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之前是本課的課前相關討論與提示,如下:
“光認為它的速度比任何東西都快,但它錯了。無論光速有多快,黑暗總是先它一步到達,等待著光的到來。”
這篇《物理學如何證明上帝的存在》可以和前次課程如下a、b對照參考,全文附在QA之後的*:
a.
4.20課程二章一節最後討論到理性與邏輯作為科學的信仰也無法完全避免“錯誤的連結”,這樣的天生破缺反而造就了演化的動機,這生命存在最可貴的動機便是“回歸”創造本原。
b.
Q&A_9討論信仰的本質與現實。
——
高維光總是通透明亮於低維光,猶如陽光照射在地面,陽光三維直射光,地面二維反射光。較低維度的觀點看較高維度的光卻是黑暗的,因為低維無法如實觀察高維,而高維卻超乎低維的想象能夠完全掌握低維。假設一個二維世界的平面人,他會覺得他的世界比我們這些三維世界亮的太多,同理我們也是這樣看待維度高於我們人類的神明世界,人們都心知肚明神的世界比我們“明”,可雙眼所見神的世界卻如此幽微難“明”,於是人類用直覺的信仰來補足那人類有限感官與個體理性所力不能及的更高維度向我們照射下來的光。
明天開始連著兩堂課(5/4、5/18)講二章二節BC Brahma Cakra宇宙循環演化圖2.2—2.6並以伍迪艾倫1985經典作品”開羅紫玫瑰”作結。還沒看過”開羅紫玫瑰”的可以先找來看看。哲學、科學、神秘學不只是我們以為的那樣而已,有時它也是一種品味通俗但雋永無比的藝術。
1985那時正在當兵,休假時看了這部荒謬有趣而且令人難忘的”寫給電影的情書”,看看影像的幽靈三十年後如何在書中為人們述說這BC宇宙循環演化。
1985那時你在做什麼?
藝術上的“開羅紫玫瑰”,這篇《現實與影像》則以靈性科學的方式表示。
談的是意識轉換,這牽涉到宇宙BC與個體的意識密度問題,更深層的討論請看導讀文所列《意識密度初探》、《意識與現實的轉換》、《意識與物質的鏡像關係》三篇。
課中圖2.4提到1/2step(E-F臍心輪間、B-C眉心頂輪間)問題詳細請參考這篇“Brahma Cakra, OM' and Fibonacci sequence”
另外課中討論宇宙網格時提到Roger Penrose“鋪地磚”數學,以下連結是關於Penrose研究的概述:
(*Penrose, 2020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Q.
請問老師... 在 Q&A 解說時有舉例這條箭頭,在臍輪(下丹田)跨越到心輪(中丹田)段開的線,可以想成是架一道木板跨越橫膈膜那道溝,那上面眉心輪 (6) 到頂輪 (7) 那到曲線箭頭,又做何解?還有那道紅色的(未知)曲線箭頭又是什麼?
那紅色的曲線箭頭呢?
文章中:「78之間的1/2step如果放到7個cakra的系統來看,它就對應到6眉心輪與7頂輪之間,於是具體化地成為67之間互成反比信息切換開關的聯動機制」
「互成反比」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指的是圖2.4,請見書二章二節圖2.4,網頁版連結如下https://taijimerkaba.blogspot.com/2020/12/dna.html?m=0)
A.
