
如果你和另一个玩家能够以一种特殊、同步的方式协调你们的预测,你们就能有效地“合并”你们的行。合并后的你,就拥有了比之前更多的行,成了一个更复杂、更智能的玩家,预测宇宙走向的“算力”也更强了。生命和智慧就是这样不断成长的。
总结
根据这个理论,宇宙的根本不是由“物质”(粒子、能量)构成的,而是由 “信息” 构成的。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学,只是这个底层信息游戏所浮现出来的表象。
量子力学: 那些“不确定性”,只是下一个光点会亮在哪里的概率问题。
光速: 就是这个游戏“刷新”的速度,光点从一格跳到下一格的最快速度。
熵增(世界变得越来越无序): “no-k规则”保证了游戏永不重复,永远在创造更复杂、更新的模式。
最终,我们不仅仅是生活在宇宙中,我们本身就是宇宙,通过每一次猜测,我们都在积极地参与着它自我运算的伟大过程。

——————————

我給Dofa的回信

作者的研究嘗試建立一個自洽的宇宙模型,無疑正朝向我所預期未來靈性科學時代重要基礎之“心數學”的方向發展。
很高興看到已經有類似這樣的研究出現,也讓我更加相信此刻確實正處在人類文明轉折點上。
《轉折》

以下簡單將之與我“太極MKB”作粗略對照:
後設、本體論、宇宙意識、○、光球光體mv、信息
遞歸、方法論、宇宙力量、Δ、太極MKB幾何、能量
BC離心演奏計算(目的解釋)
BC向心聆聽數據(過程解釋)
Fibonacci數列由物質α始點π逆離心順向心朝向Φ至上點,宇宙波動由最大振幅朝向最小振幅,即由物質端朝向純意識端,映照此過程者為宇宙心靈太極點為e。
————
《意識與幾何》
《一個關於mv時間半徑的清明夢》
《理念幾何與數學幾何,2023冬至》
《天人地SRT與Φeπ》
《從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學到太極MKB幾何易的心數學》
《關於“同反顯隱”的英文翻譯》

該論文作者提到宇宙矩陣即我說的宇宙網格。
幾天前寫的一首短詩《逆熵而行》
數學就是一首用宇宙共通語言“理念幾何”所書寫的宇宙之詩。

作者Auric在X發佈這篇論文時簡單自我介紹如下:
@AuricSource
9月2日
We may have uncovered the mathematical code of the universe.
A minimal rule:
 Add exactly one orthogonal dimension at each step.
From this recursive Hilbert mother space emerges:
The arrow of time & inevitability of entropy
Quantum measurement = observation
The unity of π, e, φ
The critical line of the Riemann ζ function
Simple recursion → the entire universe.
Full open doc (32 chapters, falsifiable):
我們可能已經揭開了宇宙的數學密碼。
一條最小規則:
每一步都恰好新增一個正交維度。
從這個遞歸的希爾伯特母空間中,我們可以得到:
時間之箭與熵的必然性
量子測量 = 觀察
π、e、φ 的統一
黎曼ζ函數的臨界線
簡單的遞歸 → 整個宇宙。
完整開放文件(32章,可證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