圖2.4跳躍問題,源自這篇“小宇宙”詳見圖4之p.42手繪原圖,該圖p.43圖示了心念、無念之變化(這是意識聚焦的結果)與廣狹義太極的關係,正也說明了課中提到的層級化太極的觀點(即朱熹“萬事萬物各有一太極”)。該手繪圖取自研究筆記I本p.42-43。
如圖4之p.42圖所示理論與實際上人身小宇宙音階cakra BC78cakra(理論)同步降一階為AB67cakra(實際),於是原本理論小宇宙BC間1/2step跳躍在實際人身上便也全息地發生在AB間。
跳躍,那是更大的鴻溝像大峽谷,無法簡單地只是架個木板橋通過(由物而心),因此必須是橫空跳躍而過(由心而靈,或說飛過)。
而這就是為何究竟三摩地能量最後這一步不容易成就的原因,禪宗頓悟的發明便在另闢方法因應這個關卡,因為它不只是簡單搭個木板橋就可以渡過的問題。
清醒中歸空為覺知,沉睡中歸空為未知。覺知在三摩地中,未知在自然中(也就是每日的沉睡無意識狀態中吾人實際上歸空如究竟三摩地,但卻不在覺知中如同從未發生,醒來一樣身在世俗中,完全不知不覺自己每天都在究竟三摩地,這情形在小嬰兒更是明顯,這是為何老子一再強調人要如保赤子的原因,如果覺知自己時時在如保赤子中這便是老子版本的究竟三摩地了!)
眉心輪和頂輪之間的關係是互成反比的信息切換開關的聯動機制。眉心輪主要是腦思維,這是一個理性邏輯的對世界的合理化認知,它必然是一種有限的信息篩選過濾以合乎現實生存的需要,以光而言具體表現在雙眼及眉心輪範圍的即時生存時間。而頂輪第三眼接受更高層次之光處理的是長時演化時間,這個長時演化相較於眉心輪的工作又更接近BC。因而它們互成反比的,用大腦能知三摩地但無法入三摩地,眉心輪與頂輪間是個大峽谷,需跳躍飛躍,用腦越多就相對知道頂輪越多但卻也遠離頂輪越多,反之亦然,所謂互成反比。聯動開關此開彼關、此關彼開,這是另一個層次的互成反比。
跳躍於此岸與彼岸間,跳躍於眉心輪與頂輪間。跳躍如時間之行進,如若粗鈍認知時間為連續則完全無法跳躍,反過來說實現跳躍的可觀察現象便是時間的大幅變化,你對時間有了全新的認知,長春真人微光見處跳烏兔(下一堂課二章三節p.45講mv)說的是這情況。用相對論理解,就是你的速度越快你的時間就變得越慢直到你變成光成為永恆,而這意義的永恆狀態的光是究竟三摩地所表現的第一光明,也就是臨終最後出息時必然呈現的那個光,這是我們的自性,但大多數情況我們被自己蒙蔽了,究竟光明在我們自己身上而我們渾然不覺。
佛陀不我欺,眾生皆有佛性!
佛性,真正的覺知(圖中那個覺知跳躍)而非頭腦的認知只是在眉心輪範圍裡不斷自我擴大但終究無法真的到頂輪去。未知跳躍也並非只能一直如同從未存在過,對治之道也就是夢瑜伽的作法,雖非究竟卻也是過程中一個很有用的幫助,幫助我們比單純夢境更明確地窺見一二,這情形在恍惚態會更好掌握,入三摩地過程裡也有類似情形,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有精。
*附錄《物理學如何證明上帝的存在》全文:
莫妮卡·格雷迪(Monica Grady)
2021年4月25日 ,BBC NEWS 中文摘自《對話》(The Conversation)。莫妮卡·格雷迪是英國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行星和空間科學教授。
如果有上帝,他會遵守物理定律嗎?
我現在是無神論者,但我仍然相信上帝存在。當我在一個研討會聽到下面這個首先由愛因斯坦提出的問題,我被它的深度深深打動:「如果上帝創造了整個宇宙和所有的物理定律,上帝是否遵循上帝創造的律法? 或者上帝可以超越物理定律,比如超過光速旅行,從而能夠同時出現在兩個不同的地方?」了解答案能幫助我們證明上帝是否存在,或者這就是科學經驗主義和宗教信仰的交匯點,而且沒有真正的答案?——大衛·弗羅斯特(David Frost), 67歲,來自美國洛杉磯。
當我收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正因疫情被隔離,也立刻就被問題吸引住了。也難怪這個時機——災難造成的艱難困苦,比如流行病,經常會讓我們質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有一個仁慈的上帝,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災難?上帝可能被物理定律「束縛」的想法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有趣問題。物理定律也支配著化學和生物,因此也決定醫學的局限性。
如果上帝不能打破物理定律,他就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樣強大。但如果他能,為什麼我們沒有看到任何證據,表明宇宙中的物理定律被打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把它分解一下。首先,上帝能比光更快嗎?我們就從表面上看這個問題吧。光大約以每秒3 × 105公里的速度傳播,即每秒186,000英里(299,500公里)。我們在學校裏學過,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可以超過光速。即使是《星際迷航》中的企業號星艦,當它的雙鋰晶體設置為最大時,它也不能達到光速。
但這是真的嗎?幾年前,一群物理學家假設一種粒子以高於光速的速度運動。幸運的是,它們被認為不可能真實存在。如果它們確實存在,它們的質量大到難以想象,空間和時間的結構將被扭曲——導致因果關係被破壞,這可能會讓上帝頭疼。
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觀察到比光速更快的物體。這與上帝並不相關。它只是強化了這樣一種認識:光確實傳播得很快。
當你考慮光從一開始傳播的距離時,事情就變得更有趣了。假設傳統的宇宙大爆炸和光速3 × 105次方公里/秒,那麼我們可以計算出,在宇宙存在的138億年裏,光大約走了1.3 × 10 23公里。更確切地說,這是可觀測宇宙的存在。
宇宙膨脹的速度約為每Mpc 70公里/秒(1 Mpc = 1百萬秒差距或約3000萬公里),因此根據目前的估計,到宇宙邊緣的距離為460億光年。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的體積增大,光要經過更長的時間才能到達我們。
宇宙比我們所能看到的要多得多,但我們看到的最遙遠的物體是一個星系GN-z11,它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這大約是1.2 × 10 23公里,也就是134億光年,這意味著這個星系的光需要134億年才能到達我們這裏。但當光「出發」時,該星系距離我們的星系銀河系只有大約30億光年。
我們無法觀察或看到大爆炸以來成長起來的整個宇宙,因為光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到達我們這裏。一些人爭辯說,我們因此不能確定物理定律是否會在其他宇宙區域被打破,也許它們只是局部的、偶然的定律。這將我們引向宇宙之外的事物。
多元宇宙
許多宇宙學家認為,可能有一個更大的宇宙存在,我們目前定義的宇宙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一個多元宇宙,包括許多不同的小宇宙共存,但不相互作用。多元宇宙的觀點得到了膨脹理論的支持——膨脹理論認為宇宙在10^-32秒之前就已經膨脹得非常厲害了。膨脹理論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因為它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周圍的宇宙有著我們所看到的形狀和結構。
但是,如果宇宙膨脹可以發生一次,為什麼不能發生很多次呢?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量子漲落可以導致粒子對突然出現,但片刻之後就消失了。如果這種漲落可以產生粒子,為什麼不能產生整個原子或宇宙呢?有人認為,在宇宙膨脹時期,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以相同的速率發生——膨脹中的量子漲落可能會產生氣泡,然後爆炸形成宇宙。
但上帝是如何融入多元宇宙的呢?令宇宙學家頭疼的一個事實是,我們的宇宙似乎經過了微調,適合生命的存在。在大爆炸中產生的基本粒子具有正確的屬性,使氫和氘的形成成為可能——這些物質產生了第一代恆星。
這些恆星中核反應的物理定律產生了構成生命的物質——碳、氮和氧。為什麼宇宙中所有的物理定律和參數恰好都能讓恆星、行星和生命發展?
有些人認為這只是一個幸運的巧合。其他人說,我們不應該對神奇的物理定律感到驚訝——畢竟它們造就了我們,那麼我們還會看到什麼?一些有神論者認為,這表明存在一個創造這些有利條件的神。
但上帝並不是一個有效的科學解釋。相反,多元宇宙理論解決了這個謎團,因為它允許不同的宇宙有不同的物理定律。所以,我們碰巧看到自己身處少數幾個可以支持生命存在的宇宙之一,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你無法反駁上帝可能創造了多元宇宙的觀點。
這都是假設,對多元宇宙理論的最大批評之一是,因為我們的宇宙和其他宇宙之間似乎沒有相互作用,那麼多元宇宙的概念無法直接測試。
量子不可思議
現在讓我們考慮一下上帝是否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個以上的地方。我們在空間科學中使用的許多科學和技術都是基於反直覺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原子和粒子的微觀世界是量子力學。
這個理論支持了所謂的量子糾纏:詭異的連接粒子。如果兩個粒子糾纏在一起,當你操縱它的時候,你會自動操縱它的搭檔,即使它們相距很遠,而且兩個粒子沒有相互作用。也有關於糾纏的描述比我的更好——但這個足夠簡單,我可以理解。
想象一個粒子衰變成兩個子粒子,a和b。子粒子的性質加起來必然等於原始粒子的性質——這就是守恆原理。例如,所有的粒子都有一種被稱為「自旋」的量子特性——粗略地說,它們運動起來就像微小的指南針。如果原始粒子的自旋為零,那麼兩個子粒子中必然有一個自旋為正,另一個自旋為負,這意味著a和B都有50%的機率自旋為正或負。根據量子力學,在你真正測量它們之前,粒子被定義為處於不同狀態的混合體。
A和B的性質並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是糾纏在一起的,即使它們位於不同行星上的不同實驗室。如果你測量它的旋轉, 你發現它是正向的,然後想象一個朋友在完全相同的時間測量自旋的B,為了維持物理原理,她必須證實B的自旋是反向的。
但這就是事情變得模糊的原因。就像亞粒子A, B有50:50的機會是正的,所以當A的自旋狀態被測量為正的時候,B的自旋狀態「變成」負的。換句話說,自旋狀態的信息瞬間在兩個亞粒子之間傳遞,這種量子信息的傳遞顯然比光速要快。愛因斯坦將量子糾纏描述為「幽靈般的遠距離行為」,我認為我們所有人都可以理解這種相當怪異的效應。
所以,至少有一種東西比光速還快:量子信息。這並不能證明或否定上帝,但它可以幫助我們從物理的角度來思考上帝——也許是一簇糾纏的粒子,來回傳輸量子信息。它們可以同時出現在許多地方?甚至在多元宇宙同時存在?
我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上帝讓星系旋轉,同時也讓行星自轉——把信息包從一個宇宙拋到另一個宇宙,以保持萬物和諧。幸運的是,上帝可以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保持空間和時間結構的運動,所需要的只是一點信念。
這篇文章已經基本回答所提出的問題了嗎?我不這麼認為:如果你信上帝(就像我一樣),那麼上帝受物理定律約束的觀點就是無稽之談,因為上帝無所不能,甚至比光速還快。如果你不信上帝,那麼這個問題同樣是荒謬的,因為根本就沒有上帝,沒有任何東西能比光傳播得更快。也許這個問題真的是不可知論者的問題,他們不知道是否有上帝存在。
這確實是科學和宗教的不同之處。科學需要證明,宗教需要信心。科學家們不會試圖證明或反駁上帝的存在,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一個實驗可以探測上帝。如果你相信上帝,那麼科學家對宇宙的研究成果就無關緊要了——因為宇宙萬物都被認為與上帝一致。
我們對上帝、物理或其他任何事物的看法最終都取決於視角。但讓我們以一段真正權威來源的引文作為結束。不,它不是聖經,也不是宇宙學教科書,而是來自特裏·普拉切特(Terry Pratchett)的《死神》(Reaper Man):
「光認為它的速度比任何東西都快,但它錯了。無論光速有多快,黑暗總是先它一步到達,等待著光的到來。」
——《物理學如何證明上帝的存在》全文結束